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彭德懷怎樣做思想政治工作

孟紅

2020年09月01日08: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開國元帥彭德懷是享譽國內外的軍事家,其軍事指揮才能和顯赫戰功為人稱贊。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他也緊抓要害,有的放矢,循循善誘,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他是我黨和軍隊裡不可多得的文武兼優的干將。

巧妙勸導青年愛一行鑽一行

夏納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總校的學生,畢業后被分配到八路軍總部作戰科當參謀。由於對分配的工作有意見,覺得學非所用,心裡不大痛快。時任八路軍副總司令的彭德懷知道后,決定找他談話。

一天,彭德懷來到夏納的住處,一見面就開門見山地說:“你就是夏納同志,我叫彭德懷。”一聽是大名鼎鼎的彭德懷,夏納頓時緊張起來,連忙敬禮。

彭德懷溫和地笑道:“聽說你是從抗大總校來的,我們非常歡迎。咱們這裡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多,很需要像你這樣的知識分子。可是據說讓你到作戰科,你不很滿意,是嗎?”

夏納局促地說:“我學的專業是工程技術,沒有專門學過軍事知識,我怕到作戰科完成不好任務。”

“是呀,”彭德懷深有感觸地說:“按照你所學的知識,本來讓你去搞工程才對。但現在的形勢不允許我們這樣安排,我們正在打仗。根據地裡又沒有什麼工程可搞,要搞也隻能抗戰勝利才行。眼下,擺在我們面前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跟日本帝國主義打仗。特別是作戰科,很需要一些有文化的同志去加強工作。為了對付日本鬼子,暫時隻好讓知識服從抗戰,你說是不是?”

聽完這番話,夏納思想上的疙瘩解開了,心情輕鬆許多。他略微思索,說:“行,彭老總,我服從組織決定。”

彭德懷抓住時機,趁熱打鐵,繼續開導:“其實,什麼知識也是從實際工作中學來的。別以為軍事這門學問高不可攀,實際上沒有什麼了不起。隻要肯學習多動腦子,許多科學知識都是可以學到的。到那時,你就會覺得學習軍事,指揮打仗,還真有意思多了。”

為了培養青年盡快成長,總部機關開辦了政治、軍事、文化等培訓班,組織干部戰士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知識。彭德懷經常抽空給學員講課,常常督促學員記筆記,並閱讀他們的學習心得,指出他們在學習中的優缺點。

一天,彭德懷在作戰科看到夏納寫的文章《論敵人的“鐵壁合圍”戰術》,便坐下來認真閱讀。

這年夏天,日軍為了一口吃掉抗日力量,對華北根據地施行殘酷的“鐵壁合圍”,許多百姓慘遭殺害。夏納參加了兩次反“掃蕩”戰斗,對軍事知識產生了興趣,於是琢磨研究一番,寫出了這篇論文。

彭德懷看完文章,對夏納作了適時的指導和鼓勵。他說:“小夏,你這樣做是對的。實踐出真知,一個青年應該好好研究實際問題,尤其是敵人使用的那些戰術,非常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不過,你寫的這篇文章還存在片面性。你隻從表面上說了敵人戰術上的一些形式,沒有從本質上明確指出敵人‘鐵壁合圍’戰術的特點和弱點。如果能夠就如何打破‘鐵壁合圍’戰術做進一步的研究,這篇文章就會生動有力,有理有據,產生一定的教育意義。”

接著,彭德懷告訴夏納:“文章的題目也有點大,不夠貼切。重新換一個標題吧。”說罷,他從身上摸出鋼筆,在標題上方端端正正地寫下“關於‘鐵壁合圍’戰術的研究”幾個大字。

夏納將文章認真修改后,又拿給彭德懷提意見。彭德懷對文章十分滿意,夸獎了他,從而激發他更加積極地學習研究軍事知識。不久,這篇文章發表在八路軍總部創辦的《前線》雜志上。

在彭德懷的關懷培養下,一個又一個年輕人迅速成長起來。彭德懷重視和尊重知識分子、知人善任的美名,也在八路軍中傳播開來。

給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作宣教報告

1943年春,一天早上,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雲頭底的一個山坡上,陸陸續續坐上了人,八路軍野戰政治部將在這裡召開宣傳教育工作會議。

會議邀請彭德懷作報告。彭德懷首先分析了華北抗戰的嚴峻形勢,用數字和具體事例對整個華北敵我態勢和發展趨勢作了闡述。他明確提出今后兩年是“最困難的兩年”,進一步闡明形勢發展的特點是“勝利愈是接近,困難愈是增多”。

彭德懷通過對事實的剖析,引申出富有說服力的論斷:“敵人越接近死亡,越會殘暴、瘋狂地對我根據地進行封鎖,使今后斗爭極為殘酷。這不是敵人強大的表現,恰恰是敵人垂死掙扎沒落失敗的象征。”他警告:“在今后物資困難增多、政治復雜的斗爭中,有些人是會昏頭昏腦地被淹死的。”

