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干部隊伍建設要抓重點求實效

——讀鄧小平《執政黨的干部問題》

王斌偉

2020年12月16日08:08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干部隊伍建設要抓重點求實效

  1962年11月29日,鄧小平在接見參加組織工作會議和全國監察工作會議的同志時的講話中強調,“對執政黨來說,黨要管黨,最關鍵的是干部問題”,首次提出干部要“能上能下”,對加強干部管理和監督、干部交流、學習培訓進行了系統而有針對性的闡述。講話的核心內容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一卷中的《執政黨的干部問題》一文。講話堅持問題導向,提出了富有創新性、前瞻性的觀點和主張,體現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我們黨對執政條件下干部隊伍建設的系統思考。

  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問題要逐步解決

  新中國成立時,黨和政府的絕大部分干部都很年輕。到20世紀60年代,干部年輕化問題、干部退休問題尚不迫切,干部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干部數量已經很大,而且越來越大,軍隊干部轉業、提拔新的干部等“幾個方面加起來,每年最低限度要增加三十萬左右的干部”。鄧小平指出,這個問題由來已久,“多少年來,我們對干部就是包下來,能上不能下”。多少年來,中央在考慮,地方也在考慮,但是始終解決不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問題現在已經成為我們工作中的障礙,雖然一下子還不能解決,要慢慢來,但是總要逐步地解決。”

  “能下”是唯一出路。我們黨長期以來對干部實行“包下來”的政策,這有特定歷史原因。黨執政后,這一政策所帶來的干部數量多的問題日益突顯,又不能用簡單的辦法處理。鄧小平指出:“我們面前擺著這個難題,現在還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唯一的出路是要能下。這是一項很艱巨的工作。”他提出,首先是思想上要弄通,“要說服我們的干部,造成一種能下的空氣”。他指出:“問題倒還不全是待遇問題,解決待遇問題可以保留原薪原級,問題是職位要能下。”他提出要做好“勸說”的工作,根據不同情況採取相應辦法:“一批同志去擔任榮譽職務”﹔“一部分干部可以到下面去工作,替換一些下面的干部,讓他們回到生產中去,待遇不降低”。

  基層可先行先試。為穩妥推進干部“能下”,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試驗一下,先從基層做起”的思路。比如,支部書記當了兩屆后,就回到生產中去,生產隊長當了兩年又回去當社員,過一兩年又可以選他當支部書記或生產隊長。“相應地,在一個企業,一個學校,也可以採取這種辦法。”

  干部“能下”意義重大。鄧小平認為,干部“能下”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解決干部數量多的問題,它對干部是一個鍛煉。干部“要能領導人,又能被人領導”,“在被領導時還可以起個幫助領導的作用”,這“對於發揚民主有好處”。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長遠的角度,他強調指出,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大問題,要逐步從制度上,習慣上,風氣上,做到干部能上能下。

  要把管理和監督干部的經常工作好好地建立起來

  我們黨從一開始就重視黨內監督工作,1927年4月黨的五大設立了中央監察委員會。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於1949年11月決定成立中央及各級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1955年成立中央和地方監察委員會,1962年9月中共八屆十中全會通過《關於加強黨的監察機關的決定》,強化了監察委員會在黨內監督上的職責權限﹔但就黨內監督的形式而言,這一時期黨內監督更多採取運動的形式,在報紙刊物上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也是這一時期黨內監督的重要形式之一。鄧小平在這個講話中,有針對性地就加強干部監督作了闡述。

  干部監督要多渠道進行。鄧小平指出,對干部的監督包括黨的生活的監督、民主集中制的監督、黨員和群眾的監督、黨的監察制度的監督、組織部門對干部實行鑒定制度的監督。他特別強調黨的生活的監督,指出高級干部要過黨的生活,結合討論工作,做點批評和自我批評,“看看執行方針政策正確不正確,努力不努力,堅決不堅決”﹔對於一般黨員、干部,則應該經常過支部生活,過小組生活,接受黨的監督。

