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最可愛的人

抗美援朝家書中的家國情懷

張丁

2020年10月09日08:07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最可愛的人

李征明致小妹李暉家書

1953年4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文工隊小分隊演出后合影。

  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在兩年零九個月的戰爭期間,百余萬志願軍官兵保家衛國,直面生死,與家人唯一的聯系就是通信。杜甫詩言“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其時家書的重量何止萬金,它是連接官兵與家鄉和親人的紐帶,給予他們無窮的精神力量。70年后,捧讀這些沾滿硝煙與血淚的戰地家書,我們仍能感受到其中洋溢出的家與國、愛與思念、堅強與無畏、樂觀與浪漫。

  思親念家 保家衛國

  李征明,1930年生於江蘇省原宿遷縣侍嶺鄉(現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李小圩。1950年入伍,1952年赴朝,在24軍70師201團教導隊任文化教員,榮立二等功。1953年6月犧牲於朝鮮。

  李征明生前寫給父母和兄弟姊妹的6封家書有幸保存至今,字裡行間體現了他對新中國的熱愛,對家人的眷念,家國情懷扑面而來。在寫給父母的信中,他希望姐姐和弟弟們追求進步,追上時代,早日加入黨團組織:“青年人要找到光明前途,惟一參加革命工作和各種建設上去,和參加組織更是重要的政治生命。”在給妹妹的信中,則告誡她們努力學習知識,並用自己的津貼結余為妹妹購買學習用品。家書中不僅有文字,還配有許多圖畫,顯示出他的才華和意趣。

  1953年3月25日,他寫給小妹李暉:“你要與三姐團結好,不要鬧意見,還要幫助其他同志學習並要幫助媽媽做活,不要磨人,在學校裡要聽老師的話,做一個優秀的少先隊員。我在上甘嶺一切都好,不要挂念。我要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堅決殺美國鬼子,爭取戴上大紅花,使得全家光榮。”

  1953年4月3日,他寫給二妹李晏:“上次來信聽說你也加入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了,今天已是一個光榮的青年團員了,更應當發揮青年的先進性與積極性來響應黨的號召,帶領群眾完成各項任務。加強學習團的文件(如:團章內義務權利)並要把黨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前頭,而且時刻要與不良傾向作斗爭。”

  1953年6月23日晚,我軍對五聖山前沿敵陣地發起了猛烈反擊,消滅了敵人6個加強連和2個守備連。李征明在戰斗中負傷,堅持不下火線。他說:“今天流血流汗是光榮的,是為了朝鮮人民的獨立,為了祖國的安全建設,使人民和我們的家人過上好日子。”他冒著槍林彈雨搶救傷員,再次負傷,終因傷勢過重,救治無效犧牲,年僅23歲。

  許玉成,1933年生,西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60軍179師炮兵營衛生所的一名戰士。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許玉成咬破指頭寫了血書,堅決申請入朝參戰。次年3月18日,在炮兵營做衛生員的許玉成隨同部隊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

  1951年7月11日,經歷兩次激戰后的許玉成給二姐許玉愛寫了一封短信:“近來你們的工作忙吧!身體健康嗎?……弟在四九年十一月自寧強解放過后就參加了革命部隊,在部隊中一切都好,工作也很是順利,身體很是健康,望姐不要挂念。自五一年三月十八日到朝鮮后,才知美帝的真實面目,在朝鮮戰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村庄城市全部炸完,人很是稀少。美帝殘酷的手段,卻加強了我們的斗志和意志。最后希你和母親多講,不要挂念為要。”

  自從上世紀40年代末離家后,許玉成從未回家。他所在的志願軍部隊開拔經過西安,倉促之間他也沒能回家,只是用“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向家人解釋,同時激勵自己。他非常想念家人,但為避免他們擔心,在信中未提自己參戰的經過。

  緊張的戰事使許玉成連續數月無暇給家人去信。1952年4月16日,在后方休整的許玉成終於有機會給父母寫信,開頭就是一連串問候:“近來大人身體健康否?工作忙吧?在祖國,人民的生活現在怎樣?是否普遍的(地)得到了改善?在祖國的‘五反’學習運動進行到何種程度?祖父大人是否到西安去?……”

  1952年10月,60軍奉命上前線接防魚隱山陣地。此地靠近三八線,與美軍直接對峙。戰士們的首要任務是挖掘坑道,身為衛生員的許玉成除執行本職任務外,也被抽調去搬運器材。冬季的前線大雪紛飛,他在沒膝的積雪中扛著幾十斤重的炮彈,在敵人的炮火下每天要往返四十多公裡。

