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王曉輝 胡楊

2020年10月28日10:4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汲取敢打必勝的精氣神

70年前,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武器裝備和后勤補給均遠遜於美軍等極端不利條件下,與其展開殊死較量,把敵人從中朝邊境趕回到三八線,迫使美國首次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震驚了世界,立起了新中國的國威軍威,徹底終結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落后挨打的屈辱形象。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浴血奮戰及其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永恆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大力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對於激勵和動員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具有重大意義。

傳承人民志願軍的精神偉力

一支沒有精神的軍隊,不可能贏得勝利。軍隊的“精氣神”中,“精”為首要,表現為軍隊內在、向上、不屈的精神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崇高風范的生動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這種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力量。

聽黨指揮的忠誠精神。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立軍之魂、建軍之本。志願軍之所以能勝利,根本在於黨的長期哺育,使其擁有了堅如磐石的崇高追求和為人民而戰的政治優勢。這種政治優勢,能夠轉化為壓倒一切敵人和困難而不被敵人和困難壓倒的力量優勢。1950年11月初,志願軍第9兵團奉令火速入朝參戰,十幾萬官兵來不及更換身上的薄衣,邊開進、邊動員、邊部署。在極寒的長津湖地區,官兵們不顧嚴重凍傷與飢餓疲憊,晝伏夜行、邊行邊打、沖鋒不息,給予美軍精銳陸戰1師以毀滅性打擊。水門橋,是第9兵團阻擊美軍南逃的最后一個關口,這裡見証了志願軍的忠誠。當美軍逃至水門橋,正暗自慶幸時,卻看到了令他們肅然起敬的震撼場景:整整一個連的志願軍官兵被凍死在陣地上,卻仍保持著手握武器、目光向前、阻擊美軍的戰斗姿態。他們猶如一座座悲壯不屈的冰雕,深刻詮釋了志願軍的忠誠精神: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隨時准備慷慨奉獻自己的一切,包括寶貴的生命。

保家衛國的愛國精神。愛國精神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這種精神在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志願軍身上,體現得典型而純粹。當美帝國主義把戰火燒到我們“家門口”時,為了捍衛國家利益與民族尊嚴,志願軍將士堅決聽從黨和人民召喚,義無反顧地走向戰場,與人數眾多、武器先進的侵略者展開悲壯的殊死較量。“打敗美帝野心狼”“戰斗到底、祖國萬歲”,人民志願軍的愛國精神,體現為保家衛國的鐵血丹心,體現在感天動地的浴血奮戰中。雲山之戰,中美兩軍初交鋒,志願軍出手即重創美軍王牌騎兵團﹔長津湖之戰,全殲美軍“北極熊團”和德賴斯代爾特遣隊﹔漢江50晝夜、上甘嶺43晝夜,志願軍頂住美軍暴風雨般的火力沖擊,做到了寸土不讓。無數志願軍將士血洒戰場、埋骨異國,用鮮血與生命踐行了保家衛國的錚錚誓言,定格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

威震敵膽的英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場上,時時都有驚心動魄的危機困難,處處都有蕩氣回腸的英雄壯舉。面對武裝到牙齒的美軍,志願軍將士用“鐵腳板”與車輪賽跑,以血肉之軀與飛機坦克過招,涌現出無數英雄事跡。抗美援朝戰場就是鑄就英雄的大熔爐,30萬名志願軍將士立功,近6000個單位集體立功,特級英雄、特等功臣黃繼光、楊根思,一級英雄、特等功臣邱少雲、孫佔元、伍先華、楊連弟等英雄的英勇事跡,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軍人英勇無畏、一往無前。

涵養人民志願軍的血性膽氣

氣為兵神,勇為兵本。軍隊的“精氣神”中,“氣”是中堅,表現為敢打必勝、血戰到底、不懼艱苦的血性膽氣。正是靠著這股氣,志願軍打敗了“鋼多氣少”的美軍,創造出以弱勝強的戰場傳奇。

敢打必勝的勝戰勇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革命戰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這“三個不相信”,是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生前的豪邁誓言,是楊根思連的連魂,集中體現了志願軍敢打必勝的勝戰勇氣。美軍裝備精良、手握制空制海權﹔志願軍吃炒面吞雪團、忍飢挨凍,但萬般困難都不能擋住志願軍敢向強敵亮劍、敢與強敵血戰的勝戰勇氣。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咸鏡南道美軍戰斗中,楊根思帶1個排兵力扼守小高嶺高地,擊退美軍8次集團沖鋒。最后,子彈打光了,陣地上隻剩下楊根思和兩名傷員。楊根思命令傷員撤下陣地,自己則點燃炸藥包,縱身扑向敵人,與敵同歸於盡。楊根思和戰士們的壯烈犧牲,為志願軍主力追殲美軍贏得了時間﹔楊根思連的連魂,為人民軍隊增添了凌雲壯志之氣。“敢”字當頭、舍生忘死、“勝”為至上,這是“三個不相信”的精髓,也是志願軍敢打必勝的永恆軍語。

血戰到底的戰斗意志。“敵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滿了,血也把這山崗流紅了。激戰持續了整整8個小時,彈盡糧絕,汽油彈把他們的身上燒著了火……他們把槍一摔,身上、帽子上冒著嗚嗚的火苗向敵人扑去,把敵人抱住,讓身上的火,把要佔領陣地的敵人燒死。”這是作家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中對鬆骨峰戰斗的一段描述,也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堅守陣地的生動縮影。這群最可愛的人,像鋼釘一般牢牢釘在陣地上,以血肉之軀把一個個坑道、高地,變成了令敵軍望而生畏的鋼鐵長城。在朝鮮戰場上,美海陸空軍傾瀉彈藥多達690萬噸,平均火力密度超過了二戰水平。時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范弗裡特中將曾想不明白,美軍怎麼就是拿不下那兩個由中國士兵把守的小山頭?后來,1954年范弗裡特在接受電視採訪時這樣談及志願軍:“他們是好樣的,很了不起的軍人。他們勇敢、紀律性強、視死如歸。”一支軍隊能夠贏得敵軍司令官的高度贊揚,不能不說志願軍深入骨髓的血性戰斗意志世所罕見、令人欽佩。

