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方志敏的群眾觀

何立波

2020年08月31日08:5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方志敏的群眾觀

  方志敏是贛東北蘇區的主要締造者,他情系群眾,在斗爭實踐中形成了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群眾觀念,成為我黨早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先驅。
  方志敏出生在江西弋陽縣漆工鎮湖塘村一個農民家庭,切身體會到農村生活的艱難,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他憎恨土豪劣紳,內心深處自小萌發了憐農愛民的思想和追求光明的渴望。1927年底,方志敏等領導了弋(陽)橫(峰)兩縣農民暴動,創建了贛東北蘇區。為保障貧雇農的利益,1928年11月,方志敏領導頒布了《臨時土地分配法》,將豪紳地主和一切封建祠堂廟宇的土地全部沒收,以村為單位按人口平均進行分配且歸農民所有,還頒發土地証確權。這一舉措滿足了農民對土地的要求,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貧困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同時,蘇區內農副產品產量迅速提高,物價下降,“四塊錢一擔米,一塊錢八斤肉”。群眾興高採烈地唱道:“談談蘇區景呀,同志們聽一聽呀,蘇區的幸福說不盡呀,工人天天有工做,窮苦農民有田分,生活好得很嘞。”廣大工農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蘇維埃是真心實意地為他們謀利益的,他們對蘇維埃的信仰和擁護日益提高。
  如何改善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這是方志敏時刻在琢磨的事情。如針對農民購買農具、耕牛或做小生意缺少資金的問題,食鹽及各種日用品缺乏問題,還有婚姻、孩子上學、開辦俱樂部、清潔衛生、白區遷入群眾的安置、老弱病殘救濟直至橋船路等問題,在方志敏的關心下,都被蘇維埃列入議程,想方設法妥善解決。也是在方志敏的倡導下,贛東北蘇區(1932年11月改稱閩浙皖贛蘇區)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各鄉有列寧完小,各村有列寧勞動小學,15歲以下兒童能夠入學。蘇維埃政府實行掃除文盲教育,廣泛開辦了工農夜校和識字班。1930年底,贛東北蘇區在全國蘇區率先創辦了婦女職業學校——省三八女子職業學校。蘇區非常重視發展群眾文藝,積極創辦群眾文化娛樂場所——紅色俱樂部。以鄉或較大的自然村為單位,共建有俱樂部400余個,經常開展讀報活動、教唱革命歌曲、演文明戲等。
  針對廣大群眾的衛生和健康狀況,方志敏提出要給勞苦群眾普及衛生常識,經常組織衛生運動,開展衛生檢查,發放衛生宣傳單。他指示蘇區各地積極開辦工農藥店,要求紅軍醫院盡可能免費為當地群眾看病。為增強人民體質,蘇區發出了“要盡量發動群眾的體育運動”的號召,接連幾年春季和秋季,省蘇維埃都舉辦了體育運動會。方志敏還親自設計和籌劃修建了供廣大群眾休閑的列寧公園、游泳池和紅色廣場,深受群眾歡迎。
  為提高做群眾工作的水平,方志敏經常深入基層調查,掌握一手資料,作為決策依據。為研究分配好土地的問題,他曾多次到農村調查,對土地政策作了修正。1930年秋,方志敏從景德鎮返回葛源,沿途作調查,發現形勢好轉以后有的地方政權強迫命令、打罵群眾,有脫離群眾傾向,甚至貪污腐化,喪失階級立場。為此,方志敏寫了《蘇維埃與群眾關系問答》的通俗小冊子,教育干部要密切聯系群眾,防止和克服各種錯誤傾向。各縣以此小冊子為教材辦了干部訓練班,各級新生的紅色政權作風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方志敏特別注意把群眾路線貫徹到革命政權的建設和領導工作中去,並逐步制度化。1933年春,為開好省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方志敏提前兩個多月廣泛征求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同時規定了縣、區、鄉蘇維埃定期向選民報告工作的制度。他說:“蘇維埃政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高的德謨克拉西(即民主)的政府,也是最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的強有力的政府。”“它能不用一點威力和強迫,領導群眾向敵人作斗爭,作各種建設事業。”
  一口農家話,使得方志敏更加平易近人。他走村串戶懂得農民心,與農民交朋友,傾聽民聲。他起草的文件和編寫的教材,語言通俗,把馬列主義真理和黨的方針政策通俗化,有的還使用問答格式,工人農民普遍感到好懂好記。謝覺哉曾公開稱贊:方志敏撰寫的文件“都是用農民易懂的字句,寫出人們的情緒和確實可行的辦法,以解決當前的困難問題,指出奮斗的光明的遠景”“是整工作人員官僚主義的一副聖藥”。
  為防止出現脫離群眾,方志敏創造性地推行了“巡視制度”,規定各級蘇維埃僅留三分之一的人負責機關日常事務,其他三分之二的人都必須經常出去巡視。以德興縣為例,縣蘇維埃共有13名干部,經常隻有一兩個人守機關,其余都深入到一線區鄉工作。工作一段時間后,巡視人員全部回到縣裡匯報工作開展情況,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討論決定下一步工作計劃,然后回到各自聯系的地方繼續工作。通過這種“巡視制度”,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蘇維埃的方針政策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方志敏的帶領下,贛東北蘇區的黨群、干群、軍民關系非常和諧,群眾把共產黨、蘇維埃和紅軍看成是“命根子”。
  (摘自2017年5月29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