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劉少奇: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

陳艷

2020年08月21日08: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習近平總書記在劉少奇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每一個共產黨員,不論職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今天,我們學習劉少奇,就要始終堅守人民立場,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職責。”劉少奇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正是劉少奇一生勤政為民的座右銘。

一、“要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吃飯、穿衣和住房問題,不然要我們共產黨人干什麼呢?”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1961年,國民經濟嚴重困難時期,63歲高齡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在湘江西岸對寧鄉縣委副書記何長友說:“我們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吃飯、穿衣和住房問題,不然要我們共產黨人干什麼呢?”劉少奇的兒子曾動情地感慨:“我的父親劉少奇坐在國家主席這把椅子上,心裡頭裝的是老百姓的小日子。”

撥開糞便了解農民吃飯問題

1958年開始,全國掀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高潮,以“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為標志的錯誤思想泛濫一時。老百姓吃飯成了大問題,這讓劉少奇寢食難安、疾首痛心。1961年4月1日至5月15日,劉少奇一身青布衣、一雙粗布鞋、一把油紙傘,一輛破舊的吉普車,回到家鄉湖南進行了 44 天的農村調查。4月2日,下著大雨,吉普車一路顛簸艱難前行。劉少奇望著窗外,不禁感慨萬千:離開家鄉快40年了,按季節應是青山堆翠、花紅柳綠了,可眼下,四面山頭光禿禿的,農民的住房被拆得七零八落,剩下許多斷壁殘垣。當汽車行駛到寧鄉縣東湖塘的王家灣時,附近有一塊“萬頭豬場”的招牌,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下車察看,卻發現萬頭豬場的院落裡沒幾頭豬,豬圈又臟又亂,臭氣熏天。西頭豬欄糞泥坑中看見兩三頭豬,毛深皮厚,骨瘦如柴,無精打採。劉少奇當即決定:調查從這裡開始。他臨時決定在豬場的飼料房裡住下來。國家主席這一住就是6天6晚。房子沒有天花板,夜裡氣溫低,瓦縫不時有冷風竄入。隨行人員用雨布遮住破爛不堪的窗戶,又拆下兩塊門板,搭起個臨時床鋪。工作人員出去想找點稻草鋪床,竟然一時找不到,魚米之鄉竟找不到稻草?!劉少奇感到了農村問題的嚴重性。

豬場有煮豬潲的伙房和鍋灶,從長沙帶了些大米,負責伙食的同志找了好幾個屋場,買了一把萵筍炒了兩個菜,一個是萵筍頭切片小炒,一個是萵筍葉做湯。一菜一湯,這就是國家主席回鄉吃的第一頓晚餐。晚飯后,劉少奇來到后面一個小山坡去看情況,山上的樹很少,被砍了很多。下山時,劉少奇在地上看到一小堆細條糞便,應該是小孩子的糞便。劉少奇蹲下來,撿起一根樹枝,撥開糞便,發現裡面盡是樹皮和草根等粗纖維,一粒糧食都沒有,劉少奇眉頭緊鎖:“農民吃飯成了問題啊!”在接著的調查中劉少奇了解到,這幾年全縣因飢荒帶來病變的人數很多,因飢餓、因疾病、因修水庫死亡的人數也不少。

向鄉親們鞠躬道歉

劉少奇在黨的八大政治報告中指出:“一個好黨員、一個好領導者的重要標志,在於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勞動狀況,關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堅持艱苦朴素的作風,同人民同甘苦共患難,能夠接受人民的批評監督,從來不在人民面前擺任何架子﹔他有事找群眾商量,群眾有話也願意同他說。”

1961年4月12日,劉少奇在省委書記張平化的推薦下,來到湘江支流的撈刀河畔——湖南省的“紅旗大隊”即長沙縣廣福公社天華蹲點調查。他想看看這個地方的情況會不會好一點。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就住在天華大隊的大隊部,一住就是18天。

開始幾天,因為有基層干部授意,支部書記矢口否認隊裡有病人,群眾也不敢講真話。 4月15日,劉少奇又一次召開干部和社員們座談會,他誠懇地說:“我們這次下來,是來當群眾的小學生的,你們一定要講真話,講心裡話。好話、壞話都要聽,就是罵我們的話,包括罵我這個國家主席的話也要聽,要把基層最真實的情況反映給中央。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老百姓面前,年過花甲的國家主席取下自己的藍布帽,露出滿頭白發,畢恭畢敬地向鄉親們深深地鞠了一躬,誠懇地向鄉親們道歉:“看到鄉親們生活這麼苦,是我國家主席的工作沒做好,我心裡很難受,我對不起大家!”“各級干部都有責任,主要責任在中央,重要責任在我!”他和藹地給大家開香煙,社員彭叔儀激動得雙手顫抖,手中的香煙掉到了地上。劉少奇幫他撿起來,又劃燃火柴幫他點燃香煙,並和言細語地問他公共食堂到底好不好。劉少奇的誠懇與真心,終於打開了老百姓的話匣子。