  許玉成一直盼望著戰爭勝利,可以回家與親人團聚,可他卻沒有等到這一天。1953年3月底的一個下午,許玉成正在敵人的炮火封鎖線下搶救負傷的我軍炮手。突然,敵人的一顆冷炮打來,彈片擊中了他的左下肢股動脈。他因失血過多,永遠停止了呼吸。

  奮不顧身 勇於犧牲

  黃繼光,1931年生,四川中江人。1951年3月參加志願軍。到朝鮮前線后,被分配到第15軍第135團2營6連任通信員。黃繼光一心想到前沿陣地殺敵立功,后卻又被分配到了連隊后勤。在工作中他明白了后勤崗位的重要性,樣樣都干得很出色。

  1952年4月29日,黃繼光在於戰爭間隙寫給母親的家書中說:“男現在為了祖國人民,需要站在光榮戰斗最前面,為了全祖國家中人等過著幸福日子,男有決心在戰斗中堅持為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請家中母親及哥嫂弟弟不必挂念。在革命部隊裡,上級愛戴如父母,同志之間如親兄弟一般,一切在祖國人民熱愛支援下,雖在戰斗中是很愉快的。”

  1952年7月,黃繼光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了。19日晚,黃繼光所在的第二營奉命向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反擊,必須在天亮前佔領陣地。然而,設在山頂上的敵人的機槍火力點噴著火舌。眼看負責爆破的戰友一個個倒了下去,離天亮隻有40多分鐘,黃繼光主動請纓,帶著手雷和兩名戰士爬向敵人的火力點。離敵人火力點隻有三四十米時,一名戰士犧牲,另一名戰士負重傷,黃繼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注。他忍著傷痛繼續前進,接近火力點時,他把手雷投了出去,但未能完全摧毀敵人的火力點。最終,他拖著重傷的身軀,一躍而起,用身體扑向了敵人的槍眼,擋住了敵人的火力,部隊乘勢前進,攻下了高地,全殲敵守軍兩個營。

  部隊黨委追認黃繼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志願軍領導機關給他追記特等功,並追授“特級英雄”稱號。

  牟敦康,1928年生,山東日照人。14歲隨父從軍,參加抗戰。1946年進入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即“東北老航校”,成為第一期乙班學員,是人民軍隊培養的首批飛行員。194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后,牟敦康與戰友駕駛飛機,先后擔當保衛北京和上海的空防大任,並參加開國大典的飛行檢閱。他是新中國第一批噴氣式戰斗機的駕駛員,23歲就已成為飛行大隊長。

  朝鮮戰爭爆發,牟敦康義無反顧地上了前線。1951年4月,他在沈陽接到了父親牟宜之的來信,鼓勵他大膽為國征戰:“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不必考慮任何問題。今天的抗美援朝就是你唯一無二的神聖工作,神聖任務。我鼓勵你全力以赴,作為我的好兒子,作為人民的好兒子,你可努力為之!”

  1951年8、9月間,牟敦康在緊張的訓練之余,給父親寫信:“最近將接受新任務,有可能較長期間不能通信。父親可不要挂念。多少年來我很渴望著這種改變,決心在那新的環境中、戰斗中作出好的成績來,以回答黨多年來的培養與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親聽到我的好消息。盡管存在很多的困難,我將用自己所有的智慧與主觀的努力去克服它,父親當不用對我擔心。”

  10月21日,牟敦康隨空三師駕駛米格-15噴氣式戰斗機飛抵鴨綠江邊的安東(今丹東)浪頭機場。在首次升空作戰中,他率領的大隊首創擊落三架敵機的記錄。

  11月30日下午3時許,我志願軍向敵據守的大和島發起攻擊,牟敦康率隊升空擔負掩護任務。他在返航途中發現一架掉隊的美機,立即追擊,不幸墜入大海。

  士氣高昂 樂觀浪漫

  志願軍戰士少康,原名邵爾謙,1929年生於北京。1949年3月參軍入伍,在第四野戰軍特種兵炮兵第二師文工隊工作。1950年10月入朝作戰。

  在戰場上,盡管環境非常艱苦,但志願軍戰士充滿了革命豪氣和樂觀主義精神。少康主要從事文藝工作,想方設法編排節目,為前線的戰友們送上精神食糧。從家書中可以看出,面對流血和犧牲,他們更加珍愛生命。在他們的眼中,陣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是美麗的風景。在緊張的戰斗間隙,他們更加想念祖國,思念親人。

