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朱良才在晉察冀指導辦報的往事

賈曉明

2020年10月29日08:07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朱良才在晉察冀指導辦報的往事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受組織派遣,朱良才前往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任秘書長,營救了大批革命志士和失散人員。1938年秋,朱良才到晉察冀軍區,先后任晉察冀軍區第3軍分區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的直接領導下,朱良才全力以赴協助聶榮臻領導晉察冀軍區的政治工作。朱良才上任后,經常深入作戰部隊進行調查研究,並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宣傳黨和軍區的抗日方針政策,鼓勵干部戰士戰勝困難、堅持抗戰,深受指戰員的歡迎。

  為加強根據地的政治思想和文化宣傳工作,在聶榮臻的支持和關懷下,《抗敵報》1937年12月11日在河北省阜平縣創刊。從1938年1月20日12期起《抗敵報》改為新聞紙,擴成四版,有社論、通訊、專刊、漫畫等,形式多樣,報道及時,使讀者耳目一新(不久該報升格為中共晉察冀邊區黨委的機關報,后來更成為中共晉察冀分局的機關報,1940年11月改名為《晉察冀日報》)。

  1938年1月24日,《抗敵報》增出一份周刊《抗敵副刊》,最初以戰士為主要讀者對象,在八路軍內部發行,內容是八路軍的生活和作戰經驗,用於“專門指導軍事斗爭”。1938年6月前后,《抗敵副刊》改名為《抗敵三日刊》,同時成為晉察冀軍區政治部的機關報,開始以排以上干部為主要讀者對象﹔1941年1月,經聶榮臻倡議,《抗敵三日刊》改用《子弟兵》報的名稱。該報為四開四版,每期約兩萬字。始為3日刊,后改為5日刊。

  朱良才主持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工作后,深深感到“辦好報紙是政治工作的一件大事”,為辦好《抗敵三日刊》(《子弟兵》報)傾注了大量心血。朱良才緊密圍繞黨的中心任務,精心設計《子弟兵》報的內容,認真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報道國際反法西斯斗爭形勢和國內的抗戰形勢,尤其對晉察冀地區八路軍軍所進行的重要戰役、戰斗進行了多角度的充分報道和評述。為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子弟兵》報對人民戰爭的偉大創造——地雷戰、地道戰、交通戰以及在戰斗中涌現出來的英雄人物和事跡、軍民並肩作戰的動人場面,《子弟兵》報都予以大量篇幅進行充分報道。1942年和1943年,敵后抗戰進入極其艱苦的歲月,在中共中央領導下,各抗日根據地開展了大生產運動。當時,晉察冀軍區民運部部長張平凱負責開展生產運動。他在從事部隊教育工作的同時,不僅和學員一道挖窯洞、用土坯壘課桌,更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大家開荒種菜,保障了教學、生產兩不誤。為鼓舞廣大指戰員保持必勝的信念和旺盛的斗志,《子弟兵》報便約請張平凱寫了一篇關於晉察冀的游擊區開展生產運動的報道,用生動的事例說明,在日偽據點林立的地區活動的游擊隊,同樣能夠在戰斗空隙進行生產,改善生活。這篇報道,在各抗日根據地均引起了強烈反響。

  在朱良才的指導和支持下,《子弟兵》報迅速成為晉察冀邊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事業方面極為重要的宣傳鼓動工具和八路軍指戰員交流戰斗經驗的平台,對鞏固和提高部隊戰斗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受干部戰士的喜愛。

  當時,敵后戰爭環境十分艱苦,日偽經常對根據地發動“鐵壁合圍”和“清剿掃蕩”。為適應戰爭環境的要求,《子弟兵》報的編輯部非常精干,通常隻有三四個人,多的時候也不過六七個人。一條土炕編輯部的人可以睡下,一盆菜就夠編輯部的人吃。因此,根據地軍民親切地稱編輯部為“一盆菜、一條炕的編輯部”。朱良才堅持和編輯部的同志們一起,一手拿槍,一手拿筆,與敵周旋,保証了《子弟兵》報的按時出版。

  解放戰爭中,《子弟兵》報克服戰斗頻繁、流動性大的困難,依靠兩輛大車拉著鉛字、印刷機,繼續宣傳我軍取得的勝利,表彰英雄連隊和人民功臣,堅定部隊必勝的信念。1948年5月前后,《子弟兵》報改由華北野戰軍第二兵團主辦,於1950年停刊。

(責編:曹淼、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