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央蘇區如何開展體育運動

鐘燕林

2020年09月27日13: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中央蘇區時期,為了適應革命戰爭需要,紅軍因陋就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體育運動。他們練就了鋼鐵般的筋骨,提高了軍事技術,增強了綜合素質,先后粉碎敵人的四次“圍剿”,為中央蘇區紅色政權的創建和鞏固奠定了堅實基礎。

早在井岡山時期,紅四軍就開展了一系列軍事體育活動。每當戰斗、工作之余,紅軍將士便出操訓練、刺殺投彈、摔跤較勁、野操爬山。在開創中央蘇區的斗爭中,體育活動更是與軍事訓練連成一體。到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前夕,紅軍體育運動已有良好的基礎。

當時,由於國民黨殘酷的軍事“圍剿”和嚴密的經濟封鎖,中央蘇區物資嚴重匱乏,廣大軍民的生活異常艱苦。一些士兵長期營養不良,身體虛弱,且當地衛生條件差,不少人染上瘧疾。此外,在贛南、閩西作戰中,隨著俘虜兵成分大量增加,部隊得不到及時教育和整訓。鑒於此,紅軍延續了井岡山時期的優良傳統,在艱苦的環境下,利用戰爭間隙從體能、技能、戰術等方面開展體育運動。

重視體能訓練

體能訓練是紅軍開展體育運動的重頭戲。1930年4月,毛澤東和朱德在《紅軍第四軍司令部第八號訓令》中指出:“我們紅軍作戰既沒有強盛的火力壓倒敵人,又沒有軍用化學可以制勝,全憑著已騰沸的熱血、誓死斗爭的決心和敵人肉彈相搏,用血去染成赤色區域。所以每次勝利全靠官兵奮勇猛進,以我們的勇敢駭倒敵人。然而,這樣就要靠有強健的體力才能一天奔跑百多裡路,搶十多個山頭,作幾場惡戰。”

為了訓練體能,紅軍規定各部早操時間或多操持槍體操,或徒手體操。在每星期的操課表中還須另有體操時間。晚上多做各種運動,如競走、踢球、演習、疊羅漢……

艱苦的體能訓練練就了紅軍戰士過硬的本領。正如《英勇頑強艱苦耐勞的五軍團戰士》一文所述:“紅五軍團在歷次作戰中,一仗比一仗英勇。黃陂蛟湖之役,將要打火那天,五軍團的同志都一起跑步四五十裡到火線上,沒有吊(掉)隊。接著便是繼續不斷地向敵沖鋒連奪許多山頭,雖然在敵人猛烈炮火下,但戰士們仍然奮勇前進,沒有一個人感覺疲勞。”

力量訓練是紅軍體能訓練的重要項目,因為力量是奪取最后勝利的關鍵因素。簡陋的武器裝備、少量的彈藥供給,決定許多時候要憑刺殺解決戰斗。而在刺殺搏斗中,需要強大的體力支撐。歐陽欽在《為學習和提高軍事技術而斗爭》一文指出:“提高軍事技術,必須發展體育運動,鍛煉強而有力的身體。比如刺殺與投擲手榴彈的熟練與准確,是爭取最后勝利的保証。我們部隊中最近表現還刺不透投不遠的弱點,這是投刺與臂力差的原因,我們應時常練習臂力和體力。部隊中疾病,行動中落伍掉隊還不少,體力虛弱,亦是一個主要原因。與敵人白刃肉搏時,我們的體力差,亦常有表現,所以應提倡體育,發展體育運動,養成強健身體的階級斗士。”

不僅如此,戰士們還在休息時間設置單杠架、吊繩、吊棍、吊環、爬城索等簡單器械,進行體操訓練,或布置障礙物,進行競走訓練。這些訓練項目,有效地提高了紅軍的體能。

經過嚴格的體育訓練,有的戰士練就了“飛毛腿”,有的戰士變成了“大力士”,有的戰士成了能百步穿楊的“神槍手”……掉隊的士兵少了,患病的士兵也少了,紅軍隊伍裡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氣象。

一次,毛澤東興致勃勃地看完紅五軍團的刺刀表演后說:“真是殺氣騰騰啊!這個好,打起仗來,敵人嚇也嚇壞了。”他看障礙跑時說:“這像攻堅戰,這樣練,小小的城牆不用梯子了,壕溝也能一跳就過。”還對投彈戰士說:“你投彈像迫擊炮一樣,打敵人很好啊!”

