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0·25”的記憶與傳承——烈士陵園講解員眼中的抗美援朝

2020年10月22日17:11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10·25”的記憶與傳承——烈士陵園講解員眼中的抗美援朝

新華社長春10月22日電 題:“10·25”的記憶與傳承——烈士陵園講解員眼中的抗美援朝

新華社記者張建、孟含琪

王玲玲今年39歲,生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10月25日。“爺爺抗美援朝的經歷和我的生日,讓我此生注定與抗美援朝有關聯。”如今在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當講解員的她告訴記者,小時候,爺爺經常給她講抗美援朝的故事,使她長大后一聽到抗美援朝就想起爺爺。

每次給參觀者講解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時,王玲玲總是富有激情。“別人聽我講解,總是說我太亢奮了,哪兒來的這麼多激情!”她說。

王玲玲曾在鄉鎮和社會福利機構工作過,2016年才正式來烈士陵園上班。她說,來到烈士陵園,找到了發揮才能的地方,也是她喜歡的地方。

“每當講解抗美援朝的故事,就能想起爺爺和戰友們促膝長談的畫面,聽他們回憶那場戰爭的慘烈。”王玲玲說。

1950年10月22日,作為第一批赴朝參戰部隊,王玲玲的爺爺王建華所在的部隊跨過鴨綠江。王建華在朝鮮戰場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普通戰士成長為基層連隊的指揮員。

在朝鮮戰場期間,由於信息傳遞有誤,導致妻子意外地收到了“王建華犧牲”的消息。他的妻子對此難以相信,從老家河北一路尋到吉林。“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奶奶找到了爺爺,還是立了功回來的爺爺。”王玲玲說。

王玲玲回憶小時候,爺爺的一位戰友經常來串門,有一次連續串門4天,皆為回憶那場戰爭中的往事。

“一次冬季戰役中,爺爺負傷后倒在了血泊中,很長時間也爬不起來,最終不知道怎麼回來的。爺爺一再提起那次戰役,總是感嘆就仿佛是撿了一條命。”王玲玲說,因為那次戰役受傷,爺爺后來患上了老寒腿,發病時十分難受。

解放戰爭紀念章、抗美援朝紀念章、朝鮮軍功章……鮮艷的軍功章背后,是難忘的戰爭記憶。“爺爺知道戰爭的殘酷,經常教育下一代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王玲玲說。

1958年,王建華轉業后在地方糧食系統工作,擔任領導職務,但他從來沒有給子女“走后門”,子女工作全靠各自努力解決,王玲玲的崗位至今仍屬公益崗位。

“爺爺治家十分嚴厲,兒女也敬重爺爺。”王玲玲說。她說,未來准備把爺爺的軍功章都捐獻給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紀念館,把爺爺的事跡納入她的講解稿中,讓更多人知曉那段歷史,更加熱愛和平。

(責編:呂騰龍、王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