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汪建新

2020年10月02日13:23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的字斟句酌

杜甫《解悶十二首》詩雲:“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清代詩人袁枚《遣興》寫道:“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毛澤東對自己的詩作既當真,又較真,總是本著對藝術負責,對自己負責,對讀者負責的態度,一改再改,精益求精。毛澤東詩詞作品的數量並不算多,但仔細比較不難發現,其絕大多數作品都歷經多次修改,從作品標題、個別措辭、整個詩句,到篇章結構,乃至標點符號,他都一再推敲。這才使得毛澤東詩詞用詞精准、對仗工整、韻味十足,意境高遠,成為千古絕唱。

用心打磨:藝海無涯樂作舟

1958年3月,毛澤東視察三峽,隨行的梅白寫了一首《夜登重慶枇杷山》。毛澤東幫他修改之后,說:“詩要改,不但要請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放了一個時期,看了想了,再改,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這就是所謂‘推敲’的好處。”1963年11月24日,他在會見外賓時說:“有些詩不能用,要經過修改,寫文章和寫詩,不經過修改是很少的。”

1956年底,中國作家協會籌辦《詩刊》雜志,編輯部搜集到社會上流傳的毛澤東的8首詩詞,主編臧克家致信毛澤東:“因為它們沒有公開發表過,群眾相互抄誦,以致文句上頗有出入。有的同志建議我們:要讓這些詩流傳,莫如請求作者允許,發表一個定稿。”毛澤東對此非常重視,對作品逐一進行校正,還另外提供了10首作品。1957年1月12日,毛澤東回信說:“既然你們以為可以刊載,又可為已經傳抄的幾首改正錯字,那末,就照你們的意見辦吧。”

1963年1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詩詞》37首,文物出版社則以集宋版書字體出版了線裝本,兩個版本內容相同。毛澤東對這本詩集十分審慎,他給發表過的27首作品署明了寫作日期﹔補上了一些詞的題目,如將《浣溪沙》改成《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改動了少數題目,如將《游仙〈贈李淑一〉》改為《蝶戀花·答李淑一》﹔對部分詩詞正文和附注作了訂正﹔為一些和詞附上了原作。“六三年版”是毛澤東親自參與審訂、編輯的毛澤東詩詞版本。

據曾擔任毛澤東保健護士長的吳旭君回憶:從1963年3月至1973年冬,毛澤東對全部詩稿反復看過數次,對有些詩詞作過多次修改。修改都由吳旭君作記錄,等到推敲好的句子定下來之后,毛澤東再親筆寫到手稿上,然后叫她把修改記錄燒掉。1973年冬天,他又叫吳旭君把全部詩詞抄寫一遍。毛澤東又作核對。如此反復,足見毛澤東對修改作品的嚴謹程度。

隨意而為:無心插柳柳成蔭

隨著毛澤東詩詞的陸續發表,毛澤東詩詞手跡也不斷公之於世。《念奴嬌·昆侖》有5件手跡,《沁園春·長沙》有6件手跡,《沁園春·雪》有10件手跡。這些手跡蘊含著作品修改和流傳過程的重要信息。毛澤東寫完《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之后,將手稿扔進紙簍,是田家英將其撿回並留存的。1956年12月4日,在致黃炎培的信中,毛澤東抄錄了《水調歌頭·游泳》,“以答先生歷次贈詩的雅意”。1961年毛澤東將《虞美人·枕上》書贈給衛士張仙朋時說:“這個由你保存。”1962年2月,毛澤東把《卜算子·詠梅》抄贈劉思齊作為新婚賀禮。

毛澤東的詩詞手跡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不同心境狀態下書寫的。他並不是對照詩集一字一句照錄,往往是憑記憶,憑印象,加上他書寫時已時過境遷,文字感覺和內心情感都可能發生了微妙改變。毛澤東詩詞作品字詞句篇的豐富變化,有相當一部分呈現在手跡當中,未必都是刻意修改。

《沁園春·長沙》中,“層林盡染”寫成“層巒盡染”,“到中流擊水”寫成“向中流擊水”﹔《七律·長征》中,“萬水千山隻等閑”寫成“萬水千山似等閑”,“更喜岷山千裡雪”寫成“最喜岷山千裡雪”﹔《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中,“牢騷太盛防腸斷”寫成“牢愁太多防腸斷”﹔等等。這些字詞比較接近,詩句含義沒有實質性變化。有的時候,詩句的變化比較大。《賀新郎·別友》“人有病,天知否”一句,有的寫成“曾不記:倚樓處”,有的寫成“重感慨,淚如雨”。《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一句,就有“革命精神翻四海,工農踴躍抽長戟”“革命精神翻四海,工農踴躍揮長戟”兩種寫法。

