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抗日名將王銘章的身后事

鄭學富

2020年09月24日08:05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抗日名將王銘章的身后事

  1938年3月中旬,台兒庄戰役序幕戰———滕縣保衛戰爆發,時任四十一軍一二二師師長的王銘章率部據城固守,和日軍浴血奮戰,王銘章最終飲彈殉國。王銘章壯烈殉國后,靈柩被輾轉送回故裡安葬,國共兩黨和社會各界均對其予以高度評價。

  率部開赴抗日前線

  抗戰全面爆發后,當時任一二二師師長的王銘章請求率部開赴前線作戰。1937年9月12日,他在德陽駐地慷慨誓師,接著返回新都老家,對家人囑咐“誓以必死報國”后,告別父老鄉親,率川軍北上。當時,川軍各部編為第二路預備軍,下轄兩個縱隊,王銘章所在之第四十一軍與四十五軍、四十七軍編為第一縱隊(后改稱二十二集團軍),經川陝公路開赴抗日前線。

  王銘章率部到達寶雞后,因晉北忻口與晉東娘子關戰況緊急,二十二集團軍遂奉命火速由寶雞乘火車直開潼關渡河,馳援晉東。王銘章所率一二二師為前衛部隊。行進途中,王銘章號召官兵要“受命不辱,臨危不苟,負傷不退,被俘不屈”。到達太原后,即刻受命“出發迎擊西進之敵”。王銘章率部和日軍激戰兩個星期,傷亡近半。為利於日后作戰,一二二師兩個旅四個團縮編為兩個團(旅番號繼續保留),整編后開赴平遙、張蘭一帶繼續與敵作戰。

  在滕縣壯烈殉國

  1937年底,日軍佔領浦口和濟南后,開始由津浦路南北兩個方向合攻徐州,企圖打通津浦路,將南北兩個戰場連為一體。滕縣南距徐州僅100多公裡,是扼守津滬鐵路的咽喉,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更成為雙方爭奪的戰略要點。1938年1月上旬,第二十二集團軍抵達臨城(今薛城),以四十五軍為第一線部隊,四十一軍為第二線部隊,均部署於滕縣以北﹔一二二師為集團軍預備隊,准備扼守滕縣。不久,第二十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震任命王銘章為第四十一軍代軍長,統一指揮第一二二、一二四師。

  1938年3月中旬,日軍集結三四萬人,配以飛機、坦克、大炮、裝甲火車等先進武器,向守衛滕縣的中國軍隊發起猛攻,企圖一舉佔領該地。當時,保衛滕縣的一二二師等部武器惡劣,裝備陳舊,主要武器為四川土造的七九步槍、大刀、手榴彈和為數很少的四川土造輕、重機槍和迫擊炮,也沒有新式的交通、通信、補給、衛生等各種裝備器材。面對凶猛的來犯之敵,王銘章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率部奮起抵抗,多次打退了敵人的步、炮、空聯合進攻﹔3月16日,更與圍攻之敵浴血苦戰、肉搏達8小時。黃昏時分,王銘章見己方部隊損失慘重,遂把城外所有部隊全部調進城內。

  當日夜,日軍向城內開炮,發射炮彈達2萬發,城垣被轟塌兩處,守軍以積存的1000包食鹽袋將缺口堵上,四門也用沙包填塞。17日晨,日軍將滕縣城四面包圍,由飛機、大炮掩護,開始攻城。守軍在王銘章的指揮下以手榴彈、機槍反擊。

  17日下午3時,日軍突破中國守軍陣地,王銘章率部拼死抵抗,不幸身中數彈,壯烈殉國。

  滕縣保衛戰以巨大的犧牲阻滯了日軍精銳之師數萬人的南下,為備戰台兒庄會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台兒庄戰役總指揮的李宗仁將軍指出:“若無滕縣之苦戰,焉有台兒庄之大捷?台兒庄之戰果,實滕縣先烈所創成也!”

