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前不久,第七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我不禁回想起二十年前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英名錄編纂工作的往事——

冷的數字熱的血

葉青鬆

2020年10月10日10:01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冷的數字熱的血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有多少?在2000年之前,這是個未知數。

編纂一部完整准確的志願軍烈士英名錄,讓他們的英名永遠鐫刻在共和國的史冊上,永遠鐫刻在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史冊上,一直是全軍官兵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心願。2000年3月,原總政治部啟動了編纂《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英名錄》的工作。任務下達后,我具體負責原南京軍區方向的編纂任務。

當時,編纂這樣的名錄,沒有經驗可循。上級下達任務時,要求一人一表,即每位志願軍烈士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籍貫、入伍時間、犧牲時間、犧牲地點、部職別以及主要事跡等,都填寫在一張紙質表格上。

經過兩年的搜集整理,我把原南京軍區方向的志願軍烈士名錄送往北京。因為資料太多,我帶上了一名公務員同行。當時還沒有高鐵,我們坐綠皮火車到達北京站。工作人員看我們兩人拉行李非常吃力,就攔住了我們。一過秤,扣除我倆可以攜帶的重量,還要補交超重部分的費用。

我說,這是志願軍烈士名錄,他們是英雄。

工作人員說,我們看不到裡面裝的是什麼。

志願軍烈士名錄重如泰山。我說,我們補交!當時,我在心裡對自己說,就當我替志願軍烈士買一回火車票吧!

那時,原南京軍區是第一家上報志願軍烈士名錄的單位。上級單位的同志沒想到我們送來的名錄會有這麼多,一人一表,工程浩大。后來,他們給全軍各單位下發通知,廢除一人一表,改成以電子文本形式上報。

之后,原南京軍區再次以電子文本形式上報。翻看當時的日記,我寫下這樣的文字——

這次修訂軍區志願軍烈士英名錄共有17459名,約237.4萬字。整個過程,共進行了五校,做到了真實統一,使每名志願軍烈士的信息准確詳盡,特別是對烈士所在部職別、犧牲地點和時間,進行了查証,對明顯不符的錯誤進行修訂。對所有名錄的內容,按上級要求進行了排序完善,特別是對部分數字、入黨(團)表述進行了規范統一,還查找了部分遺留烈士名單。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這次修訂過程中,我們又發現了19名烈士,此次進行了增補。另外還從29軍的史料中發現一名烈士屬於“華東軍區西南服務團”,進行了分類處理。

同一時期,各軍區也開始陸續上報。但由於一些部隊幾經整編,多次多地移防,上報烈士資料的規范、格式、順序等與編纂規范不盡一致,上級單位要求返回名錄再次進行整理。

因為原南京軍區政治部編研部人員少、任務重,重返回來的名錄整理工作由我一人承擔。沒想到,這項工作竟長達7年之久。全部完成的時候,我在日記中記錄下具體的人數:南京(華東)軍區志願軍烈士共17995名。其分布情況是:第一集團軍5689名,第十二集團軍10321名,第三十一集團軍429名。曾經在南京(華東)軍區管轄、現已撤銷或調出的軍級單位,22軍146名(炮兵64師10名),25軍494名,32軍263名,33軍62名,34軍60名,35軍63名,4個兵團(7、8、9、10兵團)部253名。炮兵第3師90名。

數字是冰冷的,數字背后的犧牲卻是滾燙的。

工作期間,有兩件事我印象特別深刻,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第一件事,我看到了一名志願軍烈士的遺書。這封遺書,后來被我寫進一套圖書的后記中——

一位志願軍戰士犧牲前寫給家人一封信,信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不怕無名,不求有聞於世,也無悔於葬身異國的山野。然而,我們害怕冷寂苦久后的遺忘。”

另一件事,我們在走訪慰問中,看到了志願軍老戰士張克儉的大腿上因子彈穿透留下來的凹陷傷疤。我在當天的日記中這樣記錄——

張克儉淡然地拉起褲腿的瞬間,我鼻子一酸。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一代代老兵為我們扛過來的。當我們看望他時,他很自豪地用手機對在外地打工的兒子說:“區裡領導、鄉裡領導來看我了!”老兵的話語讓人真切感到,他們沒有過多的期盼,隻求一份被尊重的自豪感。

2003年,《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英名錄》第一卷出版發行。第一卷為綜合卷,收錄了153名志願軍二級以上英雄(模范)、特等功臣烈士姓名、簡要情況和事跡,238名團以上干部烈士姓名和簡要情況。

2011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團以上干部烈士英名錄》和《中國人民志願軍英模功臣烈士英名錄》出版發行。兩部《英名錄》共收錄團以上干部烈士241名,特等功以上英模功臣烈士136名,填補了抗美援朝戰爭史研究的一項空白。

每思祖國金湯固,便憶英雄鐵甲寒。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志願軍烈士,大部分埋骨於朝鮮的青山綠水間。他們的革命忠魂和光輝業績,歷史不會忘記,中國人民不會忘記,朝鮮人民不會忘記,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不會忘記。

(責編:王靜、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