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謝覺哉主編《工農日報》

於文德

2020年09月17日08:05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謝覺哉主編《工農日報》

  1931年7月,謝覺哉來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任中共湘鄂西省委政治秘書長,后任文化部副部長等職,主要負責新聞宣傳工作。由於謝覺哉知識淵博,辦報經驗豐富,組織上決定由他主編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的機關報——《工農日報》。

  《工農日報》第一任社長兼主編是戴燧,內部發行,每日分為油印和石印兩種出版,報紙為一張兩版8開單面有光紙,每期約三四千字,發行量約2000份(多時達三四千份)。報社編輯原有2人,從事採訪、寫稿、編排、校對等工作,另有2人刻蠟板。由於工作需要,報社幾位同志先后調走。謝覺哉上任后,克服人手不夠、任務繁重的困難,獨自承擔起採編任務的重任(同時兼做外勤和校對工作)。在他接手《工農日報》后,迅速投入辦報工作,並積極撰文介紹全國的革命形勢,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在他的努力下,報紙質量有了進一步提高。

  《工農日報》根據中共中央和蘇維埃政府的決議、法令,辟有《黨的生活》《時事要聞》等欄目,刊登消息、通訊、簡訊及時事問答等各種文章。其內容以宣傳時事政治,報道蘇區各地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動態、工作經驗為主,“刊登的新聞消息佔整個版面的三分之二強”。報紙每天上午出稿,印刷后於下午運送至交通站,發往根據地各地,其發行范圍包括洪湖、沔陽、監利、江陵、石首、公安、天門、潛江、漢川、華容、南縣、常德等20多個縣的各級政府和紅軍各部隊。

  謝覺哉認為,《工農日報》“是給工農群眾看的(知識分子也在內),許多文語不可再用,要用也要經過工農群眾了解或改造之后”。在主編該報期間,為幫助一般讀者提高覺悟和文化水平,謝覺哉非常注意學習使用通俗語言,為此專門開辟並編寫《新名詞釋義》《時事問答》等欄目,遇到刊載文章中有“引經據典”時,他便會按照一般群眾讀者的接受水平,在原文下面相應增加通俗的解釋說明。在謝覺哉的主持下,《工農日報》辦得既有革命指導性和群眾文化普及性,又通俗易懂,迅速成為一份基層工農群眾讀者看得懂、用得上、學得到的“實用教材”,受到省委、省政府、紅軍指戰員和工農群眾讀者的好評。當時湘鄂西流傳一首歌謠“蘇維埃政府領導好,報紙印得多精巧﹔晚風吹來動樹梢,墩台灣村都讀報。”

  1932年9月,國民黨調集重兵“圍剿”蘇區。謝覺哉不畏環境險惡,仍堅持工作,直至蘇區領導機關撤離,《工農日報》才停止出刊。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