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相亮 張瑞安
2020年08月24日07:46 來源:學習時報
粟裕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杰出將領,新中國首次授銜十位大將之首。他一生南征北戰,馳騁沙場,出生入死,歷盡艱辛,為黨為人民屢建奇功﹔他多謀善斷,料敵如神,用兵靈活,善出奇兵,是華東戰場上威震敵膽的“常勝將軍”
依據戰爭內在規律尋找克敵制勝的辦法
1907年8月10日,粟裕生於湖南省會同縣伏龍鄉楓木樹腳村一個富裕家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南昌起義和湘南起義,隨部到井岡山。土地革命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連長、營長、支隊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十軍團參謀長兼任十二師師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
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時,粟裕任紅軍第64師師長。1930年12月30日上午,濃霧漸漸散去,隨著毛澤東一聲令下,埋伏在龍岡四周的紅軍如從天而降,敵人猝然遭到打擊,頓時慌了手腳,如潮水般潰逃,我軍趁機發起猛攻,戰斗持續到黃昏,全殲逃敵,活捉了敵師長張輝瓚。
接著,在毛澤東指揮下,粟裕率部攻打譚道源部,擔任正面進攻。戰斗異常激烈,敵人依仗優勢裝備,向粟裕部發起反擊。前面的部隊被敵人撕開了缺口,一直沖到師部指揮陣地,情況萬分危急。這時師部隻有一個警衛排,粟裕臨危不亂,指揮大家奮力拼殺,不讓敵人前進一步。幸好軍部就在第64師指揮陣地后面山頭上,相距隻有二三百米,發現這裡情況緊急,立即派一個連增援,從翼側迂回到敵后,實施兩面夾擊,消滅了這股敵人,敵第一次“圍剿”被徹底粉碎。
這一時期,粟裕在毛澤東的直接指揮下,學習了誘敵深入、運動戰及殲滅戰等戰略戰術。他深有體會地說:“戰爭有它自己的規律,克敵制勝的辦法必須依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和戰爭內在規律去尋找。”
“江淮河漢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
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粟裕率領的部隊被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第4團第3營,先后任副司令員兼先遣支隊司令員,江南、蘇北指揮部副指揮,第1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蘇浙軍區司令員。為使新四軍在江南站穩腳跟,粟裕相繼指揮了韋崗、坍橋、和尚橋、祿口、官陡門、橫山、水陽橋、黃橋、天目山等戰役戰斗,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
1940年10月,國民黨頑固派江蘇省主席兼魯蘇戰區副總司令韓德勤按照蔣介石的命令,調集3萬兵力大舉進攻,妄圖將新四軍殲滅於黃橋地區。粟裕考慮到敵眾我寡,決定採取以黃橋為軸心,誘敵深入,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並在黃橋組建前線指揮所,由他負責戰場指揮,以四分之三的兵力作為突擊力量,僅以四分之一的兵力守衛黃橋,將位於其中路右翼的強敵——獨立第6旅列為首殲目標。
4日,頑軍第89軍之第33師一部向黃橋東門進攻,獨立第6旅從高橋南下。為把握最有利的出擊時機,粟裕趕到北門,登上土城高處觀望,當敵人完全進入我伏擊地段時,粟裕下令出擊。經過激戰,全殲敵獨立第6旅,旅長翁達自殺。此后,粟裕把指揮的重心放在黃橋城下及其以東地區。國民黨頑軍為扭轉不利局面,以猛烈炮火掩護部隊向黃橋東門進攻,新四軍防御工事大部被毀,一部分敵人突進東門,黃橋告急。第3縱隊司令員陶勇把上衣一脫,揮動馬刀,帶領部隊硬把敵人殺出東門,然后架起機槍死死頂住。
這時,蘇北新四軍第1、第2縱隊迅速穿插,完成了對已經進入黃橋以東地區頑軍第89軍的合圍。經過一夜激戰,頑軍第89軍被殲,軍長李守維在逃竄中落水溺亡,殘軍向海安方向潰逃。為控制長江,向大海邊發展,粟裕把海安作為追擊戰的首要目標,命令規定:“不顧疲勞,不惜一切犧牲,不重繳獲,而在於乘勝追擊以佔領海安。”新四軍遂佔領了海安。陳毅慷慨賦詩:“江淮河漢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
