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煉 聶聆
2020年09月27日13:3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聶榮臻與羅榮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在軍事領導和政治工作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們在長期的革命生涯中多次共事,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和新中國事業的建設發展砥礪前行。
共同推進思想政治建設
1931年6月,中共主要領導人向忠發被捕叛變,在上海從事秘密工作的聶榮臻很難繼續開展活動。根據組織安排,聶榮臻離開上海前往中央蘇區江西瑞金,先到紅五軍團協助工作,不久被任命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
1932年3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重新組建紅一軍團,林彪任軍團總指揮,聶榮臻任政治委員,羅榮桓任政治部主任。這是聶榮臻和羅榮桓第一次共事。
4月,林彪、聶榮臻、羅榮桓一起參與指揮漳州戰役。打下漳州后,毛澤東制定了具體政策,強調紅軍入城后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群眾秋毫無犯,允許商店照常營業,對敵資產予以沒收,對一般工商業隻通過商會向其籌款。聶榮臻、羅榮桓按照指示認真貫徹執行,堅決反對採用粗暴手段籌糧籌款,使部隊在政治建設方面有所提高。
為提高紅軍的思想政治素養,林彪、聶榮臻、羅榮桓還走上舞台,以演員身份為廣大指戰員演出紅色戲劇。是年12月,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李卓然等編演了四幕話劇《廬山之雪》,主要講述紅軍打進南昌,即將殺到廬山活捉蔣介石的故事。紅一軍團保衛局長羅瑞卿擔任總導演並扮演蔣介石,林彪扮演紅軍司令員,聶榮臻扮演紅軍政委,羅榮桓扮演紅軍政治部主任,童小鵬扮演宋美齡。演出當天,羅榮桓因患瘧疾坐在后台火盆邊烤火。林彪在台上未見到他,便下令:“通信員,去把羅主任請來!”羅榮桓就這樣被推上了舞台。兵演兵,將演將,紅軍將領登台演出,台下官兵反響熱烈。
1933年3月,林彪、聶榮臻、羅榮桓參加第四次反“圍剿”作戰。紅一軍團以羅榮桓、李卓然的名義發出《紅一軍團官家僚以后政治工作指示》,全面總結了反“圍剿”中的政治工作。
4月,羅榮桓調離紅一軍團,任江西軍區政治部主任,后又調任總政治部巡視員、動員部長。次年9月,紅八軍團組建,羅榮桓任軍團政治部主任,后隨部隊參加長征。
1935年中央紅軍到達俄界,羅榮桓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再次與聶榮臻共事。聶榮臻在俄界會議上發言,表示完全同意中央《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紅一軍團戰士在聶榮臻、羅榮桓的率領下始終是旗幟鮮明的。
分工作戰壯大人民武裝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盧溝橋事變,全民族抗戰爆發。8月25日,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林彪任八路軍第115師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羅榮桓任師政訓處主任,后改為政治部主任。
9月,羅榮桓率領師政治部、騎兵營、教導大隊等,在晉冀邊界的阜平、曲陽、靈壽一帶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是月底,林彪、聶榮臻共同指揮了蜚聲中外的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振奮了民心和士氣,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11月9日,日軍攻佔太原,全國抗日戰局發生極大變化。為避免第115師被敵隔斷,八路軍總部決定“分家”:由於林彪在平型關戰斗結束后被閻錫山部士兵誤傷,聶榮臻受命率獨立團在恆山、五台山地區堅持游擊戰爭,羅榮桓等則率主力轉移到汾河以西呂梁山脈。
“分家”過程中,聶榮臻採取回避辦法,具體事務由羅榮桓全權負責。聶榮臻對羅榮桓說:“你來分好,你公平。哪些人走,哪些人留下來,你有決定權,我不爭一個人。”羅榮桓非常支持聶榮臻的工作,將政治部的潘自力、余光文,司令部的劉彬、黃鵬、劉顯宜、路遐、李廷贊等留下。人數雖少,但每個人都很精干。他還留下了師隨營學校,聶榮臻對這一切深感滿意。
聶榮臻、羅榮桓分別在敵后充分發動人民群眾,擴大武裝力量,加強黨和政權的建設。聶榮臻率3000人的武裝,在五台山區創建了敵后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先后開辟冀中、冀東、平西、平北等根據地。到1939年,晉察冀根據地發展到擁有72個縣、1200多萬人口、主力部隊近10萬人。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主席團將晉察冀邊區譽為“敵后模范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范區”。
