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華
2020年11月13日08:11 來源:學習時報
從福州市區沿著福廈公路南下,過了烏龍江大橋就進入祥謙鎮地界,再行車幾分鐘就到了林祥謙陵園。凡是參觀祥謙陵園、深入了解林祥謙的人都無不為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跡與高尚人格而感動。
生性豪爽,樂於助人
林祥謙1892年出生於福建閩侯尚干一個農民家庭,14歲時就因生計所迫進入馬尾造船廠當鉗工學徒,過著異常艱難的徒工生活。20歲時通過技工考試,進入武漢鐵路工廠當鉗工,成為中國早期產業工人的一員。
經陳潭秋等共產黨人的教育培養,林祥謙於1922年夏天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開時,全國黨員總數為195人,其中包括一些產業工人,林祥謙是其中之一。
林祥謙家境貧寒,生活儉朴,卻生性豪爽,樂於助人,具有較高的思想境界。當時鐵路工人深受壓迫,普遍處在貧困之中,林祥謙也不例外,也是經常缺米少菜,不得溫飽。但他卻熱衷於舍己助人、扶危濟困之事,不管哪個省籍的工友有困難,他都傾囊相助。
有一次,林祥謙發現有位湖北籍工人家裡已經幾餐揭不開鍋,就准備把自己家的十幾斤米送給這位工人。父親皺起眉頭問:“祥謙,我們家已經連3頓稀飯都難以為繼,你還把這些米拿去做什麼?”林祥謙把那位工人家的困境告訴父親,說:“爹啊!窮人有難要相幫,我們一天有3頓稀飯,人家已經3天沒有米下鍋了。”深明大義的父親知道情況后也馬上表示支持兒子的義舉。有個湖北籍工人的孩子患了絞腸痧急病,生命垂危。林祥謙知道后,急忙跑回家,不顧自己的女兒林漢玉也在感冒發燒,把棉被當了3塊大洋,送到那個工人家中。那位工人感激地說:“祥謙,你待我們湖北人太好了!”林祥謙熱情地拉著他的手說:“不要分什麼福建人、湖北人,天下工人是一家呀!”
林祥謙以坦蕩無私的襟懷團結工人,努力消弭各幫口之間的隔閡,全心全意為工友謀利益,獲得大家高度信賴。1922年2月,江岸工人俱樂部成立,他當選為財務干事,“公私分明,絲毫不苟,為同事所敬服”。年底,京漢鐵路總工會江岸分工會成立后不久,林祥謙便被推為該會委員長。身為福州人的林祥謙能夠在武漢成為鐵路工人中表率群倫的領袖人物,委實是林祥謙在性格、氣質、能力、品行等方面所體現的人格魅力所致。
投身工運,掀起高潮
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國興起了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頂點,林祥謙則是在這風口浪尖的弄潮兒。
當時京漢鐵路既是資本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剝削中國人民的吸血線,又是封建軍閥搜刮人民、進行軍閥混戰的工具。鐵路工人“成年累月做馬牛,吃喝如豬穿如柳”,就是當時他們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悲憤地發出:“軍閥刀鞭沾滿血,工人何時能出頭”的呼號。於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運動迅猛發展,到1922年底,全路各大站先后成立了16個分工會。
為了統一全路工會以適應斗爭的需要,決定成立京漢鐵路總工會,遭到反動軍閥吳佩孚的野蠻阻撓。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不顧反動軍警干擾破壞毅然如期召開了成立大會。下午,反動軍警佔領了總工會會所。代表和來賓的住處也受到包圍和監視,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
為了爭人權、爭自由,總工會執行委員會於2月1日晚上召開秘密會議,決定從2月4日起,舉行全路總同盟大罷工,以抗議軍閥的壓迫,並成立了罷工領導機構,決定將京漢鐵路總工會由鄭州遷至武漢江岸辦公。
2月3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從鄭州遷移到江岸,這裡就成為京漢鐵路總同盟罷工斗爭的中心。身為江岸分工會委員長的林祥謙就成為革命斗爭上舉足輕重的領軍人物。
2月4日上午9時20分,江岸機車廠的罷工汽笛震撼長空,拉開了全線大罷工的序幕。中午,在不到3個小時內,客車、貨車、軍車一律停駛,長達1200多公裡的京漢鐵路線頓時癱瘓。
慷慨赴死,壯烈犧牲
在大罷工中,林祥謙始終奮不顧身地堅持戰斗在第一線,用自己的行動和鮮血詮釋了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的共產黨員初心本色。
2月7日,罷工進入劍拔弩張的緊要關頭,林祥謙深知自己面臨的生命危險,在回家吃飯時就告訴妻子:“敵人是不甘心的,是會下毒手的,咱要有思想准備。死了一個工人,會有千百萬工人站起來。”飯后,他就抱著慷慨赴死的決心趕到罷工指揮部。實際上,這時林祥謙不是沒有機會躲避的,當時同在武漢的大罷工領導人有的就避險成功。而林祥謙則認為自己身為共產黨員,越是在危險的關鍵時刻越要站在前頭,與工人兄弟們同生死共患難!
傍晚,督軍署參謀長張厚生帶領兩營全副武裝的匪兵,包圍了江岸分工會,長江上的帝國主義兵艦,也派兵登岸配合。
頃刻之間,槍聲驟起,糾察團成員和眾工友奮勇迎敵。半個小時后,江岸已有30多名工友壯烈犧牲,200多人受傷,林祥謙的弟弟林元成也因被子彈擊中頭部而犧牲。
林祥謙在同反動軍警搏斗中被捕,被綁在站台東側的一根電線杆上。時值農歷十二月廿二晚上,天昏地暗,寒風刺骨。他的妻子陳桂貞聞訊跌跌撞撞地趕到丈夫面前,聲嘶力竭喊道:“祥謙,祥謙!有什麼交代?”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林祥謙,聽到懷有身孕的妻子呼喚聲,焦急地對她喊道:“你不要管我,趕快回去照顧孩子要緊!”
張厚生用刀逼迫林祥謙下復工令。林祥謙嚴厲拒絕說:“此事乃全路三萬工人生死存亡所系,我分工會非得總工會命令不能開工,頭可斷,工不可開!”他先后被砍7 刀,寧死不屈,壯烈犧牲,年僅31歲。
中共建黨以后第一次有黨員捐軀的流血事件就是這次二七慘案,其中殉難的共產黨員林祥謙、施洋當屬中國共產黨的首批烈士,而較早就義的林祥謙則是目前經考証可以認定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壯烈犧牲的第一位烈士。2009年,林祥謙榮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林祥謙烈士用率先垂范、英勇奮斗的實際行動為中共黨史增光添彩。他那“一身報國有萬死,浩氣沖天貫斗牛”的英雄氣概與“赤誠報國,勇於擔當﹔樂於助人,為民造福﹔堅定信念,英勇奮斗﹔嚴明紀律,無私奉獻﹔堅貞不屈,勇於獻身”的人格精神仍然激勵后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