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詩春
2020年09月22日10:24 來源:黑龍江日報
尚志碑林大場景圖。
尚志碑林正門。
趙尚志之父趙振鐸(字子馥)為趙尚志留下的碑文。
著名作家莫言為趙尚志賦詩碑刻。
著名作家莫言為趙一曼賦詩碑刻
“白山黑水建奇功,劍影刀光氣若虹。首葬丘陵藏猛虎,軀投江海變蛟龍……”這是著名作家莫言為趙尚志賦詩的部分內容。作為東北抗日聯軍的創建人之一,趙尚志不但是威震敵膽的著名抗日將領,更是深受人民愛戴和敬仰的民族英雄。無論是在他曾奮勇殺敵、創建珠河反日游擊隊所在地的尚志市,還是留下過他足跡的哈爾濱尚志大街,“尚志”二字已成為英雄和光榮的代名詞,深深刻在國人的心裡。
趙尚志外甥補白英雄抗戰傳奇
“我舅舅生前發誓說,不把日寇趕出東北,就不結婚。他曾開玩笑說,他不會改名更姓,怕改名更姓后,死了魂回不到老家了。”趙尚志的外甥,齊齊哈爾市委黨史研究室原研究員、歷史學教授李龍對筆者說。李龍的母親是趙尚志的四妹。趙尚志犧牲的時候,隻有34歲,沒成家,沒有兒孫后代。
據李龍講述,趙尚志是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他是受中共黨組織委派到黃埔軍校學習的,但他從哈爾濱到廣州時,黃埔軍校考試已經結束,經過補考,他各科目的成績雖然都合格了,但主考官說他身體不合格,個子小,身高1.62米,還有大骨節病,不能收。趙尚志急了,對主考官軟磨硬泡:“身高不合格,那給你們搖鈴、燒水、干雜活行不行啊?”趙尚志這麼股倔強勁兒,感動了主考官,他被留下了。
趙尚志和李運昌(黃埔軍校同學會第四任會長)是同一連隊的同學。李龍說,1926年初夏,趙尚志被黨組織派遣回東北,先后在哈爾濱、雙城、長春等地參與了領導學生運動、建立地方黨組織等工作。1927年和1930年,趙尚志先后兩次遭奉系軍閥逮捕,入獄后受到各種酷刑。
在戰場上,趙尚志從來都是親自帶領隊伍沖鋒陷陣,憑著這種視死如歸的勇氣和卓越的指揮才能,他指揮攻打下賓縣縣城,從一個馬夫升為參謀長。后來,趙尚志在創建珠河反日游
擊隊的時候,從一支隻有13個人的小小游擊隊,發展到抗聯三軍10個師,6000多人。整個抗日聯軍部隊11個軍,3萬余人,趙尚志是總司令。
趙尚志很多親人還生活在黑龍江
趙尚志的母親張效乾是父親趙振鐸(字子馥)的續弦。她性情敦厚,勤勞儉朴,心地善良,從早到晚總是不辭辛勞地操持家務,堪稱賢妻良母。趙尚志兄弟姊妹共十一人,他排行第六,上有二位兄長,三位姐姐﹔下有一個弟弟,四個妹妹。按趙家族譜的輩分,其兄弟姐妹是屬“尚”字。父親給第三個男孩起名為“尚志”。《盂子》中有,“王子墊問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謂尚志?’曰:‘仁義而已’。”父親給他起的這個名字應該說是寓意頗深的,其意是令其崇尚鴻鵠之志,成為一個仁愛正義、品德高尚、大有作為之人,而不是目光短淺,卑瑣庸懦,毫無作為的蓬雀之輩。趙尚志小時候長得比較矮小瘦弱。他與普通的農村孩子相比,沒有什麼不同,懂事,聽話,但又頑皮。
童年的趙尚志深受兄長和姐姐們的喜歡和愛護。這個小弟弟與大哥哥、大姐姐們雖不是一母所生,但他們毫無隔閡。趙尚志從小受父親教育、影響很深。他六歲時就跟著父親念書識字,以后又上官學堂(學校)。趙尚志的父親對子女管束極嚴。他一方面教育子女學孔夫子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另一方面又教育子女須當仁不讓,見義勇為,主張正義,要愛國,愛同胞。他進城辦事時,有時也帶著小尚志,對著矗立縣城的遼代磚塔,講古論今,使少年尚志從祖國悠久歷史中,受到愛國思想教育。
“我母親是三舅趙尚志的四妹,母親小三舅兩歲。李龍說,趙尚志雖然沒有后代,但是他的外甥和外甥女等都還生活在黑龍江。
趙尚志有個鐵的原則,戰必勝!
“三舅趙尚志是打日本鬼子出了名的,當時日偽報紙上發布告,萬元購其頭顱,遂有‘一兩骨頭一兩金,一兩肉一兩銀’的身價。趙尚志把日本鬼子打得又恨又怕,他們還驚呼‘小小的滿洲國,大大的趙尚志’。趙尚志犧牲后,蘇聯人稱他是‘中國的夏伯陽’,敵人隻要一聽到他的名字就會嚇得心驚膽戰。”李龍說,趙尚志有個鐵的原則,戰必勝,不打無准備之仗。
1936年底到1937年初,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趙尚志率軍部和第一、五師西征,由湯原縣向鐵力,奔海倫,越小興安嶺,直驅黑龍江的遜河,縱橫千余裡,與敵人打了百余仗,攻克城鎮20余座,殲敵800余人,俘敵300余人。李龍說:“趙尚志打城鎮主要是用騎兵,出奇制勝,他用聲東擊西、長途奔襲,假裝打賓縣,卻把五常堡打下來了。”說到趙尚志能征善戰,李龍還繪聲繪色講述了趙尚志率部隊以少勝多的兩大經典戰例,窪大張戰斗和冰趟子大捷。
“趙尚志以少勝多的戰例有很多,許多關於趙尚志的史料中、書籍中均有詳盡的記錄。”尚志烈士陵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尚志碑林博物館的負責人何樹嶺告訴筆者。
尚志碑林博物館中也記錄了趙尚志和趙一曼兩位英雄的光榮事跡,還留下了眾人為紀念英雄而留下的紀念碑刻。
“惟念抗戰成功,重睹黑水白山”——落款趙尚志之父趙子馥﹔“氣壯山河,義薄雲天”——落款趙一曼孫女陳明、陳紅……在尚志碑林裡,有這樣一組“特殊”的碑林,這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抗聯碑刻群,刻在石碑上的字遒勁有力,每一筆都飽蘸深情,書寫著對抗聯英烈的崇敬。
尚志碑林博物館館長何樹嶺介紹,尚志碑林佔地面積近4萬平方米。以碑刻這種中國書法藝術銘刻抗聯精神、傳承抗聯精神是一個創舉。從第一塊抗聯碑刻到形成現在的抗聯碑刻群已經22年了,這裡每一塊碑的規格都是高210厘米,寬70厘米,厚20厘米,算上底座重達1.5噸,石碑的原材採用質量上乘的輝長岩,在戶外環境中500年才會失去光澤,2000年才會風化一層宣紙的厚度,最能經得起歲月的風霜。
何樹嶺介紹,目前尚志碑林共有石碑7000余塊,弘揚抗聯精神的碑刻有500多塊,其中“將軍藝苑”“珠河情緣”和“抗聯碑刻群”三個部分共同組成了抗聯精神特色展區,實現了傳統書法文化與抗聯精神的融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