“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指揮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后又參與指揮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等戰役。
1947年5月,國民黨軍對山東實施重點進攻,企圖將我軍圍殲於魯中山區。為粉碎敵人進攻,粟裕指揮部隊忽南忽北、忽進忽退,採取“耍龍燈”式戰術,以迷惑調動敵人,並指揮第6縱隊南下,隱伏敵后,伺機殲滅右翼之敵。蔣介石誤以為我軍“潰退”,遂以整編第74師為主要突擊力量,企圖從中央突破、兩翼包圍與我軍進行決戰。面對這一嚴峻局勢,粟裕冷靜分析,認為:師長張靈甫驕狂自傲,處境孤立,與其他部隊矛盾很深,如果先打整編第74師,其他敵人不會奮力救援,加之其重裝備在山區無法展開,難以發揮威力。根據這一判斷,粟裕當機立斷,決定以5個主力縱隊合圍整編第74師、4個縱隊擔任阻援任務,在孟良崮地區取得絕對優勢。一時間,形成敵重兵在外圍包圍我軍,而我軍則把整編第74師從密集的敵群中分割出來的戰爭奇局。
戰役從5月13日開始,粟裕首先指揮第9縱隊迅速搶佔坦埠,阻止敵人突破。爾后指揮隱伏魯南的第6縱隊快速北上搶佔垛庄,斷敵退路。激戰至16日下午,我軍以“從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經過激烈戰斗,將整編第74師3.2萬余人全殲於孟良崮地區,擊斃敵師長張靈甫。這一戰役,徹底粉碎了敵人的“魯中決戰”計劃,挫敗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蔣軍許多高級將領仰天長嘆:“損失慘重,百年教訓,刻骨銘心。”粟裕在戰役中顯示了善於把握戰機,深謀遠慮和不囿常規的驚人膽識。
“百戰百勝,是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1948年5月起,粟裕任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中共淮海前線總前委成員,第三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組織指揮豫東、濟南戰役,后參與指揮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行,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發生了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重大變化,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業已成熟。1948年9月24日,粟裕向中央軍委提出“進行淮海戰役”的建議,毛澤東復電同意。11月6日,粟裕發現駐守海州的國民黨第44軍有西撤動向,當機立斷於當晚發起了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攻殲黃百韜兵團的作戰。11月11日,粟裕指揮華野完成對黃百韜兵團的分割包圍、切斷了其西撤的通路后,及時調整了作戰部署,以6個縱隊圍殲黃百韜兵團,用7個縱隊阻擊徐州東援之敵。11月14日晚,粟裕又召集擔負圍殲黃百韜兵團的縱隊首長開會,粟裕在會上指出,黃百韜兵團已由運動之敵變為駐守之敵,我軍的戰法必須由運動戰轉為陣地攻堅戰,突襲敵之防御陣地。11月22日,黃百韜兵團等部17個師被殲,黃百韜斃命,為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戰役第二階段,粟裕從變化莫測的戰場實際出發,判斷杜聿明集團可能的突圍方向,妥善處理南北兩個鉗制方向、鉗制與主攻方向之間的關系,指揮華東野戰軍鉗制、阻擊和合圍杜聿明集團和南線之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共40多萬人。面對復雜多變的戰局,12月10日,粟裕建議華野再抽出一部兵力,以求先解決黃維兵團,獲中央軍委同意。他在以相當兵力包圍北線和阻擊南線之敵的同時,先后從華野抽出5個縱隊,參加中野圍殲黃維兵團的作戰。戰役第三階段,他指揮華野成功地運用軍事與政治相結合的攻勢,於1949年1月10日全殲了杜聿明集團,並乘勢解放了江淮地區。這一時期,粟裕在戰略決策和戰役指揮上作出了卓越貢獻,體現了高超的大兵團作戰指揮藝術,劉伯承稱贊他為“百戰百勝,是解放軍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