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將軍的故鄉情懷

2020年09月07日10:42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將軍的故鄉情懷

周士第將軍自1923年離開故鄉,投身於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一直無暇回鄉。退休后,健康狀況欠佳,遵醫囑不好離京遠行。可是,周士第將軍始終眷戀著生他養他的故鄉,思念勤勞智慧的鄉親,平時經常通過看報,了解故鄉面貌的變化和建設的情況。

1963年2月,周士第將軍在廣州從化溫泉療養。恰好瓊海縣原縣長何如偉(時任萬寧縣委書記)也到從化,參加廣東省委組織的政治經濟學培訓班學習,他對周士第將軍仰慕已久,便邀時任瓊海縣委書記吳俊民一道登門拜訪。見到家鄉來人,將軍和夫人顯得十分高興,拿出潮州柑和花生米熱情招待他們。何如偉后來深情地回憶說,見到將軍,他有兩個“想不到”:一是想不到將軍身材這麼偉岸高大(1.77米),二是想不到將軍離開家這麼多年,還會說一口正宗的家鄉話。何如偉說,我們一見如故,談得很親切。這位年逾八旬的老干部以切身感受稱贊將軍平易可親,沒有架子,沒有虛偽的客套,待人十分真誠。何如偉告訴將軍,他曾陪庄田將軍(受周士第之托)去新昌村看望他的親人和老宅,他的親屬和鄰居十分熱情好客,大家都盼他回家鄉一行。將軍笑道:“我也想啊,可惜現在在養病,無法動身”。接著,又補充說:“等我身體康復后,爭取回一趟吧!”當培訓班學習結束,何如偉返回海南之前,前往和周士第將軍及夫人辭行。將軍臉上浮著笑意特地委托何如偉轉達他對家鄉父老兄弟誠摯的問候。家鄉的父老兄弟總是翹首以待,盼望將軍歸來的一天。可惜將軍病情一直未見好轉,返鄉的願望無法實現,將軍對此遺憾不已。有一天將軍思鄉心切,揮毫一口氣賦詩三首,以寄托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故鄉

離鄉四十年,於今物物新。

人人喜悅色,聲聲主席恩。

故園

三面紅旗照四方,五指山上放光芒。

九曲江水流福利,六連嶺花永芬芳。

海南島

祖國兩眼睛,守望東南屏。

台灣美蔣賊,一定要掃平。

出自將軍筆下的這三首詩,值得我們認真細心的咀嚼、體會。周士第將軍深深熱愛他的家鄉,有著割不斷的鄉情。他熱愛故鄉的一草一木,十分關心故鄉人民的生活。毛主席說,詩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將軍擅於“寓情於物”,通過景物描寫來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故鄉》一詩中,“離鄉四十年,於今物物新”,可謂字字珠璣,對故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將軍內心的感慨是不言而喻的。“人人喜悅色,聲聲主席恩”,兩句對仗工整,表現故鄉人民過上美好的日子,笑逐顏開,對恩人毛主席無限的感激之情。將軍在詩中運用疊詞,“物物”“人人”“聲聲”,一詞反復出現重沓,不但不覺得羅唆,反而感到語言的流暢、巧妙、優美,有助於詩人思想感情的表達。第二首《故園》,全是寫意,把哲理與景物溶化得天衣無縫,令人出乎意料又感慨萬分。“九曲江水流福利,六連嶺花永芬芳”,借用比喻和聯想,形象地表達故鄉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是無數革命志士在革命根據地六連嶺堅持長期斗爭,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提醒人們應永記不忘。第三首《海南島》一詩,將軍把海南島和台灣島比做“祖國兩眼睛,守望東南屏”,既是寫實又飽含想象,鑄造宏偉的意境。“台灣美蔣賊,一定要掃平”,在當時歷史背景下,身經百戰的將軍發出的誓言鏗鏘有力,震撼山河,於今仍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2012年12月,周士第將軍之長子周堅回海南參加周士第紀念館新館揭幕儀式,筆者和他曾有一面之緣。在交談中周堅說:“喝著萬泉河水長大的父親,離開家鄉后雖未回鄉探親,但他的心裡一直懷念養育他成長的故園。父親未回鄉探親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父親不願意麻煩別人。畢竟是個上將,回趟家會讓不少人跟著忙碌的。盡管他功勛顯赫,他也絲毫沒有‘顯擺’的心理。”周堅還清楚地記得,1973年瓊海縣遭遇18級強台風襲擊,周士第將軍特意從北京寄回一封親筆信和500元錢,給周家親人修建家園。家鄉,在將軍的心中有著如此沉甸甸的分量啊!(王春煜 莫壯才)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