當劉少奇了解到社員的真實想法,他告訴鄉親們:“公共食堂可以辦,也可以不辦。辦得好就辦,辦不好就散。不辦公共食堂還是社會主義。”接著劉少奇認真聽取先期到達的中央工作組的情況匯報,就直接找農民談話。他採取走村串戶、約人談話、田頭聊天、臨時檢查、實地觀察、走訪老農、慰問病人等方式。每每看到荒蕪的田園和挖野菜的孩子,他就憂心如焚。劉少奇不辭辛勞地翻山越嶺,一家家上門,揭開農民家的鍋蓋,親口品嘗當作口糧的糠粑粑和野菜湯﹔拉開農民家的碗櫃,卻發現油鹽壇子隻有鹽沒有一滴油。天華的現實震撼著劉少奇的心。他當機立斷:天華大隊的公共食堂可以自行解散!責令當地干部從外地調來鐵鍋,分發到每戶社員家。

提出“農村要還房於民”

農民的住房問題也是劉少奇調查中發現的諸多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他深入調查,廣泛聽取意見后,提出了“農村要還房於民”的意見。

1961年5月3日至9日,劉少奇回到了已闊別近40年的花明樓鄉炭子沖。調查中,劉少奇發現寧鄉縣農村的房屋損毀嚴重,社員亂住的戶達40%至60%,無房戶被趕得走投無路。為此,他愧疚不安,多次向群眾當面檢查道歉﹔要求干部刻石立碑,今后不再犯“五風”錯誤﹔指示各級各單位盡快解決好農民的住房問題。后來劉少奇在舊居召開干部和群眾代表座談會,提出把自己的房子分給鄉親們住。他嚴肅而誠懇地當眾宣布:“舊居紀念館不辦了,把房子分給無房的社員住。”后來聯合工作隊和花明樓公社很快把房子全部分配給無房的12戶社員共31人居住。

5月9日下午,劉少奇從寧鄉黃材水庫修建工地視察返回縣城,路過雙鳧鋪黑塘侖,聽到路邊屋裡傳來傷心的哭泣聲,他和王光美走到這戶人家,關切地問哭泣的婦女。婦女邊哭邊訴說著:“食堂散了,大家要回原屋,大隊限我今天騰出房子,我往哪裡搬啊!”“你的房子呢?”一位隨行的同志問。 “土改時分了五間正屋,一間雜屋,可是房子前兩年被拆了。”在場的大隊會計向劉少奇介紹了婦女的情況。劉少奇對會計說:“你告訴大隊書記,不要讓她搬,就說是我說的。縣委會有個文件下,鳥必有窩,人必有屋呀。”傍晚,劉少奇和王光美回到縣城,住縣委機關一間電話會議室裡。晚飯后,他找來主管農業的縣委副書記何長友,讓他匯報全縣社員的住房情況。何長友匯報說:“全縣原社員住房70多萬間,前兩年大搞“茅屋洗澡”(即用茅屋的茅草漚肥)拆掉一批﹔大煉鋼鐵拆掉一批﹔大辦公共食堂,強調集中又拆掉一批,這樣共拆掉了15萬多間,社員住房減少了20%多。現在還有5%以上的社員住房被公社、大隊、企業佔有。公共食堂解散后,社員要求住原屋,一動引起百動。”

劉少奇聽了百感交集,嚴肅地對何長友說:“我們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解決廣大人民群眾吃飯、穿衣和住房問題,不然要我們共產黨人干什麼呢?”劉少奇要求縣委立即起草一個解決當前社員住房糾紛的文件。當晚,縣委立即組織人員草擬文件,並把劉少奇強調的幾點作為文件的主要內容,這就是:一、重申黨的政策,公社、大隊、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平調社員的房屋一律要退還,並應先退給被平調或被拆毀房屋的社員﹔二、社員搬家,要經社員大會決定,大隊統一安排,公社批准﹔三、在現在條件下,暫不提“屋歸原主”的口號,社員與社員之間,不應當直接進行房屋借租和購買﹔四、現有土地、勞動力、自留地一律不動﹔五、社員住房解決后,要確定產權、發証。文件初擬出來后,已是次日凌晨兩點,劉少奇又親自作了仔細的審閱和修改,並作了如下批示:“何長友同志,此件我作了一些修改,是否妥當,請酌定。此件是否印發或在電話會上通知各公社、各大隊,也請你酌定。將此件立即報告省委。”經過劉少奇親筆審閱的這份縣委文件《關於解決當前社員住房的意見》很快下發到各公社、大隊。接著中共湖南省委轉發了這個文件,同時,劉少奇還派人將此文件送到在杭州的毛澤東審閱,后來批准在全國執行,這份文件對當時解決和防止房屋糾紛的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