  事跡得到高度評價

  王銘章殉國后,國民政府對王銘章給予高度評價,下令追授其為陸軍上將。3月29日,重慶各界為王銘章等陣亡將士舉行追悼會。孫震派出精干人員秘密潛入滕縣,尋找王銘章遺骸。經過半個月的努力,終於將王銘章遺骸尋獲並偷運出城,運抵徐州,李宗仁親為其守靈。經王銘章叔父王文振驗証無誤后,遺體被裝殮並隆重舉行公祭,然后由王文振一路護送靈柩回歸四川新都故裡。

  5月8日上午10時,王銘章靈柩運抵武漢大智門火車站,國民政府黨政軍要員、機關、部隊、群眾團體等代表6000余人前往車站迎靈。

  中共中央代表吳玉章、董必武,八路軍代表羅炳輝、齊光,《新華日報》代表吳克堅等前往參加。毛澤東和吳玉章、董必武等聯名撰贈挽聯:“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增光。”

  當天晚6時,武漢市電台連續播放哀樂、挽歌、悼念公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廳長郭沫若發表了題為《把有限的個體生命融化進無限的民族生命裡去》的廣播講演。從11日至13日為民眾公祭日,在三天時間裡,有5萬余民眾前往祭奠。

  忠魂歸故裡

  5月15日,王銘章靈柩搭輪船離開武漢沿長江西上,23日上午10時到達重慶。24日早6時,重慶市各界匯聚朝天門碼頭,舉行盛大迎靈典禮。重慶行營主任賀國光登上輪船主祭,他宣讀祭文,敬獻花圈后,由32名杠夫抬棺登岸,在岸上設香案舉行迎靈禮,樂隊齊奏哀樂,江中軍艦鳴禮炮,各界人士脫帽肅立。王銘章夫人周華玉女士撫棺痛哭。行禮結束后,靈柩入城。4名士兵全副武裝騎馬執著銘旌和姓字旌為先導,各機關樂隊、軍政部門、各機關團體、學校組成迎靈方隊,依次行進,浩浩蕩蕩,迎靈隊伍蜿蜒一裡多,徐徐前往商會祭堂。

  從碼頭到商會禮堂,十裡長街上擠滿了迎靈人群。沿途商家住戶均自發擺設祭台,以香果鮮花祭奠忠魂。沿途炮聲震天,路祭不絕,夾道迎靈者不下十余萬人。

  6月13日,王銘章靈柩運抵成都沙河堡碼頭,行列儀仗長十余裡,沿途迎靈人員多達十數萬人。靈柩入城后,成都民眾“五步香案,十步路祭,爭向王靈致哀敬之忱”。這天,全市下半旗志哀,停止一切娛樂活動和宴會,各商家、店鋪停業半天,各個街口用鬆柏枝葉搭成牌坊,街道兩側布滿標語、素花。國民政府空軍的一架飛機在上空低飛盤旋,印有王銘章生平、英雄事跡的傳單及白花、飄帶由空中徐徐飄下,洒滿靈車經過之路,整個蓉城沉浸在悲哀之中。

  安靈儀式后,成都各界十多萬人前來悼念。王銘章靈柩移往東城根街將軍宅第后,靈堂設在大院內花園一亭子裡,哀樂低回,庄嚴肅穆。其間,前來祭奠者絡繹不絕。

  8月30日,王銘章靈柩運回新都故裡。新都縣各界舉行了盛大的迎靈儀式和祭奠活動。9月1日,忠骨被安葬在新都西門外川陝公路一側新建墓園,同時在成都南郊筆硯山建衣冠墓。

  王銘章在奔赴抗日戰場的前夕,曾有“誓以必死報國,將積年薪俸所得酌留贍家及子女教育之用,余以建立公用事業”“我很有決心在新都辦一所學校,為家長謀利”的夙願,為緬懷先烈,王銘章家人遂將財產和撫恤金作辦學經費,並撥出王銘章將軍墓園對面的田業作校址,於1941年9月創建私立銘章中學。

  198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王銘章為革命烈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革命烈士証書》﹔2014年9月,王銘章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作者為台兒庄戰役研究會副會長)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