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虎娃
2020年10月26日08:12 來源:北京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成立不久打的一場極為艱難的戰爭,鍛造了“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是否出兵朝鮮的問題上,黨中央、毛主席考慮的根本問題是如何促進國家長治久安,這是有關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
剛剛贏得解放戰爭勝利的人民解放軍,還沒有進行充分的休整就進入了戰爭狀態,各部隊指戰員表現出了高昂的戰斗精神,由師到團、到基層連隊,所有指戰員都摩拳擦掌,申請入朝參戰,不少人還寫了血書,隨時聽候黨中央、毛澤東主席的命令,隨時准備開赴朝鮮前線。《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就是革命戰士在踴躍參戰的過程中形成的。1950年6月,某炮兵1師26團開赴鴨綠江邊集結待命。為激發官兵的參戰熱情,五連召開表決心大會,好幾個班的決心書上都寫著“保衛和平,保衛祖國,就是保衛家鄉”。一些原本想回家結婚的戰士紛紛表示“勝利后再結婚”,有些剛結婚就參軍的戰士也表達了“援朝勝利再探家”的決心。全連群情激奮,斗志昂揚,“打敗美國野心狼”的戰斗口號不時在會場上空回蕩。指導員麻扶搖為戰士的這種博大胸懷和昂揚斗志所震撼,連夜寫了這樣一首詩:“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以抒發內心激情。后來,此詩便不脛而走,在志願軍中流傳開來。
1950年11月4日,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發表的聯合宣言第一次提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指出:“歷史的事實早已告訴我們,朝鮮的存亡與中國的安危是密切關聯的。唇亡則齒寒,戶破則堂危……救鄰即是自救,保衛祖國必須支援朝鮮人民。”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全國廣大青年也熱烈響應祖國的召喚,先后掀起了四次參軍高潮,不少莘莘學子投筆從戎﹔新解放區的翻身農民更是踴躍,像黃繼光、邱少雲、羅盛教、胡修道等志願軍英雄都是那時參軍的。全國青年有207萬人參加了志願軍,保証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兵員的補充,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當美帝國主義把戰爭強加到中國人民頭上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對待戰爭的基本態度是盡量避免,但是絕不妥協、絕不犧牲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中國人民志願軍就是在“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武裝下,把強大的敵人看作紙老虎,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
在朝鮮戰場上,美國有強大的空軍和海軍,掌握整個戰場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時候,既沒空軍也沒有海軍,就地面部隊相比,美國的一個陸軍師裝備就有140多輛坦克。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所面對的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
雖然力量對比懸殊,但中國人民沒有害怕。志願軍的全體指揮員、戰斗員,在戰斗中表現了無比的英勇頑強和驚人的吃苦耐勞精神,在進攻中,不顧敵人炮火的猛烈,忘記一切疲勞和艱苦,跋山涉水,勇猛前進﹔在防守中,不論敵人的炮火如何轟擊,始終堅定沉著,固守陣地,大量殺傷敵人﹔即使在敵我力量十分懸殊的情況下,也是臨危不懼,頑強不屈,雖戰至最后一人,仍不放棄陣地。許多英勇負傷的同志,堅持不下火線,繼續進行戰斗。志願軍的指揮員戰斗員,曾經在零下30攝氏度嚴寒、積雪數尺的高山上,連續作戰數晝夜﹔曾經冒著敵人的炮火,徒涉刺骨的冰河,攻佔敵人的防御陣地﹔曾經忍飢挨餓,仍堅決地完成自己的戰斗任務。因此,毛澤東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戰爭“我們打的是品質戰”。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憑著“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堅信正義戰爭必勝。由於敵機的嚴密封鎖和運輸車輛缺乏,志願軍的糧食供應一度隻能達到需求量的25%,彈藥隻能作重點補給。戰士們常常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在缺糧少彈的情況下作戰。“一把炒面一把雪”,既是志願軍戰士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體現,也是志願軍供應困難的真實寫照。
對於這種困境,中共中央、中國人民和志願軍一方面辯証地去看待,充分認識敵我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另一方面堅信正義戰爭必勝。我們的作戰既然是正義的,是受到人民支持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全體指揮員、戰斗員、后勤工作人員、參謀機要工作人員、政治工作人員,就能夠在作戰中完全團結一致,上下友鄰之間萬眾一心,就能夠無比英勇,不怕困難,不怕犧牲,敢於進行近戰、迂回、挺進,敢於以各種輕型武器來對付敵人的飛機、坦克、大炮。沒有這種團結和英勇,戰爭的勝利也是不可能的。
正是因為堅信正義戰爭必勝,志願軍有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彭德懷曾說過:“我們部隊在朝鮮的生活,可以說比過去任何一次戰爭都苦!”但就是在種種困難下,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涌現出了舍生忘死的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人物。
抗美援朝精神的一個縮影就是“一人舍命、十人難擋”的上甘嶺精神。1952年10月中旬,美國侵略者發動了“金化戰役”,向中線上甘嶺地區志願軍兩個連據守的隻有3.7平方公裡的597.9高地和537.3高地狹小地區,發動猛攻。“聯合國軍”對兩個山頭狂轟濫炸,共發射炮彈190余萬發,投擲炸彈5000余枚,把總面積不足4平方公裡的兩個高地的土石炸鬆1到2米。參加戰斗的四十五師傷亡慘重,師長崔建功7天7夜沒有離開作戰室,他向秦基偉保証:“打剩一個連,我去當連長,打剩一個班,我去當班長。隻要我崔建功在,上甘嶺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我軍在諸兵種協同下,依托堅固的坑道工事,發揚高度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堅決固守,寸土必爭。經過43天空前激烈的戰斗,打垮敵人大小沖擊600余次,進行數十次反擊,殲敵2.5萬余人,守住了陣地。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成為現代戰爭史上堅守防御作戰的光輝典范。美國新聞界曾評論說:“這次戰役實際上變成了朝鮮戰爭中的‘凡爾登’”。
上甘嶺精神,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鍛造的,它展示了人民軍隊“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成為我軍一往無前、勇敢戰斗的強大精神力量。
抗美援朝戰爭鍛造了“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1950年10月13日,毛澤東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應當和必須入朝參戰》中指出:入朝參戰“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毛澤東對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想法,既考慮到了中國的國家利益,也充分考慮到朝鮮的國家利益以及整個世界的發展。
中國人民志願軍無論在極端困難的戰時,還是在停戰后的年月裡,都堅決遵循毛主席提出的“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指示。不僅模范遵守群眾紀律,而且利用戰斗和訓練的空隙,經常幫助朝鮮人民春耕秋收,修渠治水,植樹造林,修房蓋屋,醫療治病,防疫救災。停戰后,戰士們還沒有來得及拂掉身上的戰塵,就奔赴平壤、咸興、新義州等重要城市的建筑工地和廣大農村,以建設自己祖國的熱情,積極參加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建設工作。他們的口號是:“工地就是戰場”,“多流一把汗,多增加一分友誼”,“以建設首都北京的心情建設平壤”。據統計,從1950年至1958年,志願軍共幫助朝鮮人民修建公共場所881座,民房45412間,恢復和新建大小橋梁4263座,修建堤壩4096條,全長429220公尺,修建大小水渠2295條,長達1218710公尺。這充分體現了“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史冊上!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作者為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延安大學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