劉少奇一生以人民勤務員自勉,以讓人民盡快過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劉少奇在第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上兩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他作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時刻將人民群眾記挂在心上,時刻把自己定位成“人民勤務員”。

親切接見掏糞工人

1959年10月26日,國家主席劉少奇出席了全國群英勞模大會。會議結束以后,劉少奇徑直來到一位老工人面前,一把握住他的手說:“你就是老時吧?”這位老工人一時激動地說不出話來,只是一個勁地連連點頭。老工人名叫時傳祥,是北京一個掏了十幾年大糞的環衛工人。解放前,他過的是“吃馬路,睡馬路,鋪著地,蓋著天,腦袋枕著半塊磚”的生活。新中國成立以后,不但得到了社會的尊重,被評為先進生產者,還來到了人民大會堂,受到劉主席的接見,這一聲親切的老時,怎能不讓他激動萬分呢?

劉少奇握著掏糞工人的手,關心地問起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時傳祥高興地回答:“現在(生活)條件好多了,大伙干勁十足,過去用轱轆糞車每天才拖8桶,現在改用汽車運,每天能拖93桶呢。”老工人幾句淳朴的話讓劉少奇笑開了。當了解到時傳祥識字很少,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劉少奇語重心長地說:“一個先進工作者,一名共產黨員,光工作好還不夠,各方面都要好。”說著從口袋裡掏出一支鋼筆送給他,囑咐他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這位憨厚的老工人捧著鋼筆一時不知所措。這時候,劉少奇再一次緊緊握住他結滿厚繭的手說:“老時啊!你掏大糞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只是分工不同,但都是革命事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席這番暖心窩的話,不禁讓這個受盡磨難也沒叫過苦、流血流汗也沒流過淚的鐵漢子感動得熱淚盈眶。

江中遇險先救人民

1960 年4 月,劉少奇乘坐一艘中型客輪出三峽,考察了葛洲壩壩址后,沿江而下。那天晚上,剛過宜昌,突然碰上難以預料的龍卷風,頓時風吼雨至,濁浪排空,輪船劇烈地顛簸搖晃起來。在探照燈的光柱下,發現江上的幾條小漁船陡然躍起,又被大浪壓下去。這突如其來的風暴使漁民們驚慌失措,叫喊著、呼救著……輪船上的隨行人員議論紛紛:有人說必須快去救人﹔多數同志認為,輪船偏離航道有危險,上級給他們的重要任務是保証國家主席的安全,隻能迅速通知其他過往船隻來救……在這千鈞一發的險情面前,正在艙內批閱文電的劉少奇知道這些情況后,當機立斷說:“就因為是國家主席坐的船,更應該首先搶救人民!”

船員們見劉少奇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了,立即奮不顧身投入到這場搶險的搏斗中。經驗豐富的老舵手把穩航向,克服浪濤的推力,讓船側身擦過淺灘﹔水手們用鏈索把自己固定在船欄上,探身舷外,把落水者拉上甲板。艙裡,劉少奇不安地站起身,在舷窗前來回踱步,左顧右盼。外面,令人目眩的探照燈正在四下掃射,巨濤咆哮著滾來,重重地摔在甲板上,江面上一隻隻小漁船像是飄蕩的樹葉。劉少奇又命令為小漁船擋風。輪船橫在江心,截住漁船,用纜繩牢牢系住……清晨,風停雨過,江面上又恢復了平靜,大家都鬆了一口氣。兩個落水漁民下船時激動地流下了熱淚。纜繩解開了,小漁船也一條條散去,漁民們望著客輪漸漸遠離,不住地揮手致意…… 這些為了生存而疲於奔命的漁民們,此刻似乎忘卻平日生活的艱辛,甜甜的滋味填滿了每個人的心窩。有這樣的主席,他們將戰勝所有狂風惡浪,老百姓的小日子必將好起來。