強化技能和實戰演習

射擊訓練是技能訓練的第一要務。《紅軍第四軍司令部第八號訓令》強調:“我們還沒有制彈廠,還沒有固定的后方。子彈無多,就應該特別愛惜,射擊精確才能殺傷更多的敵人……鍛煉身體增進體力,熟習(悉)瞄准增進射擊效能,是現在紅軍軍事訓練中的第一要著……”

為提高戰士的射擊技術,紅軍特別注重射擊教育。部隊增加射擊教育的時間,每一個月至兩個月,召集一次各縱隊及軍直屬隊的體力比賽和射擊比賽,由各部選手參加,分別給予獎品,以資鼓勵。

在艱苦的條件下,許多戰士練成了神槍手。例如在中國工農紅軍學校舉行的八一軍事體育競賽中,就涌現了三發二中在20環以上的特等射手150名(上干隊除外),能拋40米以外的手榴彈手180名(上千隊特科營在外)。據國民黨的俘虜兵講:“紅軍的射擊真算好手。我們在一個陣地上雖然被迷霧籠罩著,但紅軍打來的槍差不多每一粒子彈都死傷著人。一時遭受極大的殺傷,戰線不得不崩潰動搖﹔尤其是這次營長以上的官長大部中彈死傷。這就是証明紅軍都是射擊好手。”

紅軍體育運動重視實戰訓練,因為一些戰士“昨天入伍,今天就要參加戰斗”。工農紅軍學校曾在瑞金附近舉行軍事演習,科目中有“營內第一梯隊連對防御敵人的進攻”。

演習進攻的連與防御連的地域相隔約500米。雖在一片平地上,但進攻者能利用敵火的間歇,以火力與運動配合,交互前進。至沖鋒出發地時,所有營屬步兵平射炮、步槍等一齊向敵陣發射,有力地配合了突擊隊第二梯隊攻入敵方右側翼,佔領敵防御地域的前沿。這次演習証明了紅軍已不隻“善於山地戰”,且善於平原作戰了。

紅軍還把軍事課融入到體育運動中,教學內容主要根據實戰需要,以步兵戰術為重點,其中包括運動軍事課的教學用語,運動戰、夜戰、襲擊戰和山地戰等戰術。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式和問答式,提倡示范、沙盤作業,要求講解與實地演習相結合。體育訓練和野外演習的課堂教學時間佔總課時的四分之三,學員在課堂上可熟練地掌握攻擊、防御、追擊、襲擊、退卻、偵察、警戒等戰斗要領、要則,並學會游擊戰、遭遇戰和伏擊戰的戰法。

紅軍體育運動發展迅猛

中央蘇區時期,軍事化體育運動得到普遍發展。20世紀30年代初,中央提出了“鍛煉工農階級鐵的筋骨,戰勝一切敵人”的體育工作方針,得到紅軍熱烈響應。他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加緊訓練,甚至在行軍途中也不間斷。大量的體育運動,使紅軍戰士增強了體魄,練就了一身好筋骨,掌握了過硬的作戰技能。

在數次反“圍剿”戰爭中,紅軍都處於敵眾我寡、武器裝備差、作戰技術落后的劣勢。每次勝利全靠官兵奮勇猛進,英勇殺敵。戰士們克服一切困難,用沖鋒精神進行著革命競賽。

這一時期,紅軍由單純的游擊戰轉向游擊運動戰。為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將士們不惜縱橫幾百裡,或跑到敵人后方攻擊,或設伏於敵人兩翼,或從兩地的駐軍中穿插而過。他們憑借強健的體魄和頑強的意志,以極快的行軍速度贏得戰機。

為鞏固蘇維埃政權,紅軍還攻克了贛南、閩西多地的土圍,活捉豪紳地主、反動首領,解救出被壓迫的貧苦工農,掃清了中央蘇區周圍的反動勢力,擴大了紅軍的影響力。

1933年3月,紅軍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創造了紅軍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團伏擊殲敵的范例。至此,整個中央蘇區設有江西、福建、閩贛、粵贛四個省和瑞金直轄縣,共有60個行政縣,總面積約8.4萬平方公裡,總人口達453萬(時稱500萬),紅軍總人數為12萬余人,中央蘇區步入全盛時期。

是時,紅軍依然堅持自力更生、因陋就簡地開展體育運動。他們在比較平坦的山坡上修建田徑場,用竹子編織圈環綁在竹竿或木樁上制成籃球架,將廢布、舊棉花做成球。無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天,是在休整期間還是行軍途中,他們都堅持體育訓練。

1933年8月1日,在八一前方軍事技術比賽中有這樣一段報道:比賽的熱情越比越起勁了!

在初露曙光的天色中,運動場上就到齊了精神奮發的體育比賽運動員。評判員宣布了400米的賽跑,如飛機似的賽跑選手,爭先恐后地在競走著。呵!第二團選手真不錯,其他選手都趕不上。接著,青年的200米賽跑開始了!你想青年同志的比賽熱忱更是誰也不願落后,第五團青年更是先鋒。

到延安時期,毛澤東提出“鍛煉體魄,好打日本”。在1937年洛川會議上,毛澤東又提出八路軍的戰略方針是“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根據作戰需要,確定了以射擊、刺殺、投彈三大技術為重點訓練科目。這與蘇區時期的紅軍體育運動一脈相承。

可以說,中央蘇區的體育運動隨著紅軍的發展壯大得到很好的延續,並影響深遠。

原載:《紅岩春秋》2020年第9期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