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膠河戰役:扭轉膠東戰局的關鍵一戰

張曉艷
2020年09月28日08:07 | 來源:學習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膠河戰役:扭轉膠東戰局的關鍵一戰

  自1947年10月2日至10日,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於山東昌邑境內膠河一線對國民黨軍進行了一次反攻戰役,史稱膠河戰役。這場歷時9天的戰役,共殲敵9個步兵團1.2萬余人。膠河戰役在整個膠東保衛戰中具有重大意義,解放軍總部評論此戰役:“在這個戰場上我軍已轉入反攻”“這一英勇行動,轉變了膠東的戰局”。膠東戰場自此從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而國民黨軍隊從進攻變為防御,軍事上開始走下坡路。

  膠河戰役打響:揭開我內線反攻的序幕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對山東解放區發起重點進攻。9月,蔣介石組建20萬眾的膠東兵團,調任陸軍副總司令范漢杰擔任總指揮,發起“九月攻勢”,向膠東解放軍扑來。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予以反擊,由東線兵團司令員許世友、政委譚震林指揮戰斗。

  范漢杰為一個月內解決膠東問題,採取齊頭並進、密集平推的“梳篦戰術”。9月中旬,由於國民黨步步推進,膠東根據地隻剩下東西不過75公裡,南北不過40公裡的狹小地區。此時,如何打破敵人的進攻,奪取膠東保衛戰的主動權,成為扭轉膠東戰局的關鍵。

  根據毛澤東來電指示:你們一部應位於膠東內線阻擊,主力位於外線,待機殲敵,隻要你們打一二個勝仗,敵人就不敢深入膠東,膠東大部至少一部就可保全。許世友、譚震林研究,決定地方武裝在內線繼續與敵人糾纏,主力跳到敵后,調動敵人,創造有利戰機,殲敵有生力量。9月22日黃昏,許世友率領9縱、13縱掩護華東局從膠東內線突圍,來到大澤山。13縱和華東局留在大澤山堅持戰斗,9縱向平度西南部躍進,於10月1日與2縱、7縱在高密以西朱陽勝利會師。此時,驕狂的范漢杰錯估形勢,妄斷我9縱西返是“避戰潰逃、不堪一擊”,僅以敵9師、64師尾追我軍。敵64師堵截未遂,西竄昌邑飲馬地區尾追我9縱,形成孤立前出態勢。機不可失,東線兵團決定集中2縱、9縱,力求殲敵64師於膠河西岸飲馬地區,以調動進犯膠東內線之敵回援,減輕敵人對膠東內地破壞。於是,膠河戰役打響,揭開了我內線反攻的序幕。

  揚長克短:成功突破敵人攻勢

  10月1日晚,9縱27師連夜破壞公路,徹底改造飲馬地形和村落工事,准備誘敵至我預定戰場。10月2日,敵64師先頭部隊進至飲馬,9縱一線部隊誤判為敵主力,結果出擊過早,致使敵主力退守膠河東岸有利地域——范家集、三合山。

  三合山海拔隻有102米,但地勢險要,溝壑叢生,易守難攻,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范家集背靠三合山,地勢北高南低。敵64師主力退到這個村后,構筑了大量的子母堡野戰防御工事,組成綿密的火力點和環形防御體系,在戰場上佔據了有利的地形優勢。

  10月3日晚,我軍進攻三合山、范家集和郭村,由於敵人的瘋狂反扑,傷亡較大,於4日拂曉前暫時撤出戰斗。為改善戰場敵我態勢,我軍先攻打三合山,10月4日夜,向三合山的東山頭發起了突擊,於5日凌晨佔領了三合山。殘敵驚恐萬分,四散投入范家集。5日黃昏,我軍再次向范家集發起進攻,並於深夜佔領了林家庄。6日16時許,郭村西南角的殘敵在我軍連日軍事壓力下繳械投降。這樣,我軍能夠專心致志地對付范家集的頑敵了。6日晚,我軍向范家集頑軍實施更為猛烈的攻擊。

  敵64師的大部分官兵是廣西人,害怕夜戰、近戰,我軍揚己之長克敵之短,一直利用夜戰、近戰的優點和夜間敵重炮、飛機不能發揮作用的缺點,打擊范家集守敵。硬打不行,便使出了“火雞陣”,把事先准備的幾百隻公雞身上澆上汽油,點燃放出飛到敵軍防區,引火燒房子,把敵軍佔領的范家集的毛草房大部燃著,化為一片火海,此時我軍趁機集中火力,用重機槍掃射,消滅了一批敵人。之后,我軍主力向范家集守敵發起強攻。頑敵憑借有利地形,困獸猶斗,戰斗進行得異常酷烈,傷亡不斷增加,有的連隊戰斗減員剩下不足1個班的人數,不僅炊事班補入了戰斗小組,而且團裡的機關干部以及抬擔架的支前民工也都拿起武器與敵戰斗。

  膠河戰役勝利:“九月攻勢”破產

  此時,敵64師師長黃國梁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顧大忌,在報話機上用明語連聲呼救。范漢杰急忙調兵遣將,分3路緊急回援。敵變我變。許世友和譚震林共同研究,決定趨利避害,圍點打援,除留一部監視范家集的敵人外,其余部隊全部投入阻援作戰。

  從5日到9日,我軍指戰員眾志成城,英勇作戰,將范漢杰增援的3個主力師分割得支離破碎。范漢杰迫不得已改變全面部署,調動其進攻膠東內地部隊一起掉頭回援。這樣一來,國民黨反動派煞費苦心打造的“九月攻勢”,無可挽回地宣告破產。考慮到繼續膠著我軍會陷入被動,10月10日我軍主動撤出戰場,膠河戰役落下帷幕。

(責編:曹淼、宋鶴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