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龍
2020年12月24日08:18 來源:人民政協報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后,華中敵佔區被中國抗日軍民相繼收復。但盤踞在江蘇高郵、邵伯一帶的日偽軍,在國民黨頑固派的指使下,依靠堅固的防御工事,拒絕向新四軍繳械投降。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決定集中15個團兵力,向駐高郵日偽軍發起攻堅戰。
粟裕將作戰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新四軍第七縱隊和蘇中軍區部隊從南面攻打邵伯及揚泰線上的日偽據點,控制國民黨軍北援通道——運河大堤,並以第八縱隊肅清高郵外圍﹔第二階段,以第八縱隊從北面向高郵發動總攻,全殲守敵,以第七縱隊及蘇中軍區部隊堅決阻援,並相機殲滅揚泰線增援日偽的國民黨軍。蘇中地方政府專門成立支前總后勤部,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支前,為部隊提供物資,幫助運送彈藥,先后調集民船500余隻、民工1.5萬余人,組織民兵3000余人直接參戰,運送糧草7.5萬余噸,有效保障戰役的順利實施。
12月19日夜7時,新四軍在南北40公裡、東西20公裡的戰場上同時發起攻勢。粟裕親到一線指揮作戰。第七縱隊從北、東、西三面發起猛攻,戰至20日中午,除東門的淨土寺塔外,高郵城外圍據點均被清除。21日,新四軍攻克了邵伯等日偽據點,切斷了高郵城日偽軍的退路,在邵伯、丁溝一線構成對揚州、泰州國民黨頑固派的防線,並為打援准備了良好的戰場。22日清晨,粟裕來到高郵城外東北角的村子,與八縱司令員陶勇一同勘察了高郵城外地形,進一步作了詳細的作戰部署。
在高郵外圍據點被清除后,新四軍一面積極做好攻城准備,一面大力開展政治攻勢,採用話筒喊話、放日本歌曲、挂勸降標語、用風箏和迫擊炮發放傳單等方法,特別是敵工部的同志和日本籍戰友宮本、“日本反戰同盟”“朝鮮獨立同盟”的幾十位同志來到前線,用日語勸降,高聲宣讀日本天皇投降詔書,播放日本人民十分熟悉的《思鄉曲》……這情理交融的勸說、幽怨柔和的曲調,漸漸攻破敵心理防線,敵士氣明顯低落,有日本士兵偷偷溜出城,向新四軍投誠。
發動攻城的動員會是在高郵東邊的一個村子裡召開的。會上,粟裕發布作戰命令,張鼎丞進行戰斗動員。12月25日夜,攻城突擊隊在炮火支援下,冒雨從西北、東、南三個方向猛攻,戰士們利用老百姓送來的棉被,裹著方桌當作“土坦克”,強行越過開闊地,一部以雲梯登城突破,與守軍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打退敵軍的多次反扑,擴大了突破口。很快,新四軍主力登上城牆,與敵人進行白刃格斗。經7小時激戰,偽軍被全殲。26日凌晨,新四軍攻進日軍指揮部,日軍殘部頓時繳械投降。同時,由揚州北援的國民黨頑固派也被擊退。戰斗結束后,國民黨以為高郵城還未克復,為給日偽打氣,派飛機飛抵高郵上空,空投了大批糧食武器,被新四軍悉數繳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