三、“永遠跟著黨,永遠為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劉少奇同志是心系人民、廉潔奉公的光輝榜樣。” 劉少奇的為民情懷不僅體現在為國為民的宏大追求與卓越貢獻中,也蘊含於對自己嚴、親屬嚴、子女嚴的“微小細節”與“家長裡短”中。劉少奇告誡自己的親友:“我是國家主席不假,但我首先是個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應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是為個人小家庭服務。我手中有點權也是真的,但這權是黨和人民給的,我隻能用於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

一份不同尋常的禮品

1961年回鄉調查期間,劉少奇去趙家沖看望同胞姐姐劉紹德。那天忽然下起雨來,公社的同志勸他不要去,八裡遠的地,不通公路,又下著雨,路很不好走。有人建議把大姐接到炭子沖來,姐弟倆在老屋裡見面會更有氛圍。劉少奇不同意,他說長幼有序,我雖然當了國家主席,但在姐姐面前還是弟弟。在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中,大姐和他感情最好。童年時期,劉少奇一直由大姐照顧,干活時,大姐總是把他用布帶綁好馱在自己的背上,吃飯時,大姐也總是把好吃的偷偷埋在碗底,留給他這個最小的弟弟。這種在孩提時代建立起來的感情刻骨銘心,大姐是他除母親之外最親最愛也最讓他牽腸挂肚的人。一場大雨使田間的小路滿是泥濘,劉少奇穿著膠鞋打著雨傘艱難地行走著。停停走走,好不容易來到趙家沖,工作人員想進去通報一聲,少奇不讓,他說:“離開家鄉幾十年才回來,應該是弟弟進屋給姐姐請安才是。”當看到年過七旬一副病態的大姐時,劉少奇三步並作兩步地走到姐姐跟前,動情地說:“姐,我看你來了。”姐姐的視力不太好,當她看清楚站在眼前的確實是自己的弟弟時,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隻顧一個勁兒地叫著他的乳名:“九滿,九滿。”看到姐姐家裡一貧如洗,得知姐夫因為飢荒活活餓死,劉少奇心情十分沉重。他滿懷歉疚地把禮品遞給姐姐:“姐,這點東西,您留著,一餐加一點兒吧!”大米五斤,餅干兩斤,糖果兩斤,豬油一斤,鹽蛋九個。這,就是一個國家主席送給姐姐的全部禮品。劉紹德實在是窮怕了,也餓怕了,手中的禮品還沒來得及放下,她就急切地問弟弟:“老弟啊,我吃完了這些東西,再到哪兒找你呀?”劉少奇心頭一緊,身為國家主席,給自己忍飢挨餓、風燭殘年的姐姐加把米,這能說過分嗎?可是,還有炭子沖、寧鄉縣的父老鄉親,乃至全國人民都在等著加把米啊!他寬慰姐姐:“姐,全國人民都在等著加把米啊!現在是暫時困難時期,您過得艱難,大家都過得艱難啦,咬緊牙關挺過這段時期,以后的日子會好起來的!”

給孩子們的最后囑托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劉少奇的幾個子女都還很小,在學校吃飯住宿。劉少奇身邊的一些工作人員多次建議,讓孩子們回家吃住,改善一下,但他並未同意,而是堅持讓子女們在學校與同學們同甘共苦。劉少奇認為“讓孩子們嘗嘗吃不飽的滋味是有好處的,等到他們為人民辦事的時候,將會鞭策他們為人民辦事做得更好,再不讓人民吃不飽飯”。“文化大革命”中,劉少奇受到了殘酷迫害,但他始終堅持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1967年4月9日,劉少奇把子女叫到身邊,叮囑他們:“將來,我死了以后,你們要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裡,像恩格斯一樣。大海連著五大洋,我要看著全世界實現共產主義。你們要記住,這就是我給你們的遺囑。”“你們要記住:爸爸是個無產者,你們也一定要做個無產者。爸爸是人民的兒子,你們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兒女,永遠跟著黨,永遠為人民。”

劉少奇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作報告時指出:“我們黨從最初起,就是為了服務於人民而建立的,我們一切黨員的一切犧牲、努力和斗爭,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為了別的。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最大的光榮和最值得驕傲的地方。”重溫劉少奇的“我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一位偉大領袖愛民之心可鑒,為民之心可鑒。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每一個共產黨員,不論職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務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殷切囑托,花更多時間了解民意、體察民情,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讓老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堅定不移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原載:《世紀風採》2020年第8期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