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烽火電波

2020年10月26日08:09    來源:京報網

原標題:烽火電波

盡管已經86歲高齡,孫作胤老人依然精神矍鑠,身板硬朗。拿起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這些電子設備,操作起來像年輕人一樣熟練。相冊裡,劃過一張張黑白老相片,老人曾經的青春英姿又浮現在眼前。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全國掀起抗美援朝熱潮。與朝鮮隻有一江之隔的遼寧省,在戰爭打響的一開始,就成為了戰爭的前線地帶。

“敵軍飛機經常襲擾邊境地區,防空警報響徹天空。那時候戰爭氛圍越來越濃。”孫作胤說,當時他正在沈陽念初中一年級。由於突如其來的戰爭,學校被部隊征用,他不得不前往營口繼續學習。

在營口的時間格外短暫。隻過了一個月,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口號的激勵下,1950年11月,剛滿16歲的孫作胤應征入伍。

“說是入伍,其實要先做學員,突擊學習9個月,學完再上戰場。”孫作胤說,原本他打算學習摩托車駕駛,想著能到前線上戰場、運輸物資。不過部隊的領導卻對他說:“你讀過一點兒書,算是有文化的,可以學習無線電。”就這樣,孫作胤被分配到位於撫順市的東北軍區通信學校突擊學習無線電報務技術。

去學校報到之前,孫作胤順道與在沈陽工作的父親告別。孫作胤的父親是一位老黨員,平時對他要求十分嚴格。“父親一見面,就要求我到部隊好好學習、努力工作,服從命令聽指揮,努力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真正的革命戰士。”孫作胤對當年的事記憶猶新,當時父親還對自己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希望有一天能看到自己的立功喜報,二是能聽到自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消息。

突擊訓練了9個月之后,學習刻苦的孫作胤被評為一等學習模范,分配到志願軍坦克兵指揮部電台工作。1951年9月中旬的一個晚上,孫作胤跟隨著部隊乘車跨過鴨綠江,奔赴前線。

戰爭初期,志願軍的空中力量薄弱,戰場的制空權被敵軍牢牢掌握。部隊長途行軍隻能趁著夜色悄悄前進。為了保証運輸安全,行軍路上都有防空哨,發現敵機即鳴槍示警。“聽到鳴槍,我們趕快熄火關燈,然后忐忑地聽著天上飛機發出的轟鳴聲。等著聲音過去以后,我們才能繼續前行。”孫作胤說,在路過平壤時,大同江橋被敵機炸壞,部隊在平壤停留一天,第二天晚上才通過工程兵臨時修建的浮橋過江。

一路向南,孫作胤最終到達坦克一師指揮所。在一個接近山頂的山洞裡,三台僅有的15瓦電台承擔著傳達各項指揮命令的功能。電波的一頭連著北京,另一頭連著部隊前線。當時設備條件落后,信號干擾很大,在呲呲作響的信號雜音中找到正確的電波,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一個15瓦的電台要和北京進行通信,所以我們天線架得特別高。每次聽到北京的信號時都特別高興,得趕快鎖定進行通信。”孫作胤說,電台工作需要晝夜值班,“值班的四五個小時注意力要非常集中,腦袋裡總回響著嘀嘀嗒嗒的聲音。”

雖然指揮所距離前線有一段距離,但指揮所的生活條件依舊艱苦。孫作胤和戰友們住在山上潮濕的坑道裡,每天睡覺的床鋪,其實就是草席,幾根彎彎曲曲的木棍,再鋪上樹葉和雜草。當時,孫作胤就和戰友輪流睡在這一個鋪上,倆人一人出一條毯子,另一人出一床被子,湊合著度過了無數個日夜。

敵人的飛機經常進山轟炸,為了防止指揮所的位置被暴露,部隊白天不敢生火做飯,隻有到了晚上天色全黑之后,才可以趁著夜色生火,提前做好第二天的伙食。“白天吃的小米飯都是涼的,裡面還有沙子。當時能吃到的美味佳肴就是水煮黃豆撒辣椒面,特別下飯。”孫作胤笑著說。

戰場上,危險常在意料之外降臨。一次,孫作胤夜間乘車去部隊執行任務,中途被敵機襲擊,一枚炮彈在距離車輛10米左右的地方爆炸。硝煙味伴隨爆炸的巨響襲來,同時也感受到了火光的灼熱。幸運的是,那次空襲中無人傷亡。

在指揮所工作,孫作胤也會時刻隨身揣著兩顆手榴彈。“兩顆手榴彈,一顆留給敵人,另一顆留給自己。”孫作胤說,在前線的日子,每個人寫下了保証書,堅決戰斗到底,誓死不做俘虜。回到祖國之后,孫作胤才知道,當時在通信學校一起畢業的10名同學中,僅有4個人回到了祖國,剩下6人至今下落不明。

由於業績突出,孫作胤在前線兩年中獲得了兩次三等功。回國后又獲得了一次三等功。1954年,孫作胤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抗美援朝勝利讓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現在我們的國力和軍力已大大增強,每個人更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孫作胤說。(李博)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