彭德懷講到困難時一點不掩飾,說:“根據地人民的社會積蓄和財富,被日軍不斷摧毀,已到了相當程度的貧乏,同時整個根據地的生產又在銳減。敵后根據地游擊性加強了,地區縮小了。”

提及軍隊要幫助農民春耕,彭德懷講了一個故事:“我聽說司令部機關有個規定,首長的乘馬不參加運輸和幫助農民耕種勞動。我就問作出這個決定的同志,他的理由是‘戰馬不能擔任勤務勞動’。我說,‘我還要勞動,為什麼馬比我還要尊貴,我去勞動,它也得干活’。現在我們處在嚴重困難的關頭,戰馬也得下地!”

彭德懷繪聲繪色的演講深深吸引了大家,不知不覺一上午就過去了。直到吃飯號吹響,他才結束道:“困難盡管是極其嚴重的,但是我們完全有力量戰勝它。我看,最大的困難不是別的,還是我們有的干部不認識困難。同志啊,對困難要有足夠的認識才對!”

在礦洞裡為志願軍干部上黨課

1951年7月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在朝鮮召開中國共產黨誕生30周年紀念大會,總部機關全體干部參加。出於防空需要,大會在一處可容納200多人的礦洞內召開。

會場布置簡單卻庄嚴肅穆,臨時搭成的講台上沒有一張桌子,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一直站著給大家上黨課。

彭德懷沒有照本宣科,而是以親身經歷和感受,條理清晰地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講到抗美援朝戰爭,講述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革命道路。

當講到毛澤東的英明領導時,彭德懷說:“毛主席被全黨全國人民公認為偉大的領袖,是革命實踐証明了的。我到井岡山才認識毛澤東,那時,我只是把他當作先生老師,到長征時我才真正認識到毛澤東是我們黨難得的領袖,跟著毛澤東就是勝利。”講到自己,他非常謙虛地說:“我是山頂上倒馬桶,臭名遠揚……不過我還是沿著毛澤東的道路走過來的,有功也有過。”

講到抗美援朝戰爭時,彭德懷嚴肅批評了當時出現的一些錯誤言論:“有人害怕同美國軍隊打仗,認為美國軍隊武器裝備好,我們無法和它抗爭,說什麼‘肉彈碰鐵彈,一碰就完蛋’,散布失敗情緒,毫無勇氣、骨氣。難道我們的炮彈是肉做的,敵人的腦袋是鐵鑄的,我們的炮彈打不死人?!這豈不是怪事!再說,我們是怎樣將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回‘三八線’的,難道只是靠鐵彈嗎?我們的鐵彈少,但完蛋的是美國人。因為我們有著比鐵彈更有效的武器,這武器就是全體指戰員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的勇敢精神!”

彭德懷給總部機關全體干部上了一堂異常生動的黨課,所有參會同志都感受深切。

教育招待人員不准特殊待客

彭德懷一直保持清正為人、廉潔奉公的優良傳統,極端討厭請客送禮,對連吃帶拿的腐朽作風更是深惡痛絕。他從不允許人家招待他,不買票的電影不看,超過伙食標准的飯菜不吃。他總是當著那些愛請客的人批評說:“什麼你請客?人民請客,國家請客!這種風氣要不得,慷公家之慨!”無論到哪裡,臨行前他都要打招呼:“不准請客、送禮,不准搞特殊。”

1955年,彭德懷到煙台視察工作,招待所的同志在為他安排的房間裡特地准備了一些小吃。彭德懷進屋后,見桌子上擺滿了水果、香煙和奶糖,立刻讓人叫來招待所所長和管理員。他在表示感謝的同時,又對招待所人員上起了“政治課”。

彭德懷語重心長地說:“招待費隻能招待外賓。你們想一想,主人自己每天大吃大喝起來,把自己當成外人,這個家還能當好嗎?不吃窮了才怪呢。尤其是首長們,本來工資就高,又白吃白喝白拿,再弄個雙份。為老百姓想一想,他們該生氣吧。咱們共產黨人不能想著升官發財搞特殊。”

彭德懷每次外出視察,在離開地方上車時,都要嚴格檢查是否多出東西。一次,他發現多了幾個捆好的簍子,經過詢問才知是人家送的水果。他馬上對警衛員嚴肅地說:“講過多少遍了,不許任何人拿公家的東西送禮,快搬下去,以后任何東西都不許收。”

兩次回鄉調研為人民說話

1958年和1961年,彭德懷兩次回到湖南,在湘潭、平江等地調查研究。他關心群眾疾苦、體恤民情,一言一行給當地農民及黨員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8年12月16日,彭德懷第一次回到闊別30多年的故鄉湖南湘潭。在省委書記周小舟陪同下,先后到烏石、韶山、平江等地深入調研。其間,他召開干部、社員座談會,詳細了解糧食的真實產量,走訪學校、幼兒園和敬老院,參觀煉鐵廠。每到一處,他總是關切詢問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

在參觀平江縣工農業生產展覽館時,彭德懷吃驚地發現有兩個數字竟然是顛倒著公布的:把收成最好的1957年的糧食高產數字,公布為1958年的產量﹔而把1958年較低的數字,說成是1957年的產量。彭德懷后來憶及此事還感嘆地說:“如此造假,真令人害怕!”

