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明
2020年11月05日08:20 來源:人民政協報
1938年,膠東最早的抗日根據地——蓬(萊)、黃(縣)、掖(縣)抗日根據地業已形成並日趨鞏固,通過起義建立和發展起來的膠東抗日武裝陣容日漸強大,經過集中整訓,軍政素質有了提高,膠東抗戰形勢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局面。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對山東各地抗日武裝實行了統一領導,決定以各大起義武裝為基礎組建成支隊,分配一批有領導和戰斗經驗的紅軍骨干到各支隊擔任領導職務。據此,高錦純和王文受組織委派,前往膠東開展工作。在高錦純、王文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與膠東抗日游擊隊第三支隊正式合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五支隊”。1938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發生七周年這天,新成立的五支隊在掖縣沙河鎮東河灘召開了隆重的整編慶祝大會,並舉行盛大的閱兵式。
沙河鎮整編完成后,司令員高錦純、政委宋澄率部隊對五支隊進行了進一步的整頓改編,健全了組織機構,並加強了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該部隊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膠東抗日武裝力量的骨干和中堅。五支隊成立后主動出擊,數次襲擊日軍從海陸兩翼的進犯。在蓬萊海面的戰斗中,五支隊利用當地數門古炮,擊傷日軍艦艇一艘,極大地振奮了士氣,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日熱情。不久,根據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關於“膠東創立以大澤山為中心的根據地”的指示,五支隊進駐掖平邊界的夏邱堡一帶,開辟根據地。
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權的建立和抗日武裝力量不斷壯大,使日偽感到嚴重威脅。駐青島偽“山東省自治聯軍中將總司令”張宗援(日本間諜,本名倉谷次太郎,為控制偽軍冒充張宗昌的弟弟)糾集偽軍張步雲、趙保原等部共4000余人,會同部分日軍,侵佔了平度城。大敵當前,駐平度一帶的國民黨頑軍保安第十八旅張金銘等部望風而逃,並有一部投敵。10月,日偽繼續北犯,妄圖趁勢消滅蓬黃掖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
為粉碎敵軍進犯,抗日根據地軍民提出“保衛膠東抗日根據地,保衛家鄉,主動打擊敵人”的口號。根據平度城內線提供的情報,五支隊經研究,決定由司令員高錦純親自率六十一團、六十二團開赴平度城北方向、大澤山南側,離平度城30余裡大青楊村,給進犯之敵以迎頭痛擊。
10月15日,高錦純率部達到后,把司令部機關、六十一團團部及警衛營埋伏於大青楊村外的道路兩側,其他部隊設伏於大青楊北邊的北盛家村。而南邊的棘子嶂村作為前沿,隻安排一個連,任務是迷惑敵人,誘敵進入伏擊圈。
10月16日清晨,張宗援親率張步雲和趙保原兩部偽軍400余名,還有一個小隊的日本騎兵,攜帶迫擊炮、輕重機槍等武器,出現在棘子嶂村。該村八路軍迅速應戰,並兵分兩路邊打邊撤。上午10時,敵人追至北盛家村東南時,踩響了八路軍預先埋下的地雷。聽到爆炸聲,五支隊戰士全線出擊,戰斗在大青楊村東、村西和盛家村東大廟展開,戰線南北綿延5公裡。日偽軍依靠優勢火力瘋狂進攻,八路軍雖武器低劣,但佔據有利地勢頑強防守,連續打退敵人3次進攻。六十一團團長趙一萍負傷不下火線,仍鎮定自若指揮戰斗。戰至下午4時,日偽軍不但絲毫沒能攻破八路軍防線,自己卻付出了傷亡近230余人的代價。
在張宗援的督戰下,偽軍指揮官張步雲還在賣力地命令部下向八路軍進攻。但狡猾的趙保原卻看出八路軍越戰越勇,而己方傷亡慘重,根本沒有獲勝可能。為了避免自己“實力受損”,趙保原便向自己的手下傳令:“光打槍別進攻,不要往槍子上撞。”八路軍發現趙保原偽軍的攻勢銳減后,除派少部分戰士繼續監視該敵外,立即集中主力向到張步雲部偽軍發起反擊。張步雲部本來死傷嚴重,更沒想到八路軍會突然反攻,霎時間防線崩潰,狼狽逃走。這一來,趙保原也就有了撤退理由,於是趕緊“就坡下驢”,帶著手下“趁勢”敗退。張宗援還想死守待援,卻得到了駐平度縣城之敵援軍400余人被八路軍六十二團擊潰的消息,也不敢戀戰,隻好隨殘部逃回平度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