  1953年9月22日是中秋節,少康在朝鮮成川郡玉井向遠在祖國的弟弟邵爾鈞敞開心扉,用生動的筆觸講述了他在朝鮮戰場過中秋節的情形和感受。

  “五一年的中秋節,是個很熱鬧的月夜。部隊向前移動,小后方要搬家,我接受搬家任務。這天晚上,坐著汽車跑了一夜。車子經過‘谷山’,平原上一段七十公裡開闊地上,飛機封鎖的特別厲害,敵人的夜航機B25又投彈、又掃射,路炸得坎坷不平,天空上懸挂起幾十個照明彈,在(再)加上皎潔的月光,地上有一顆針都能看見,公路兩旁的高射機槍和高射炮,向天上交織成一片火網。”

  “一九五二年的中秋節,比起以往的日子更有意思。我正隨部隊參加一次反擊戰。月亮還沒有上山時,我同一個同志野地裡割荒草,敵人冷炮在附近不住地落。進入陣地已經四天了。連夜挖陣地,白天便偽裝起來。到山上去砍木料,晚上再從山上拉下來蓋陣地,都對月亮感覺興趣呢!不然摸瞎干活更慢了。困哪!已經三天四夜沒睡了,在干活休息十分鐘的時間,就有睡著的危險。再努最后一把勁,割些草,鋪在靠山崖的單人掩體內,好睡覺。吃月餅吃梨,吃蘋果吧,不然怎麼打勝仗啊!真是的,月亮照在靜靜的陣地上空,這是激戰前夕恐怖的寂靜,除去偶爾的冷槍冷炮、敵人夜航機的聲音以外什麼也聽不到。”(文字按原文未修改——編者注)

  少康回憶,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初,出於保密,按照要求,不許官兵們攜帶有中國文字的書籍、筆記本、書信,所以,最初半年無法給家裡寫信,他也收不到家裡的來信。等到我軍進行了五次戰役,戰局逐漸穩定下來,他們才有時間寫信。

  戰場上不僅有皎潔的月光,也有美好的愛情。

  宋雲亮,陝西臨潼人,1923年生。1938年8月參加八路軍,12月入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任志願軍第66軍第198師炮兵團團長。戰爭初期,戰事艱難緊張,宋雲亮進入朝鮮5個月,一封家書都沒有捎回。這讓妻子胡玉華坐立難安。最艱難的日子熬過去之后,他們的通信總算恢復了。

  1953年4月9日深夜,宋雲亮坐在朝鮮鄒義裡的一個石洞中給胡玉華寫信,介紹了自己的新駐地:“現在,我自己住了一個石洞子。在石洞裡邊,要拐彎的地方用木材架起了一間小屋,都用木板釘了,還用舊報紙糊了。有窗子,也有門子,裡邊有我的睡鋪和辦公桌。木板牆上貼著好幾張祖國慰勞的美麗的年畫。……花!我把我這屋的門口(的樣子畫出來),寄給你看看吧!”

  從宋雲亮1953年7月30日寫來的家書中,胡玉華感覺到,在朝鮮的戰斗快要結束了:“七月廿七日的晚上,我們還在山上的指揮所,從下午九時起,我們的炮火停止了發射,敵人的炮火也停止了發射,天空再也聽不到敵機的聲音,真的停火了!……白天、夜間,公路上的車輛來往不斷。白天車上也不插偽裝了,夜間也聽不到打防空槍了。從今天晚上九時起,敵我都撤出非軍事區。現在已開始走向和平。……花!說個私人話吧,如果敵人不破壞停戰,也許在幾個月以后,我們就會團圓的。”

  宋雲亮所提到的就是著名的金城戰役。這次戰役的勝利,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宋雲亮回到國內,終於和胡玉華團圓了。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凱歌,而且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就是: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李征明、許玉成、黃繼光、牟敦康,只是犧牲的18萬志願軍烈士的代表,少康、宋雲亮也只是回國的百余萬志願軍官兵的縮影,更多的志願軍官兵,或長眠異域,或悄然回國,默默無聞。他們滿懷對祖國和家人深深的愛,把鮮血和汗水洒在異國的土地上。透過他們的家書,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志願軍戰士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忠誠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這些家書,為我們理解抗美援朝精神提供了另一個視角。

  (作者張丁系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研究館員、副館長)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