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森
2020年12月18日08:09 來源:學習時報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后,黨中央決定立即恢復中央黨校,隨后各分局黨校、地方黨校隨之建立,並圍繞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軍事路線積極開展理論研究和干部教育工作,黨校在抗戰中逐漸成為全黨最高學府,為抗戰勝利提供了堅強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抗戰思想闡發的重要陣地
闡發統一戰線思想。1935年12月27日黨中央在中央黨校召開了一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毛澤東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批判了“左”傾關門主義錯誤,闡明了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共同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並強調黨和紅軍在這個統一戰線中的領導作用。這個報告完整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路線,不但極大地幫助學員加深了對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策略的理解,而且由此開了中央主要領導人來中央黨校講授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和理論問題的先河。
闡釋全面抗戰思想。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提出了一條全面的抗戰路線。中央黨校和各分局黨校對全面抗戰思想的教育和培訓,主要體現在對1937年8月中共中央陝北洛川會議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學習上,包括進行全國軍事的總動員、全國人民的總動員、改良政治機構、改善人民生活、維護抗日民族團結等十個方面,是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具體化。黨校通過對十大綱領的深入闡釋和教育讓黨的干部看到了共產黨人在抗戰中的責任與使命,認清了國民黨片面抗戰的本質和危害。
宣傳持久抗戰思想。《論持久戰》的思想雖然不是首先在黨校闡發,但它是中央黨校軍事培訓的主要教材,是持久抗戰思想的深入闡發地。1938年毛澤東撰寫的《論持久戰》發表后,隨即列入了中央黨校和各分局黨校形勢分析和軍事培訓的主要課程。黨校通過對《論持久戰》的深入剖析和培訓,使廣大黨員干部對當時國內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謬誤有了科學的認識,堅定了持久抗戰和抗戰必勝的信心。
抗戰骨干培育的重要熔爐
培養了大量的政工干部。中央黨校和各分局黨校把組織、宣傳、統戰、職工、青年、婦女、兒童工作等都納入黨的工作培訓范疇,全面提升黨的干部政治工作能力。為了做好白區的統戰工作,中央黨校在1936年6月西遷寶安后就開始著手增設白區工作班和白軍工作班,專門訓練到國民黨統治區和國民黨軍隊中開展黨的抗戰思想特別是統一戰線的思想宣傳。中央黨校加大了黨建課程開發力度,開設了“黨的基本組織原則”“組織工作與領導方法”等課程,增強了黨校學員黨的意識與黨性修養。
培養了大量的民族干部。為了加大對少數民族干部的培訓力度,中央黨校和各分校專門開設了少數民族干部培訓班。中央黨校還把紅軍經四川西康時帶來參加革命的少數民族青年編入培訓班學習。少數民族干部通過黨校培訓,提高了文化素質,端正了科學認識,提升了抗戰本領。
注重開展軍事訓練。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軍事訓練是當時黨校的一門重要課程,不管哪種班次,軍事課都是必學課程。學員天天出操,還要輪流站崗,基本上都過著軍事生活。軍事課除了講授游擊戰爭外,還要學習各種軍事動作,學會用步槍。同時還夾雜著軍事訓練,有時夜間緊急集合,到外地打“野戰”實習,對學員進行制式教練和作戰訓練。除此之外學員還要學習進攻、防御、偵察等課目。
抗戰共識凝聚的重要平台
凝聚抗日的思想共識。黨校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理論傳播、理論爭鳴的重要舞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推動力量。黨校的整風運動,旗幟鮮明地反對形式主義,推動了實事求是校訓在黨校的貫徹落實,端正了廣大黨員干部的世界觀,統一了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黨校的教育培訓,充分宣傳了共產黨人的抗戰理念、抗戰思想、抗戰策略,逐漸成為指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斷取得抗戰勝利的強大思想武器。
凝聚抗日的政治共識。黨校開展的抗日形勢教育、統一戰線教育等,一方面逐漸打消了黨內對建立統一戰線特別是國共合作的困惑和質疑,使黨的抗戰的政治主張成為了黨內共識,其中敵后根據地“三三制”政權的廣泛建立和減租減息運動的順利開展就是很好的例証。另一方面,黨校也是國民黨認識中國共產黨、了解黨的抗日思想的重要窗口。1937年5月下旬,國民黨派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西安行營考察團到達延安,他們考察了抗日軍政大學、中央黨校和紅軍部隊,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和延安各界群眾要求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願望和誠意,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國共合作的步伐。
凝聚抗日的社會共識。中央黨校和各分校培養的骨干被指派到抗戰力量相對薄弱的地區,具體指導和培養了大量基層干部,宣傳了黨的抗日思想和抗日策略,抗日的征兵隊、運輸隊、宣傳隊大量涌現,抗日的兵源、糧源、財源不斷擴充,呈現出社會各界踴躍參與抗戰、支援抗戰的良好局面。另外,黨校也成為國際友人、國際社會了解黨的抗戰主張的窗口。1936年美亞小組訪問延安,訪問團成員參觀了中央黨校,通過考察、訪談,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民族與國家危亡之際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並把黨的全面抗戰和統一戰線思想向國際社會傳遞,為中國共產黨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奠定了良好的輿論基礎。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