羅榮桓則率領115師主力部隊,與八路軍山東縱隊並肩作戰,先后在魯西、魯南、冀魯邊、魯中、濱海地區發展人民武裝,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到1945年,羅榮桓麾下已經擁有27萬正規軍,建立了中共最強大的抗日根據地——山東抗日根據地。
抗戰勝利后,聶榮臻、羅榮桓遵照中央“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分別派出大量軍隊和干部支援東北。聶榮臻先后組織冀東、冀中軍區11個主力團和大批干部進軍東北,部隊迅速擴展到10萬多人。為支援東北戰略區作戰,他又遵照中央指示,把冀熱察和冀熱遼軍區、冀東地區劃歸東北,加強了東北軍區的兵力。
羅榮桓按照中央指示進軍東北,除率山東軍區6萬余人正規部隊外,還派往東北20個基干團,約3萬人。這9萬名戰士成為東北民主聯軍的中堅力量。之后,羅榮桓主持組建二線兵團,為主力部隊輸送了大量兵員。東北野戰軍由11萬余人發展到150萬人,成為各大野戰軍中實力最強的軍隊,佔全國軍隊總數的三分之一。
解放戰爭進入決戰階段后,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指揮人民解放軍先后發起遼沈、淮海、平津戰役。遼沈戰役期間,聶榮臻率領華北軍區部隊多次對敵作戰,牢牢將蔣介石、傅作義的60萬部隊控制在山海關內,使其滯留華北,有力地支援了東北野戰軍。與此同時,羅榮桓與林彪一起,直接參與指揮遼沈戰役。羅榮桓堅決執行中央軍委關於先打錦州,把國民黨軍封閉在東北予以全殲的戰略決策,對奪取戰役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並肩作戰和平解放北平
1949年1月10日,中央決定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組成平津戰役總前委,統一領導指揮東北野戰軍與華北軍區部隊並肩作戰。聶榮臻、羅榮桓又相聚在一起。
河北新保安鎮、張家口市解放后,聶榮臻反復思考一個問題,如果從東面堵住敵人的退路,能否爭取和平解放北平?他的想法得到羅榮桓的支持。打下天津的第二天,即1月16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從宋庄來到五裡橋,與傅作義的代表鄧寶珊等人會談。這次會談,順利達成了北平和平解放的初步協議。1月21日,雙方正式簽署《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協議》。
1月22日,傅作義部的2個兵團部、8個軍部、25個師共25萬人按協議陸續撤出北平城,接受改編。31日,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52萬人,聶榮臻、羅榮桓為新中國的誕生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聶榮臻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后任代理總參謀長,協助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部署全軍作戰和軍隊的各項工作。羅榮桓任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兼總干部管理部部長,開始研究軍銜實施的准備工作,並於1953年主持上將以下、少將以上將銜評定。
1953年2月17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全軍軍銜實施委員會,聶榮臻被指定為主任,參與領導草擬《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制定軍官服役條例及實行軍銜制,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聶榮臻、羅榮桓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
1955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授勛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羅榮桓、聶榮臻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1963年12月16日下午,羅榮桓因病逝世,他是第一位離世的開國元帥。當晚,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准備聽取聶榮臻匯報十年科學技術規劃。會前,毛澤東提議與會者起立為羅榮桓默哀,以表懷念。
1992年5月14日晚,聶榮臻在睡夢中安然離世,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后一顆帥星殞落。
聶榮臻、羅榮桓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們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毛澤東曾分別給予高度評價。他在吊唁羅榮桓的詩中寫道:“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他也常說“聶榮臻是個厚道人”。
原載:《紅岩春秋》2020年第9期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