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是不怕當英雄的”

——抗美援朝老兵張庭芳的故事

龔柏威

2020年10月14日08:13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我是不怕當英雄的”

  張宏豪一直以為父親張庭芳“只是去朝鮮打了轉,又回鄉務農的老農民”,直到父親91歲那年,退役軍人事務部採集退役軍人信息,他才在相關部門見到父親的檔案:在部隊立過一等功、參加過上甘嶺戰役、在朝鮮戰場堅守了2年……

  10月8日,安化縣煙溪鎮雙煙村。張庭芳的精神很是不錯,端坐在木椅上,回憶著往事。他的講述盡管零星,但借助其子的記錄和安化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檔案,很快將記者帶入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1951年6月,23歲的張庭芳參軍入伍。此前,他已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泥水匠,又是家中長子、主要勞動力,入伍的想法遭到父母反對。“敵人要打進來了,當然要保家衛國。”老人的聲音很細,但態度堅定,“我是不怕當英雄的!”

  入伍后,張庭芳進入湖南暫編14團909部隊,作為新兵在寧鄉訓練,之后參加荊江分洪北閘工程建設。安化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檔案顯示,張庭芳訓練刻苦,工作努力,經常參加義務勞動,當上副班長,榮立一等功。

  1951年冬天,張庭芳隨部隊赴朝鮮。此時,他已編入15軍45師134團,擔任副班長。他記得剛下火車,敵機就在頭頂上投炸彈。“班長大喊臥倒!”張庭芳一個大跨步,沖到兩棵樹之間趴下。炸彈落地,他回頭一看,班上12名戰士,瞬間隻剩下4人。

  “火車上還是一個個活蹦亂跳的生命啊!一瞬間就……”張庭芳說,他沒有害怕,也來不及悲傷,隻有憤怒,手中的槍握得更緊,“我是不怕當英雄的!”時隔半個多世紀后,回想起當時的情景,老人渾濁的雙眼依然淚光閃動。

  入朝后打了很多仗,死亡的威脅時刻盤旋在這些年輕戰士頭上。有一次,美軍偷偷摸上了山,張庭芳和戰友在坑道裡與美軍拼刺刀。敵人的刺刀從張庭芳肋下擦過,他閃過身,反手一擊,撂倒了對方。還有一次,敵軍空投炸彈,炸飛的土將他的右腿齊膝掩埋,張庭芳感覺右腿陣陣發麻,以為腿炸飛了,掙扎著爬起來,低頭一看,腿還在,只是輕微受了點傷。他端起槍繼續戰斗。

  除了面對敵人的槍炮、刺刀,還有各種嚴酷生存環境的威脅。張宏豪的記事本上,記載著父親之前的講述。上甘嶺戰役后期,美軍改變策略用飛機大炮封鎖后勤供給線,志願軍沒有吃喝,有時隻能喝尿。但嚴酷的環境,擊不垮英勇的志願軍,更加凝聚了戰友深情。連隊有個傷員重傷難以救治,唯一的心願想吃個蘋果,山下一個戰士拼死將蘋果送上山。

  1953年,張庭芳隨部隊歸國時,當年一同赴朝參戰的戰友所剩無幾。“我真的很幸運。”張庭芳說,戰爭期間嚴酷的生存條件,給他留下一身傷病,但沒有一顆子彈、一塊彈片打入他的身體。

  1956年,張庭芳復員回到老家,繼續務農,直到37歲才成家。安化當地的領導多次找到他,問他有什麼要求,他從來不提。1960年代,家中最困難的時候,妻子瞞著他,把勛章當掉,換了60元買米下鍋。張庭芳生氣了好久,后來又想通了。“我打仗是為保衛家人,她把勛章當了,也是為救家人。”

  張宏豪說,父親從未跟他們提及參戰經歷,現在回想起來,這對他們反而是種更深刻的教育:不沉溺於過去,自強自立,踏實做人做事。如今,兄妹3人都發展得不錯,弟弟是村裡第一個大學生,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妹妹在北京開了兩家公司,他自己也成為一名公仆。

  回憶往事時,張庭芳很平靜,像在訴說別人的故事,隻有提及犧牲的戰友,才會滿臉悲戚,說他要當英雄時,臉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