  干部監督要經常抓,不能單靠運動。鄧小平指出:“對干部中存在的問題,經常抓就容易解決,搞一次運動費力得很。”從管長遠管根本的角度,他強調要把管理和監督干部的經常工作好好地建立起來,把監察工作好好地加強起來,把干部鑒定制度恢復起來。

  干部交流是為了鍛煉干部、便利工作

  五湖四海、任人唯賢是黨的一貫主張。我們黨從建黨之初就重視干部交流。1943年2月中央軍委發布《關於部隊干部實行交流的指示》,推進干部上面與下面交流、前方與后方交流、軍隊與地方交流,干部交流開始走向制度化。1962年9月中共八屆十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有計劃有步驟地交流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的決定》,把定期交流干部作為干部管理工作的一項根本制度。鄧小平在這個講話中專門談了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義。

  干部交流要明確目的。鄧小平指出:“干部交流,並不完全是因為犯了錯誤才調動,有的是這個原因,有的不是這個原因,就是交流一下對干部有好處。”“干部交流,是為了鍛煉干部,便利工作,給各個單位、各級黨委創造一個好的工作條件。”

  干部交流有很多好處。鄧小平站在關心愛護干部、支持干部擔當作為的立場,對干部交流的意義作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從干部成長角度,他指出:“相熟的人搞到一塊太久了,語言聽習慣了,對事物的感覺就遲鈍了,考慮問題就馬虎了。”“有點新的語言,新的感覺,比較好。”“干部在這裡呆一呆,那裡呆一呆,接觸的面廣一些,知識也多一點。”他還從干部管理角度提出,對於一些單位和地方干部“因為合作不好,形成‘幾套馬車’”的現象,可通過干部交流的辦法來解決,一則“換個地方就可能合得來了”,二則也可以搞清楚合作不好是誰的毛病。

  干部的學習空氣要加強

  重視學習是我們黨寶貴的優良傳統和歷史經驗。中國共產黨的建黨興黨史,就是一部重視學習、善於學習、不斷學習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初,我們黨在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因而更加重視干部的學習。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廬山舉行中央工作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輪訓干部的決定》,提出要對全黨各級干部普遍進行一次輪訓,輪訓的內容包括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建設兩個方面,著重解決黨的建設和黨的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關於輪訓干部的決定》明確要求,必須貫徹學習理論和總結經驗相結合的方法,發揚民主,使干部在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政治空氣中自覺地進行思想檢查,落實“三不”要求,即不戴帽子、不抓辮子、不打棍子,貫徹執行“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原則。鄧小平作這篇講話時,有的地方已經完成輪訓,有的沒有完成。鄧小平對加強學習的問題談了自己的意見。

  干部學習要經常進行。鄧小平指出,干部學習,要學的東西很多,總的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他高度重視黨校在干部培養中的主陣地作用,說“黨校不經常辦會受到損失。一個時期我們沒有重視這個問題,變過去變過來”。鄧小平說,他贊同黨校既搞經常的黨校教育,又搞時間短比如“讀一讀書”或“集中議論一個什麼問題”的輪訓。

  從黨內政治生活的高度對待干部學習。干部學習不是一般的知識學習,它是一種自我修煉,其目的是為了純潔黨性、提升境界、煥發精神、增強本領。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檢查、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干部學習常用、有效的一種方法。鄧小平指出:“過去執行‘三不’有一定的缺點,就是隻有那個過去挨過批評要出氣的人才能出氣,而過去批評過別人的人,甚至他的意見是正確的,或者有正確的、有不正確的,他也不敢講,也不能講。隻能講這一方面的,不能講那一方面的。”對此,他強調,要全面貫徹執行“三不”方針,“說老實話,說錯了糾正”。
  《執政黨的干部問題》是鄧小平在我們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關於干部工作的一次系統思考,其蘊含的重要思想為新時代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啟示。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