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永梅
2020年11月27日08:14 來源:學習時報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供銷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有著悠久的歷史、光榮的傳統,是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供銷合作社成立以來,堅持五個“始終如一”,為加快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台,成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努力走出一條新時代中國特色供銷合作社發展之路。
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發展
萌發初創於革命戰爭年代。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1936年創建於延安南關的南區合作社,服務類型涵蓋全縣的運鹽、供銷、生產、信用等,是包含供銷性質的綜合性合作社,因服務便利而深受群眾歡迎,毛澤東曾親自撰文並推廣。供銷合作社作為一類專門的組織出現在解放戰爭時期。1949年1月華北合作委員會召開華北供銷合作會議,提出自上而下建立合作社領導機構,成立華北供銷合作總社。
新中國成立初期,建立全國性供銷合作社組織體系。1950年7月全國合作社工作者第一屆代表會議成立了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統一領導全國的供銷、消費、手工業等合作社。1954年7月在中華全國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會上,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更名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標志著我國供銷合作社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具有統一系統的集體經濟組織。
20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在曲折中快速發展。為服從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大局,供銷合作社分別於1958、1970年兩次與國營商業合並變為全民所有制,又於1962、1975年恢復集體所有制。1982年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第三次被合並,但這次供銷合作社財務制度分設,保留集體所有制性質。1982年到1985年先后進行了三次階段性改革,初步建立了集體所有的民主管理制度,基層組織得以恢復和壯大。
20世紀90年代開始,市場化艱難轉型。根據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積極探索向綜合性服務組織發展的新路子”要求,1995年、1999年、200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發布關於深化和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的文件。1995年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恢復成立,推行以市場化為特征、扭虧增盈為目標的改革。2002年實行“四項改造”,2006年中央決定實施“新網工程”。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場化機制倒逼下,供銷合作社逐步構建起以企業為龍頭、以連鎖經營為主要業態的遍布城鄉的經營網絡。
黨的十八大以來,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2015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決定》,2018年4月全國總社部署專項改革試點。經過綜合改革,供銷合作社基層組織進一步夯實,為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2020年9月底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全系統積極謀篇“十四五”發展藍圖,為開創我國供銷合作事業新局面而不斷奮進。
堅持五個“始終如一”
始終如一服務黨和國家“三農”工作大局。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期,供銷合作社廣泛組織廣大小農和手工業生產者,為國家工業體系的快速建立提供充實的物質保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供銷合作社探索以土地托管為代表的規模化服務,以順應農業適度規模發展趨勢。黨的十九大以來,供銷合作社積極參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尤其是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供銷合作社在農資和農產品應急儲備調運、保供穩價、緩解滯銷方面的國家隊主力軍作用凸顯。在不同時期,供銷合作社始終如一服務黨和國家“三農”工作大局,成為我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始終如一擔當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堅持黨的領導是供銷合作社最本質的特征。供銷合作社從成立之日起就擔負鞏固工農聯盟的重任。1948年劉少奇指出,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機關和合作社需要經過一種商業關系,把千千萬萬分散獨立的小生產者聯系起來。而供銷合作社正能夠發揮這樣的聯系作用。新時代背景下供銷合作社通過市場化手段將國家惠農政策傳遞到農民手中,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也更好服務了政府的宏觀調控,彌補市場失靈,體現了供銷合作社獨特的政治功能。
始終如一堅守為農服務宗旨。和一般工商企業不同的是,供銷合作社與農民的關系絕非簡單的“買賣”關系,而是“為農務農姓農”。供銷合作社成立以來,始終遵循保護農民利益的原則。現如今農村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但小農戶對接大市場的矛盾仍存在,這就需要供銷合作社以合作經濟組織的形式組織、引領小農戶,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始終如一辦成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三農”問題往往是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問題,這需要綜合性的服務組織來參與解決。1950年成立的中華全國合作社聯合總社明確供銷合作社和消費合作社可兼辦信用、運輸等業務,可見綜合性是供銷合作社的天然屬性,也是其區別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最顯著特征。供銷合作社的綜合性還體現為兼具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治理等多功能於一體,使其能以多種方式參與到鄉村振興進程中,從而發揮出更大作用。
始終如一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供銷合作社成立之初最基本的職能就是“供”和“銷”。新中國成立之初國民經濟基礎薄弱、商品流通阻塞,需要供銷合作社來組織城鄉流通、恢復經濟。時至今日,供銷合作社在商品集散分銷方面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還借助新技術不斷創新流通服務模式,傳統的“供銷”職能已延伸為更廣義的現代流通服務職能。
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參與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全系統充分發揮主體多元、網絡健全的優勢,依托2.2萬家社有企業、84.6萬個經營服務網點、3.2萬家基層供銷合作社和18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借助系統內10余家科研院所和10余家全國性行業協會力量,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農業效益和競爭力。
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供銷合作社現代流通服務網絡不斷完善,目前化肥供應量佔社會用肥量70%,承擔了70%的國家淡儲任務,再生資源回收量佔全社會近50%。2019年全系統農產品交易市場有1399家,農貿市場2225家,已初步形成聯結產地到消費終端的農產品市場網絡,在保障“菜籃子”供給、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內需中發揮積極作用。
助力城鄉融合發展。圍繞農民生產需要,已由傳統單一的農資供應向多環節多功能延伸,為農戶提供土地托管、耕種管收、烘干儲藏、分揀加工等全產業鏈服務。目前全系統土地托管面積超過1億畝,農業社會化服務超過2億畝次。主動參與生活垃圾治理和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初步構建起農膜供應、銷售、推廣、回收、加工、利用體系,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中發揮積極作用。圍繞農民綜合服務需要,42.5萬家綜合服務社基本實現鄉鎮全覆蓋,涵蓋商品供應、電子商務、代理代辦、文體娛樂等服務,提升了農村公共服務水平。通過產業扶貧、消費扶貧、電商扶貧多手段助力脫貧攻堅。“扶貧832平台”已實現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交易額突破31億元﹔全系統累計定點幫扶583個國家級貧困縣、7708個貧困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貢獻。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