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健
2020年09月21日08:08 來源:學習時報
1937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留在南方八省進行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新四軍邊組建邊開赴抗戰前線,屢建奇功,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創建了光輝的業績。新四軍的革命歷史,不僅是一部可歌可泣的革命斗爭史,也是一部廉政建設的革命史。
高度重視制度建設
制度建設在廉政建設中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和作用,新四軍在嚴肅軍紀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制度建設。新四軍是由南方游擊隊組建而成,由於長期分散游擊作戰,養成了許多游擊習氣。為嚴肅軍紀軍規、懲治和防范貪污腐敗,新四軍組建不久就開始建立規章,嚴明軍紀。1938年6月,新四軍軍部在行軍途中召開了全軍政治工作會議,頒布實施了《新四軍十條軍規》﹔1940年新四軍江南指揮部軍分委發布“部隊整訓要領”﹔為懲治和防范貪污浪費,新四軍頒布了《懲治貪污暫行條例》,嚴厲懲處貪污腐敗行為﹔為規范公務人員權力運行,新四軍確定了“公務人員的行為准則和獎懲標准”。
1943年12月,新四軍政治部又制定了關於擁政愛民的方針,公布了《新四軍擁政愛民十大公約》。新四軍制定《新四軍經濟制度》,明確規定在經濟制度中統一收支,實行預算決算﹔做到一切經濟歸公,反對隱瞞不報﹔要愛護公物,反對貪污腐化及浪費﹔執行私人財物登記和按期檢查制度﹔不准貪污浪費公家一文,貪污浪費不愛惜公物者,應受處罰,情節嚴重者處死。在《新四軍財經人員十項守則》中明確規定,要遵守並嚴格執行各種財務制度﹔決不私自違反規定手續,私相通融﹔不准私自經營商業,不得接受商人任何禮物﹔不貪污,不腐化,不得將公物贈給私人﹔不私自挪用公款或私自將公款借給別人。正是由於嚴格制度和嚴肅紀律等各項配套制度的建立健全,新四軍內部從根本上減少了貪污腐敗現象,養成和保持了廉潔的良好作風。
將領帶頭率先垂范
領導干部的導向作用,對於推動新四軍廉政建設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四軍要求普通戰士做到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首先做到。副軍長項英要求:“共產黨員在任何時候、任何工作中都要作模范,做到在新四軍內部最能團結友愛,最能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全面抗戰中,新四軍傷亡將士8萬余人,其中50%為共產黨員,團以上干部就有350多位。
三師師長黃克誠計劃配發的火柴用完了,就到百姓家鍋塘裡借火,堂堂新四軍師長,堅決不肯動用權力多要一盒火柴。一師師長粟裕嚴於律己,嚴格要求后勤部門按供給標准辦事,決不允許為他准備超標准伙食。他一再申明:“不得搞什麼實報實銷之類。”他留客吃飯的費用,都從他當月津貼費中扣除。1940年2月,身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指揮的陳毅與張茜用兩個喜字、一碗面、稻草鋪床結了婚。譚震林師長以身作則,與機關同志同吃一鍋飯、同吃一樣菜,不搞特殊。新四軍第六師供給部部長李建模兼任江南行政委員會財政經濟處處長,掌握著數量不小的經費,但他嚴於律己,生活簡朴,每餐飯菜都和同志們一起吃,有時甚至吃無油的菜湯。這樣的廉潔典型在新四軍領導干部中數不勝數,他們廉潔自律,嚴格執行新四軍各項紀律制度,與廣大指戰員同甘共苦,與人民群眾同舟共濟,以自身過硬的素質和行為帶動和促進了新四軍廉潔風氣的普及。
反對腐敗決不姑息
新四軍從上到下執行鐵的紀律、廉潔為民,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無論到哪裡,部隊都能很快站穩腳跟。1941年在鹽城第二次參議會上,劉少奇鄭重承諾:個別貪污分子,我們已經查辦!以后還要查辦的,這是我可向各位保証的,請各位信任我們!1941年春,代軍長陳毅聽到東台縣開明紳士施文舫批評新四軍有欺壓百姓為非作歹行為。陳毅非常重視,要求立即查明。經查,區委干部譚啟民貪污腐化,欺壓百姓。查明事實后,立即將其撤職查辦。事后,陳毅又親自趕到40裡外的地方去見施文舫先生,當面道歉並說明對當事人的處理意見。
新四軍和各根據地政府嚴厲懲處腐敗分子的行動,不僅使黨的威信得到了增強和提高,而且深刻教育了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也挽救了一大批犯錯誤的人。1943年5月,新四軍五師三十八團一個連長貪污6元錢,這麼小的一件事,在李先念的手下卻行不通,最終被繩之以法。該團政委周慶鳴對全團官兵說:“6元錢,數字並不驚人,但大家要記住,我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之所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有信心打敗日本強盜,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有鐵的紀律、血的紀律。”1942年曾任新四軍蘇中軍區交通站長的陳新,因私賣公家一條棉褲而獲300元,新四軍軍直黨委決定開除其黨籍。1942年秋天的兩個月內,僅蘇中三分區就有4名干部因貪污被判刑。
注重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
新四軍積極創辦報紙、刊物,建立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陣地,以此為載體深入開展廉政教育和廉政宣傳。從1938年4月進駐安徽后到1941年1月皖南事變前,新四軍創辦的報刊主要有:《抗敵報》、《抗敵》雜志、《抗敵畫報》、《拂曉報》、《戰士報》、《火線報》等。皖南事變后,新四軍軍部在蘇北鹽城重建,《抗敵報》恢復出刊,並創辦了《敵國匯報》《軍事建設》等刊物。新四軍新改編的7個師及所屬各旅都辦有報紙。新四軍利用所創辦的報刊對廣大指戰員進行理想信念、道德情操、革命精神、優良作風教育以及紀律教育,刊登領導講話、文章,供干部戰士學習,並對有關廉政事件進行報道,表揚先進、鞭策后進,積極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新四軍還積極利用多種文藝形式進行廉政宣傳和廉政教育。新四軍初建時,成立了戰地服務團,用進步的文化工作為部隊服務、為抗日服務。重建軍部后,劉少奇和陳毅也非常重視文化工作,成立了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蘇北文化協會以及魯藝實驗劇團、抗大文工團、軍師魯工團、八旅文工隊等專業文藝團體。各文藝團體運用話劇、演唱、牆頭詩、木刻以及淮劇等多種藝術形式,在新四軍與各根據地內既從事抗日宣傳,又創作出一批具有廉政文化教育意義的作品。新四軍高度重視廉政建設,凝聚了軍心,贏得了民心。民謠《白菜心》中唱道:“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四軍,打仗總是打勝仗,從來不欺老百姓,老百姓,老百姓,人人要當新四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