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偉大勝利為什麼能?

—讀毛澤東《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

李海青

2020年10月28日08:06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偉大勝利為什麼能 ?

  七十年前的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10月25日,打響了駐軍朝鮮后的第一仗,經過兩年零九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裡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當時兵力、國力懸殊的情況下,中國為什麼能夠取得勝利?原因到底何在?抗美援朝偉大勝利對於我們在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具有什麼樣的啟示意義?1953年9月12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總結“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毛澤東軍事文集》第六卷),對此作了深刻地分析和闡釋。

  偉大勝利源於黨的堅強領導和英明決策

  毛澤東在《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一文中指出:“領導是一個因素,沒有正確的領導,事情是做不好的。”中國共產黨1921年誕生以后,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革命道路,經過28年的艱苦奮斗,實現了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將一盤散沙的舊中國整合成為一個獨立的現代民族國家。經過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不斷洗禮,中國共產黨已經成長為一個信念堅定、紀律嚴明、組織嚴密、作風過硬、民主集中的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形成了科學的指導思想,黨的領袖群體也成長為具有高超領導能力與深刻戰略思維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和軍事家。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特質使得中國共產黨不僅在國內革命戰爭中打敗了腐朽的國民黨政權,也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打敗敵人提供了至為關鍵的領導力量的保障。在抗美援朝中,敵人所面對的是一種人類歷史上的新型政黨,一個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政治領導力量。這種新型政黨的巨大能量遠遠超出了敵人的預料,這個政治領導力量的戰斗力是敵人了解或熟悉的其他類型政黨根本不能比擬的。

  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中國共產黨卓越的戰略思維能力。中國共產黨一直特別強調運用戰略思維分析形勢、把握規律、明確思路,毛澤東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皆是此類經典。這種戰略思維同樣體現在對朝鮮戰爭形勢的分析中。針對當時存在的抗美援朝有無勝算的顧慮,毛澤東指出美帝的軍隊有一長三短。它的鋼鐵多,飛機大炮多,是它唯一的優勢。但它在世界上的軍事基地多,到處樹敵,到處布防,兵源不足,是第一短﹔遠隔重洋,是它的第二短﹔是為侵略而戰,師出無名,士氣十分低落,是它的致命傷。雖有一長,不能敵這三短。我們則為抗美援朝而戰,為保家衛國而戰,士氣高,兵源又足。我們並不希望速戰速決,我們要進行持久戰,一步一步消滅它的有生力量,使它每天都有傷亡。它一天不撤退,我們就打它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它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它十年。這樣一來,它就傷亡多,受不了。到那時,它就隻好心甘情願進行和平解決。隻要它願意和平解決,我們就可結束戰爭。事實証明,毛澤東這一戰略分析是極為深刻、完全正確的。

  偉大勝利源於人民軍隊的建軍模式與軍事的創造性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與其他武裝力量的最大區別,就是黨指揮槍、政治建軍。特別是古田會議決議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鮮明指出了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科學規定了紅軍處理內外關系的准則,科學規定了黨對軍隊領導的原則和軍隊政治工作的任務。黨指揮槍、政治建軍如同熔爐淬鋼,使得軍隊建設有了靈魂,使得人民軍隊完全區別於近現代中國依靠武力割據的軍閥力量,也區別於西方的軍隊性質,使得軍隊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發與調動。就此而言,抗美援朝中敵人所面對的也是一種全新的武裝力量類型,和他們所認知的世界其他各類武裝力量特別是近現代中國各種武裝力量以及國民黨的武裝力量是根本不同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毛澤東將人民軍隊的戰線稱之為銅牆鐵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在槍林彈雨中成長起來的人民軍隊不僅展現出了鮮明的政治特質,而且也形成了靈活機動並富有創造性的戰略戰術。毛澤東在《抗美援朝的勝利和意義》一文中也強調了最主要的勝利因素是群眾想辦法。“我們的干部和戰士想出了各種打仗的辦法。我講一個例子。戰爭的頭一個月,我們的汽車損失很大。怎麼辦呢?除了領導想辦法以外,主要是靠群眾想辦法。在汽車路兩旁用一萬多人站崗,飛機來了就打信號槍,司機聽到就躲著走,或者找個地方把汽車藏起來。同時,把汽車路加寬,又修了許多新汽車路,汽車開過來開過去,暢行無阻。這樣,汽車的損失就由開始時的百分之四十,減少到百分之零點幾。后來,地下倉庫修起來了,地下禮堂也修起來了,敵人在上面丟炸彈,我們在下面開大會。我們住在北京的一些人,一想到朝鮮戰場,就感到相當危險。當然,危險是有的,但隻要大家想辦法,並不是那麼了不起。”思想上、政治上、作風上、組織上、軍事上等各方面卓有成效的建設,使得人民軍隊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毫不畏懼,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最終取得了偉大勝利。

  偉大勝利源於人民的高度組織與全力支持

  毛澤東強調我們的戰爭是人民戰爭,全國人民支援,中朝兩國人民並肩戰斗。“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的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毛澤東的論述點出了戰爭背后的人民因素,點出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的組織狀況與精神面貌發生的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過程中,黨一是通過對民眾利益的高度關切,二是通過踏實細致的思想工作,三是通過積極有效的組織工作,不僅實現了廣大人民的思想啟蒙,培育了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意識、階級覺悟和主人翁觀念,而且將人民群眾組織起來,充分調動了他們的能動性與熱情。中國共產黨引領、宣教、付出乃至犧牲,民眾被組織、調動、激發,黨和人民群眾之間形成了魚水之情、骨肉親情,高度互動、彼此默契,同心同力、攻堅克難。人民的高度組織與全力支持不僅推動了中國革命走向勝利,而且也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打下了牢固的社會基礎。抗美援朝期間,全國人民熱情高漲,青年踴躍報名參軍參戰,社會各界積極捐錢捐物,工人大力發展生產,農民增產增收多打糧,一切為了前線,而這種運動本身又是一次對民眾的再動員、再教育。正所謂“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