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以順
2020年12月23日0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縱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於10月將南方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抗戰期間,新四軍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真正成為華中抗戰的中流砥柱,正如毛澤東評價的一樣,新四軍是“華中人民的長城”。
新四軍組建后,按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開赴華中敵后進行抗戰。這個地區人口稠密、資源豐富、交通發達,又是日偽軍指揮中樞所在地。新四軍在此地開展敵后游擊戰爭,沉重地打擊了日軍,起到了據局部而扼全局的作用,挫敗了日軍“以戰養戰”的企圖。特別是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新四軍成為華中抗戰的主力軍。在新四軍挺進華中前,日軍在南京、蕪湖、鎮江一帶隻駐有兩三個聯隊。新四軍東進后,日軍增加到3個師團﹔武漢失守后,日軍又增加2個師團。當時,華中日軍共有13個師團、3個獨立旅團。新四軍在武漢、黃岡、黃陂地區抗擊了日軍第六師團﹔在南京、鎮江、高淳、巢縣地區抗擊了日軍第十五師團﹔在鄂中漢川、雲夢、潛江地區抗擊了日軍第五十八師團﹔在上海、鎮江段京滬沿線抗擊了日軍第六十師團﹔在蘇中阜寧、寶應、江都、海門地區抗擊了日軍獨立第十二旅團﹔還有幾個日軍師團和2個獨立旅團為新四軍和國民黨軍隊共同抗擊。在抗戰期間,新四軍共對日偽軍作戰2.46萬余次,斃傷日偽軍29.37萬余人,俘日偽軍12.42萬余人,另促成5.4萬余日偽軍投誠、反正。新四軍自身傷亡8萬余人,其中,團職以上烈士350人。
在華中地區,新四軍先后創建了蘇中、淮南、蘇北、淮北、鄂豫邊、蘇南、皖江、浙東等8塊抗日根據地,建立38個行署、20多個專員公署、164個縣民主政府。這些根據地位於中國最富饒的中東部,涉及蘇、浙、皖、贛、鄂、豫、湘7省,面積約25.3萬平方公裡,人口約3420萬。新四軍在抗日戰爭中也不斷發展壯大,到1940年,新四軍已從集中改編時的1萬多人發展到9萬多人。1941年雖遭皖南事變的嚴重挫折,但新四軍堅持下來,克服困難仍有發展。到1943年底,新四軍增長到16萬人﹔到抗戰勝利時,新四軍主力部隊已發展到21萬余人,地方部隊達9.7萬余人,民兵、自衛隊達96萬余人,成為日軍無法逾越的銅牆鐵壁。在大反攻中,新四軍各部隊共解放縣城52座,攻佔敵據點1381個。
在抗日戰爭中,新四軍對國民黨正面戰場起了配合作用。全國抗戰初期,國民黨正面戰場是主要戰場,對於抵御日軍的瘋狂進攻起了重要作用。新四軍“擔負著配合主力、配合正面、配合戰役、配合會戰的偉大任務”,成為“吸引敵人、扼制敵人的鐵手”。在1938年徐州、武漢會戰期間,新四軍活躍在華中敵后戰場,從戰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的正面戰場,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比如,為配合武漢保衛戰,新四軍江北部隊積極破壞安(慶)合(肥)公路,擊毀日軍百余輛汽車,使日軍的軍需物資運輸遭受困難,延緩了日軍佔領武漢的進程。僅在這一年,新四軍挺進大江南北,廣泛開展游擊戰爭,連續進行大小戰斗280余次,斃傷日偽軍3200余人,俘虜600余人,擊毀汽車180余輛,顛覆火車2列,毀壞橋梁90余座,嚴重威脅了敵人的交通線和指揮中心,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鼓舞了敵后軍民的勝利信心。1941年初,新四軍第四師、第五師有力地牽制了向豫南國民黨軍進攻的日軍。同年的鄭州戰役和湖北的侏儒山戰役等,新四軍都主動配合國民黨戰場,展開了對敵攻勢。1943年春,日軍對蘇北國民黨韓德勤部發動進攻時,新四軍第三師捐棄前嫌,在戰前和戰役過程中,積極配合作戰,掩護韓部突圍轉移,使日軍的進攻不得不在短短的4天內草草收場。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戰場。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后,新四軍最多的時候迫使16萬日軍和23萬偽軍困守華中佔領區而不能脫身。再加上八路軍和全國抗戰軍民的英勇奮戰,中國戰場一直牽制著日軍近30個師團、最多時達40個師團,共100多萬以上的兵力,牽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北進”力量,使蘇聯得以集中力量在西線打敗德國法西斯,為全世界人民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條件﹔也推遲和限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南進”計劃和范圍,有力地支援了英美盟軍在太平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上的作戰,為盟軍逐步取得戰略主動權贏得了時間。同時,新四軍在控制區內,還營救美軍飛行員11批次、23人,為此,新四軍5人犧牲,多人負傷。
在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為國民黨軍和盟軍提供了游擊戰爭的經驗。曾經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秘書的程思遠在他的回憶錄中說:1939年7月6日,指揮徐州會戰的李宗仁因舊創復發回武漢治療。時在武漢的周恩來設宴招待他。“李在席間對新四軍在津浦線南段附近英勇作戰甚為嘉許。”后來,“在頒發武漢會戰計劃時,根據津浦線南段的經驗,要求各部隊在進行陣地戰、運動戰的同時,開展大規模的游擊戰,以牽制日軍,消耗敵人有生力量。”
1939年3月10日,葉挺、項英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呈送了一年來工作報告和《對敵作戰說明書》。5月10日,軍政部部長何應欽批示:“此報告頗有價值,可供我軍戰術研究之資料。如軍令部無此同樣之報告,可將此全份送軍令部。”6月6日,軍令部次長劉斐批示:“報告內容依據實戰經驗得來,可供我游擊各部隊之參考,擬摘要列入教令。”6月7日,蔣介石致電葉挺、項英:“三月十日工作報告暨說明書均悉。所陳各節頗有見地,已令擇列教令,以供我游擊各部隊之參考。”
新四軍的游擊戰經驗還傳播到國外,成為盟軍在敵人后方堅持對日作戰的借鑒。全面抗戰初期,在美國駐華大使館任情報官員的卡爾遜到過中國的許多戰場。1940年夏秋之交,他到皖南訪問了新四軍軍部等。他對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十分贊賞,多次向羅斯福總統建議美國應援助八路軍、新四軍。1942年以后,卡爾遜參加太平洋戰場作戰。他指揮的第二突擊支隊,運用八路軍、新四軍的游擊戰經驗,開展島嶼游擊戰,成功地襲擊了馬金島。1942年5月19日,菲律賓人民抗日軍中的華僑組成“四八支隊”,意在以新四軍、八路軍為榜樣,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當初,對於菲律賓的島嶼能否開展抗日游擊戰爭,曾有激烈的爭論。他們學習新四軍、八路軍的經驗,分析菲律賓的具體情況,認為島嶼雖受地域限制,但多山地、森林,依靠人民的支援,完全可以打游擊。從此,“四八支隊”轉戰14個省和馬尼拉市,進行大小戰斗200余次,共殲敵2000余人。“四八支隊”也從52人發展到700余人。
此外,新四軍還創造了許多適應作戰地區特點的作戰方式和手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戰略戰術,積累了豐富的人民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的實踐經驗。比如,創新和發展了游擊戰爭理論,提出和開拓了大兵團作戰理論等等,為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原載:《黨史縱覽》2020年第9期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