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講述國際僑民與中國人民團結反法西斯的故事——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開館

趙秋麗 馮帆

2020年09月04日09:2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講述國際僑民與中國人民團結反法西斯的故事

提起二戰集中營,很多人會想到著名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在山東濰坊,也有一座二戰集中營——濰縣集中營。

1882年,美國牧師狄樂播在濰縣建立樂道院,是集教會、學校、醫院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大小建筑70多座,佔地面積達到了13萬余平方米,目前現存歷史建筑7處。二戰期間,樂道院被日軍強行佔領,用於關押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名在華僑民,成為亞洲建立的規模最大、關押人數最多的同盟國僑民集中營,他們在這裡度過了3年多的艱難生活。

9月3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濰縣集中營舊址經過改造后向公眾開放,將那段塵封的歷史徐徐展開。

“這座具有巴洛克建筑風格的青磚小樓,就是當年樂道院的基督教醫院,也是現存7處遺址中面積最大的一處。俯瞰,它的外形呈十字架的形狀,所以被稱為‘十字樓’。”濰坊市博物館館長吉樹春說,這所建筑是1924年美國匹斯堡沙迪賽德醫院捐贈的,建成后的“十字樓”成為當時膠東地區檔次高,規模大的醫院。如今,“十字樓”正是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的主館。

樂道院·濰縣集中營博物館包括地下一層和地上兩層,地上兩層按照“一個房間一個故事”的模式設計,一層包括23個房間,二層包括26個房間。其中,一層主要是從樂道院建設之初開始講述,包括當時老濰縣的地域特色、風土人情等。二層主要講述樂道院集中營時期以及革命時期的歷史,包括集中營時期外國人的生活,中國老百姓的幫助以及樂道院的紅色記憶等。這座歷經百年的建筑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面對未來。

僑民被關押在樂道院期間,生活在當地的濰縣百姓為他們提供了幫助,許多村民冒著生命危險,為營內僑民傳遞消息,提供食品、藥品援助,一些人甚至因此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國際主義、人道主義、和平主義的內涵,在這裡用鮮活的現實演繹著。

“樂道院是國際主義合作的典范,是日本侵華歷史和日本軍國主義暴行的重要見証,是二戰期間國際僑民與中國人民團結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正義斗爭及國際主義精神的象征。與遺存在世界各地的法西斯集中營遺址一樣,都是人類傷痛的記憶,它的存在可以教育世人牢記歷史,珍惜和平。”吉樹春說。

“我們將以此次揭牌開館為契機,加快釋放博物館宣傳教育功能,講好紅色故事、講好世界反法西斯故事,使其成為濰坊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國際交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讓文物的歷史文化光芒更好地照進當代、傳承未來。”濰坊市委書記惠新安說。

(責編:王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