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劉伯承: 四參“總戎幕” 一生跟黨走

曾信祥

2020年12月01日08: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身為開州人,筆者填詞《臨江仙》,敬謁劉伯承元帥:

九域齊聲頌贊,渝州誠祭英魂。沖鋒陷陣去囂塵。豐功華夏頌,偉績舜堯尊。

元戎金甌紀念,湖濱銅塑忠臣。逐倭驅蔣護京門。中華新氣象,勒石鑄功勛。

劉伯承(1892-1986),重慶開州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劉伯承自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到1937年誓師抗日的整整十年間,曾先后四次出任人民軍隊總參謀長。

周恩來提議擔任參謀團參謀長

1927年,在中國革命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決定舉行南昌起義。7月下旬,劉伯承向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請假調養,將暫編第15軍軍長職務交由副軍長黃慕顏代理。他以稱病告退作掩護,秘密轉赴江西南昌,作為周恩來的主要軍事助手,參與擘畫南昌起義。

7月28日,中共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上決定成立軍事參謀團,作為南昌起義的最高軍事決策、指揮機關。根據周恩來提議,劉伯承被任命為中共前敵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

然而,劉伯承開始並未答應擔任參謀長一職。據周恩來回憶:“參謀團當時沒有人任主任,后來我就指定劉伯承同志來做參謀長。他起初謙虛,不肯答應,后來我說一定要你來做,他才擔任參謀長職務。”

劉伯承就職后,立即到第20軍軍部協助賀龍擬制起義計劃。他與賀龍曾在四川討賊戰爭中並肩戰斗,久已相識,此次重逢於南昌,且都匯入到無產階級的革命洪流之中,感到格外高興。起義計劃很快就寫好了,周恩來讓劉伯承征求代前敵總指揮葉挺的意見。葉挺仔細看完,當即表示贊成。

起義計劃詳細列舉了國民黨反動軍隊在江西省尤其是南昌城的兵力部署,其中駐南昌的兵力為5個團3000余人。起義軍方面共有2萬余人,佔有明顯優勢。但就南昌外圍乃至整個江西省而言,起義軍又處於明顯劣勢。

根據起義計劃,參加起義的各部隊、各將領任務如下:葉挺指揮第11軍第24師解決敵第6軍第53團和第3軍第23、第24團﹔賀龍、劉伯承指揮第20軍攻佔朱培德的第五方面軍總指揮部,並負責解決敵第9軍第79和第80團﹔聶榮臻向駐馬回嶺的第25師周士第等傳達中共前敵委員會決定,領導該部起義﹔朱德利用南昌公安局長和國民革命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團長的身份,加強在敵軍中的工作,以了解敵軍動態。

8月1日凌晨2點,南昌起義爆發。劉伯承協助賀龍指揮第20軍攻佔南昌舊藩台衙門,消滅了駐在該地的國民黨軍第五方面軍總指揮部及其下屬部隊,並與葉挺指揮的第11軍第24師等一起,完成了預定的殲敵任務,取得了南昌起義的勝利。

之后,部隊決定南下廣東東江地區,以便組織力量,重新北伐。起義部隊取道臨川、宜黃、廣昌南下,雖相繼攻下瑞金、會昌等地,但因沿途反動勢力強大,部隊損失較重。為保存革命力量,起義部隊分兵行動。其中,劉伯承、賀龍等率領部分人員到達廣東陸豐,從神泉港乘船於10月上旬至香港,然后轉道抵滬,向中共中央匯報起義的有關情況。

同年11月,劉伯承根據組織安排,從上海出發遠赴蘇聯莫斯科學習軍事。他先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翌年8月轉入伏龍芝軍事學院,系統學習了現代軍事理論。至此,其參謀長職務終止。

遭排斥兩度被撤職

1930年7月底,劉伯承由蘇聯回國抵滬,被委任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9月,他受黨中央派遣,到湖北武漢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書記兼參謀長。1932年1月,劉伯承由上海經香港、汕頭轉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任工農紅軍學校校長兼政委,6月兼任瑞金衛戍司令,10月中旬調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

1933年初,劉伯承協助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指揮中央革命根據地第四次反“圍剿”,在黃陂、草台崗兩戰兩捷,殲敵近3個師共萬余人,取得了反“圍剿”的巨大勝利。同時,劉伯承利用戰斗之余發表大量文章,提出了加強游擊隊的領導,游擊隊要敢於深入敵軍后方活動、要配合正規軍粉碎敵人“圍剿”,以及游擊隊在敵后活動等多種辦法措施,系統地提高了紅軍將士的軍事水平。

同年9月,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到了蘇區。李德“左”傾教條主義思想嚴重,在軍事指揮上獨斷專行,劉伯承很快發現他的問題。劉伯承多次向李德建議到敵人后方開展游擊戰爭,引起了李德的不滿。