在敬老院裡看到老人吃瓜菜,冬天睡篾席、蓋破被,他忍不住說:“這是什麼幸福院,有名無實!”

學校規定學生必須住校,但學生的口糧不夠吃,他對陪同的省委負責人說:“學生的口糧少,生活差,還是放到家裡由父母照顧好一些,不然,這樣下去,會把小孩子的身體弄壞的。”如此等等,令他憂心。

當時正值“大躍進”高潮,彭德懷在實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農村中普遍存在的浮夸風和脫離實際的大煉鋼鐵的做法,進行了批評和糾正。臨行前,他殷切叮囑干部,要發揚黨的實事求是的作風,並規定了“八不准”,即不准搞瞎指揮、搞浮夸、說假話,不准強迫命令、打人罵人、罰口糧、拆毀社員房屋、亂伐山林。回北京后,他如實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反映了問題。

1961年1月,毛澤東向全黨發出“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號召並率先垂范。6月15日,中共中央下發“農業六十條”,糾正一些過“左”政策,進一步解決平調問題和公社規模偏大等問題,取消公共食堂。

被罷職后的彭德懷得悉后十分高興,認為這對轉變干部作風、糾正實際工作中“左”的錯誤、貫徹落實黨的“八字方針”都有重要意義。他渴望到農村調研,說:“吃了人民的飯,就要為人民做事,為人民說話。”立刻提筆給毛澤東寫信:“先去湖南故鄉搞三個月,了解農村情況,明年春天再去太行一帶。”隨后獲得批准。

同年冬,63歲的彭德懷帶著一份早已擬好的調查提綱,又一次回到湘潭。

12月13日黃昏,風雪飛揚,寒氣襲人。彭德懷在湘潭錳礦招待所內與當地派來當向導的《湘潭日報》記者戴鼎交談起來。談及當時有失偏頗的做法和效果時,彭德懷憂慮地說:“群眾最通情達理,我們解放才十來年,吃飯、穿衣、辦事都要首先想到農民,丟了佔全國總人口80%的農民,就丟了為人民服務的根本。瞎指揮、盲目冒進,建不成大業。要不是黨中央、毛主席糾正得及時,損失會更大。”

12月14日,彭德懷到鶴嶺大隊調查。他聽取大隊黨支部書記周桂華和大隊秘書、民兵營長等匯報后,請他們把全大隊從1956年至1959年的變化情況,包括人口、糧食生產、農林牧副漁業收入、群眾生活和疾病等情況逐年加以對比,從中找出發展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讓大家保持清醒的頭腦。

周桂華談到“五風”問題時說:“我們全大隊有367戶人家,生活困難,沒有飯吃,有水腫病的佔全大隊總戶數的30%。大煉鋼鐵時,全大隊拆屋2000多間,佔總數的37.7%,我家5棟屋全部被拆掉。”彭德懷詼諧地說:“那是你共產黨員帶的頭嘛!”隨后,他意味深長地說:“毛主席經常講要‘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我們一定要牢記啊。”

彭德懷一路匆匆,深入農戶問寒問暖,對未能認出他而連連道歉的老鄉和藹地說:“彭元帥進了鄉,不也是和大家一樣嗎?普通一人嘛!”

彭德懷這次回鄉調研歷時50多天。他每天冒著嚴寒往返跋涉十余公裡山路,先后到湘潭縣的3個區7個公社10多個大隊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接觸了干部及農民2000多人。晚上,他坐在油燈前,親自撰寫農村調查材料,先后寫下《烏石公社烏石大隊的調查材料》《湘潭縣烏石公社金星大隊今年全面增產》《湘潭縣烏石公社金星、新坪、烏石三個大隊的手藝工人情況》《湘潭縣花石區黃荊坪集市貿易的情況》《一個減產隊的調查材料》,還起草了一個向糧食部、財政部反映農村征購任務過重、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報告。除了分發省、地、縣委以及有關區委或公社外,並將一整套材料交中央辦公廳轉呈毛澤東。這些材料為黨和國家制定農村經濟政策,提供了重要參考。

原載:《紅岩春秋》2020年第8期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