專家潤色:採得百花釀成蜜

毛澤東的詩詞成就舉世公認,但他卻很低調,與詩友平等交流,切磋詩藝。柳亞子、黃炎培等人每有新作,都會寄給毛澤東,毛澤東則以詩回贈,而回信中常有“錄呈審正”這樣的謙辭。1965年7月21日,毛澤東在給陳毅的信中寫道:“我偶爾寫過幾首七律,沒有一首是我自己滿意的。如同你會寫自由詩一樣,我則對於長短句的詞學稍懂一點。劍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學律詩,可向他們請教。”

1959年6月底7月初,毛澤東寫了《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廬山》。9月7日他致信胡喬木:“詩兩首,請你送給郭沫若同志一閱,看有什麼毛病沒有?加以筆削,是為至要。”郭沫若於9日、10日致信胡喬木,反饋自己的意見建議。9月13日,毛澤東再次寫信給胡喬木:“沫若同志兩信都讀,給了我啟發,兩詩又改了一點字句,請再送郭沫若一觀,請他再予審改,以其意見告我為盼!”《七律·登廬山》“躍上蔥蘢四百旋”一句,原先是“欲上逶迤四百旋”,郭沫若認為“‘欲上逶迤’四字,讀起來似有躑躅不進之感,擬易為‘坦道蜿蜒’”。而“熱風吹雨洒江天”一句,原先是“熱風吹雨洒南天”。郭沫若“覺得和上句‘冷眼向洋觀世界’不大協諧。如改為‘熱情揮雨洒山川’,似較鮮明”。后來的定稿,顯然是參考了郭沫若的意見。

1962年《人民文學》發表《詞六首》之前,毛澤東將其寄給臧克家等人征求意見,1962年4月24日,毛澤東致信臧克家:“你細心給我修改的幾處,改得好,我完全同意。還有什麼可改之處沒有,請費心斟酌,賜教為盼。”1963年版《毛主席詩詞》出版之前,毛澤東委托田家英邀請朱德、鄧小平、彭真等中央領導同志以及郭沫若、臧克家等詩人,召開征求意見座談會。臧克家提了23條意見,毛澤東採納了其中13條意見。

讀者建議:聽取溪流動地聲

毛澤東不僅虛心聽取名師大家的修改建議,對陌生讀者的合理意見也非常重視。1952年元旦,東北大學教授羅元貞看到新中國的可喜變化,給毛澤東寫信表達感激之情,信中還建議將《七律·長征》“金沙浪拍雲崖暖”中的“浪”改為“水”。1月9日,毛澤東給他回信說:“1月1日來信收到,感謝你的好意。”1958年12月21日,毛澤東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書眉上批注道:“浪拍:改水拍。這是一位不相識的朋友建議如此改的。他說不要一篇內有兩個浪字,是可以的。”

1957年《詩刊》創刊號發表《菩薩蠻·黃鶴樓》時,“把酒酹滔滔”中的“酹”字寫的是“酎”字。這顯然是筆誤,“酎”是名詞,指經過兩次或多次釀制的酒﹔“酹”是動詞,指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和起誓,蘇東坡《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樽還酹江月”中的“酹”字即為此意。復旦大學一名學生、江蘇省泰縣一個小學校長、福建省南平縣的讀者陳治等人,分別致信毛澤東,指出“酎”應改為“酹”。毛澤東看完后,讓中央辦公廳秘書室給他們回信,告訴他們所提意見是對的。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無比敬仰的偉大領袖,普通讀者發現毛澤東詩詞存在瑕疵,能提出修改意見,甚至直言不諱地指出錯別字,需要有學識,更需要有勇氣。這種情況在中國古代社會是不可想象的,充分體現了毛澤東的博大胸襟和為民情懷。1957年3月12日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毛澤東說:“當自己寫文章的時候,不要老是想著‘我多麼高明’,而要採取和讀者處於完全平等地位的態度。”他這樣說,更這樣做。正是這種態度使毛澤東能夠從諫如流,認真聽取讀者建議。

(責編:吳兆飛、萬鵬)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