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劉伯承當即指出必須盡快改變當前策略,李德非但不接受反而訓斥他,劉伯承與之爭論。由於李德的排斥,劉伯承不久被撤銷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職務,降任第五軍團參謀長。

盡管職務被貶,但未能改變劉伯承對李德錯誤軍事指揮的看法。他在第五軍團營級以上干部會上作關於長征的動員報告時,批評李德的錯誤軍事指揮,並指出紅軍的廣大指戰員是英勇善戰的,但是需要改變戰略戰術。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省黎平縣召開會議,決定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會上,劉伯承被調回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工作,並恢復紅軍總參謀長職務。

1935年1月紅軍攻佔遵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月15日至17日在此召開擴大會議,劉伯承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毛澤東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后,劉伯承等提出的中央紅軍下一步應打過長江、向川西發展等軍事意見和具體建議逐漸得到採納,他組織了多次重大軍事行動,為長征勝利立下功勛。

同年6月,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8月,中共中央在毛兒蓋召開會議,決定紅一、四方面軍混合編組,分為左、右兩路軍北上。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和劉伯承率領。當行軍到四川阿壩地區,張國燾自行決定南下以分裂紅軍,遭到朱德、劉伯承的強烈反對。兩人多次向張國燾提建議,要求停止南下。劉伯承還親自渡過葛曲河,向指戰員表明左路軍改北上為南下是錯誤的,是死路一條。

此后,劉伯承多次表明支持中共中央關於紅軍北上的方針,陳述全國形勢和左路軍面臨的困境,強調紅軍南下沒有出路,隻有北上才是唯一正確的。

10月5日,劉伯承參加張國燾在卓木碉召開的高級干部會議,堅決抵制張國燾另立中央的分裂主義行動,強調紅軍隻有加強團結、集中力量才能戰勝敵人。

1936年2月,張國燾宣布撤銷劉伯承紅軍總參謀長職務,降為紅四方面軍紅軍大學校長。

后來,劉伯承在回憶三任總參謀長職務經歷時,感慨道:“三參總戎幕,一敗兩罷官。”

為辦學婉拒擔任總參謀長

1936年7月初,劉伯承到第二方面軍給干部作消滅敵人騎兵的戰術報告,提出了提高信心、按敵處置、利用地形、武器運用等方面的基本要則,講解了擊敗敵人騎兵的隊形、追擊、有組織的后移和平時加強演練等問題。他在甘孜參加紅二、四方面軍領導人會議時,據理力爭,迫使張國燾同意紅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同中央紅軍會合。其間,劉伯承撰寫多篇著作,從軍事和政治方面提出了訓練、教育的要求,特別強調進攻、防御、迂回、行軍、宿營、警戒、野戰等一系列戰術要則與訓練方法。

是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10月28日,劉伯承就任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12月7日,他被任命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紅軍總參謀長。

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劉伯承於9月6日在陝西三原縣石橋鎮主持八路軍第129師改編誓師大會,就任第129師師長,拉開了抗日大幕。至此,劉伯承四參“總戎幕”畫上完滿句號。

1950年,中共中央准備調劉伯承進京,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一職,但被劉伯承婉拒。他風趣地說:“我年紀大了,跑不動了,還當啥子總參謀長。總參謀長我已經當過四次了,總沒有當好嘛!這次就不要再去當啰。我還是去辦學校,搞教育,當教書先生吧!”

劉伯承認為,總參謀長這個第一線上的重要職務,最好讓年富力強的人擔任,自己應該另謀所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果潛心鑽研學術,開辦軍校培養干部,對自己來說倒是最合適的。於是,他提筆給黨中央寫信,請求辭去現在的領導職務,去參與籌建軍事院校。

劉伯承一貫主張“建軍必建校”“治軍必先治校”。從瀘順起義舉辦軍事政治學校,到中央革命根據地主持紅軍學校,以及領導紅二、四方面軍紅軍大學,再到擔任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直至兼任中原軍區、第二野戰軍軍政大學校長和政委,他不但為人民軍隊的發展壯大培養造就了一批軍政骨干力量,而且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也漸次激發起對軍事教育事業的熱愛。

中共中央很快批准了劉伯承的請求,決定委派這位身經百戰、德高望重的著名軍事家去辦軍校、搞教育,使人民軍隊更好地完成向正規化、現代化建設轉變。毛澤東、朱德給他寫了親筆信,讓他移交在西南的工作,盡快領導籌建軍事院校。同年11月30日,劉伯承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

劉伯承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為我國的國防軍隊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突出成績,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貢獻。正是:“開國大功臣,投身革命辛。百年征禹域,萬世激人心。一代軍神永,千秋戰曲欽。偉哉劉大帥,壯闊仰霞昕。”

原載:《紅岩春秋》2020年第11期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