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還錢”

陳新征

2020年09月30日10:0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章士釗是湖南的文化名人,也是毛澤東的故交。他的養女章含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擔任過毛澤東的英文老師。1963年冬,毛澤東學完一段英文,在和章含之散步閑談時,突然想起一件陳年往事。原來多年以前,他曾向章士釗借過一筆錢,一晃40多年過去了。毛澤東當即決定償還這筆債,一年還2000元,分十年還清。

毛澤東為何要向章士釗借錢,為什麼又以“十年還清”這樣的方式還錢呢?事情要從毛澤東積極籌措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經費講起。

我國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始於20世紀初。1912年,李石曾與吳稚暉、吳玉章等進步人士認為“改良社會,首重教育,欲輸世界文明於國內,必以留學泰西(中國古時對西歐的叫法)為要圖”,在北京發起成立留法儉學會。1915年,袁世凱竊取民國政權,李石曾、蔡元培等人被迫流亡法國。袁世凱倒台之后,李石曾、蔡元培、吳玉章等人又相繼回國,繼續倡導青年學生赴法留學。

“五四”時期,由於赴法勤工儉學的主張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不謀而合,大批有志青年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迫切希望去法國尋求救國之道,加之各地政府、社會賢達的大力扶持,留法勤工儉學在全國逐漸形成了一股熱潮。中國的熱血青年懷著救國夢想,漂洋過海遠赴異邦,努力工作,用所獲報酬助學,學習西方新思想、新知識、新理念。他們中很多人通過切身體會西方社會的工人運動,向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主義努力探索。正是這場轟轟烈烈的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為初露曙光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如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王若飛、趙世炎、蔡和森、向警予、李維漢等。

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的新民學會是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的重要推動者之一。1918年6月,經章士釗舉薦,新民學會的精神導師楊昌濟到北京大學任教。楊昌濟到京后,得知李石曾、蔡元培等人正在籌備赴法勤工儉學事宜,於是將此消息告訴毛澤東、蔡和森等人。當時,毛澤東等新民學會的會員從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畢業,正面臨著尋求“向外發展”之路,大家認為留法勤工儉學是湖南青年追求進步的大好時機,頗有可為。

赴法前,留學生需要在國內預習一些法語、西俗以及工藝技能,以便赴法后交流、工作和學習。為此,1918年8月,毛澤東第一次離開湖南,奔赴北京。在老師楊昌濟的聯絡幫助下,蔡元培、李石曾同意為湖南青年開辦3處留法預備班。毛澤東開始制定湖南學生留法勤工儉學計劃,積極為赴法勤工儉學籌措經費。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工作逐步開展起來。

留法勤工儉學當時每人所需費用達五六百元之巨,對於廣大青年學生來說,囊中羞澀,往往需要得到資助才能成行。據不完全統計,1919年至1920年,新民學會會員74人中,赴法勤工儉學的達19人,而赴法的湘籍青年則多達300余人,其中就有徐特立、蔡和森、向警予、蔡暢、葛健豪等。在那個年代,湖南有如此多的青年學生奔赴法國,與毛澤東等人四處籌措經費分不開。蔡和森等湖南留學生到達法國后,曾在蒙達爾紀召開了著名的“蒙達尼會議”,提出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政黨,以“中國共產黨”為名。他們還積極翻譯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傳回國內,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出重要貢獻。

1919年底,毛澤東為“驅張”運動及赴法勤工儉學等事宜再次來到北京。恩師楊昌濟持重病之軀,在醫院寫信給因參加南北和平會議滯留上海的章士釗,向他舉薦毛澤東、蔡和森,稱“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1920年5月,毛澤東赴上海,為即將赴法的新民學會會員蕭三、陳贊周等人送行。為繼續組織赴法勤工儉學及湖南革命活動,毛澤東急需一大筆錢款。新民學會會員最多時也隻有50多人,每人每年隻需繳納1元的會費,遇有特別支出,會員討論后可征集臨時經費,雖能向社會賢達募集到一些資金,但總的來說經費十分有限。資助湖南青年赴法勤工儉學加上組織“驅張”運動,耗費不少。一個月之前,毛澤東還邀集湖南代表在北京景山東街中老胡同商討“驅張”活動的問題,決定在北京的“驅張”代表,除留羅宗翰等少數人外,其他代表分別到武漢、上海、廣東及湖南繼續進行“驅張”活動。在上海,他同彭璜、張文亮等人一起租了幾間房子,試驗工讀生活,“共同做工,共同讀書,有飯同吃,有衣同穿”,過著儉朴的生活。作為新民學會實際負責人,當時毛澤東囊中羞澀,離別之情加上經濟上的壓力,使他更加憂郁惆悵。為難之中,他想到了仍滯留上海的章士釗。有恩師的舉薦,毛澤東便鼓起勇氣,登門拜見,請求幫助。時刻關注家鄉動態的章士釗得悉后,當即發動上海社會各界進步人士捐款,並將籌集到的2萬銀元悉數交給毛澤東,解了毛澤東心頭之慮。

這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毛澤東給章士釗“還錢”的由來。

毛澤東准備了2000元錢,讓秘書代他歸還章士釗。章士釗讓章含之轉告毛澤東,當年那些錢都是募捐來的,不算借,也不用還。當章含之把養父的話帶給毛澤東時,毛澤東解釋說:“這是我給行老(章士釗,字行嚴,毛澤東稱其為‘行老’)的一點生活補助。他給我們共產黨的幫助,哪裡是我能用人民幣償還的呢?你們那位老人家一生無錢,又愛管閑事,幫助了許多人。他寫給我的信多半是替別人解決問題。有的事政府解決不了,他自己掏腰包去解決了。我要是明說給他補助,他這位老先生的脾氣我知道,是不會收的。所以我說還債。你就告訴他,我毛澤東說的,欠的賬是無論如何要還的。這個錢是從我的稿酬中付的。”從此,每年春節前后,毛澤東的秘書總會送2000元到章士釗家中,章士釗推也推托不掉。

十年之后,2萬元已還清,由於秘書以為毛澤東只是“還錢”,便沒有繼續再送。毛澤東從章含之口中得知這一情況后,不無歉意地對章含之說:“怪我以前沒說清,這個錢是給你們那位老人家的補助,哪裡能真的十年就停,我告訴他們馬上補送。你回去告訴行老,從今年開始還利息。40多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應該多少,就這樣還下去,行老隻要健在,這個利息是要還下去的。”所以,與其說毛澤東向章士釗“還錢”,不如說是毛澤東對章士釗補償當年出手援助的一份情誼。

現在,湖南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專題展區的展廳裡,陳列了一張毛澤東生活費收支報表,其中就有毛澤東給章士釗“還錢”的記錄,蘊含的深厚革命友情已成為一段佳話。

原載:《黨史文匯》2020年第9期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