不懼艱苦的頑強作風。朝鮮的青山有知,每一座肅穆的山巒,都鐫刻著志願軍將士不懼艱難困苦、舍命頑強作戰的功績:反“絞殺戰”、反細菌戰、防毒氣襲擊、近身肉搏戰、夜戰、坑道戰、冷槍冷炮戰……在英勇壯烈的每次戰役中,我軍始終處於糧彈不濟等不利后勤條件中,卻能在零下30多度的崇山峻嶺中縱橫馳騁。志願軍絲毫沒有在極端困難面前退縮,而是頂著敵軍的狂轟濫炸前仆后繼。三所裡、龍源裡、長津湖、北漢江橋、五聖山、天德山、丁字山……朝鮮的山川河流、道路橋梁,都記錄著志願軍的輝煌戰績與血染風採,見証著志願軍愈戰愈勇的旺盛斗志和高昂士氣。這支軍隊的頑強戰斗作風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歷經長期戰火洗禮錘煉出來的,是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生命線涵養激發出來的。

厚植人民志願軍的強軍勝戰神韻

軍隊的“精氣神”中,“神”為根本,表現為戰略指揮藝術。人民志願軍是人民軍隊的優秀代表,秉承人民軍隊千錘百煉的強軍勝戰品質。在朝鮮戰場上,這些優秀品質再經淬火加壓,百煉成鋼,為新時代人民軍隊強軍打贏留下了寶貴財富。

以弱勝強的戰略自信。強軍之強,強在精神氣度。一支沒有勝戰意志和決心的軍隊,即使裝備再先進,也撐不起強軍的架子,打不出強軍的底氣。志願軍初上異國戰場,沒有坦克,沒有飛機,重炮不多,軍裝粗陋,行軍靠人扛馬馱。當美軍不顧新中國嚴正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后,曾放言如果中國出兵干涉,將會自取滅亡。最終,驕狂被現實擊退,美軍從鴨綠江邊被一步步趕回三八線。美軍看到的是自己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優勢,而看不到志願軍長期在敵強我弱條件下作戰鍛造出的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之敵的過硬本領。這種戰略自信,源於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同一切反動勢力進行長期斗爭較量的歷史經驗,人民軍隊敢於在戰略上蔑視強敵、善於在戰術上重視強敵,形成了時刻保持戰略自信的優良傳統。

力挽狂瀾的戰略能力。強軍之強,強在能打勝仗這一根本。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價值追求,高度凝結著人民軍隊的戰略能力。不管擔負什麼樣的戰爭任務,不管面對什麼樣的作戰對手,不管面臨什麼樣的戰場環境,人民軍隊始終具備不出手則已、出手則必須解決問題的戰略能力,這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言出必行、頂天立地的強大底氣。志願軍出兵朝鮮之際,戰場形勢十分嚴峻。西線美軍離中朝邊境不過70公裡,東線美軍第7師兵鋒已抵鴨綠江邊。對敵人來說,大獲全勝似乎就在眼前。然而,英勇的志願軍出手不凡,出兵僅僅7個月,就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戰局,隨后,長期堅持輪番作戰、坑道作戰、“零敲牛皮糖”戰法等,加上換裝新式武器裝備,志願軍越戰越強,真正做到了“打必殲,攻必克、守必固”。

制敵勝戰的戰略戰術。強軍之強,還體現在戰略戰術之優。“戰爭指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種軍事智慧與藝術,不是靠武器裝備堆出來的,而是靠生死百戰磨礪出來的,是靠中華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底蘊滋養生發的。志願軍是人民軍隊的優秀代表,傳承了人民軍隊久經沙場歷練出來的高超戰爭指導和作戰指導藝術,其核心在於靈活機動,精髓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中華文明優秀基因滋養出這支軍隊不畏強暴、自強不息、積極進取的軍事性格和注重謀略的軍事傳統。這種性格和傳統,為人民軍隊創立因情制敵的戰略戰術提供了豐厚滋養。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閃耀著人民軍隊獨特的軍事智慧光芒,標志著人民軍隊戰爭經驗與戰略戰術在現代戰場上走上了新的高峰。第一次戰役,抓住敵軍分兵冒進、驕狂輕敵之機痛打之,顯示出志願軍根據戰場態勢調整作戰指導的高度靈活性﹔第二次戰役,能而示之不能,誘敵深入,把敵軍一步步地引入伏擊戰場,這是中國古代韜略在現代戰爭中的生動運用﹔第三次戰役,克服困難,連續作戰,乘勢收復漢城,顯示出十大軍事原則的強大威力﹔第四次戰役,堅守防御和戰役反擊相結合,運動戰與陣地戰有機結合,機動用兵實行橫城反擊作戰,再次重創敵軍﹔第五次戰役,正面突擊和迂回包圍相結合,直插敵縱深,取得殲敵八萬余人的重大勝利,把戰線重新穩定在三八線上,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戰爭傳奇。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善戰與偉大精神,樹立起了敢打必勝的典范。要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忠實履行好新時代使命任務,人民軍隊必須始終牢鑄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軍魂,始終保持敢打必勝的精神風骨與紅色基因,始終鍛造強軍打贏的過硬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力量保証與戰略支撐。

(作者:王曉輝、胡楊,分別系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研究員)

(責編:王靜、呂騰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