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組織的力量和智慧

李忠杰

2021年01月12日08:18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組織的力量和智慧

  中國共產黨成立時,隻有58名黨員,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時,發展到448萬名,到2019年12月31日,已達到9191.4萬名。為什麼100年來黨能如此快速地發展壯大?為什麼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有巨大的能量和韌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組織。組織就是力量,組織蘊含著豐富的治黨治國大智慧。

  黨的一大在討論黨的性質問題時,曾經圍繞一條關於組織問題的規定發生過爭論。

  一種意見認為,黨要有嚴密的組織,要有中央,能指揮各個小組,要有紀律,要有民主集中制,反對自由聯合。

  另一種意見不贊成組織嚴密的、戰斗的工人政黨,認為用不著什麼中央、紀律,發展黨員不可限制太嚴,隻要信仰馬克思主義就夠了。至於黨員是否實際參加黨的組織和擔負一定工作,是無關緊要的。

  當然,也有一種意見,主張黨的組織採取中央集權制,黨應絕對命令黨員,實行軍隊般嚴格的紀律。

  經過討論,大多數代表都同意第一種意見,決定建立嚴密的戰斗的工人政黨,應該像布爾什維克黨那樣,反對和抵制無政府主義思潮,而決不能將黨建成鬆散軟弱的學術研究團體。

  最后,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規定了嚴格的入黨手續,要求“凡有黨員五人以上的地方,應成立委員會”,從而將黨員嚴格地置於黨的組織之內,並以嚴格的紀律相約束。

  到1927年,由黨的五大授權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明確規定:“凡承認本黨黨綱及章程,服從黨的決議,參加在黨的一定組織中工作並繳納黨費者,均得為本黨黨員。”

  這條規定此后一直延續了下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組織建設的一條重要規矩。

  無獨有偶,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之初遇到的這個問題,其實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早有先例。

  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即蘇聯共產黨的前身,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代表對章程的一個條款出現不同意見,以列寧為首的一派主張黨員必須參加黨的一個組織。以馬爾托夫為首的一派認為不需要參加。列寧的意見沒有被通過。但在隨后選舉火星報編委時,列寧一派變成了多數,於是就形成了聞名於世的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兩大派別。

  到1905年,黨章才按列寧的意見作了修改。此后,這一條款不僅成為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組織規范,而且在共產國際成立后,進一步成為世界上所有共產黨的共同規范。

  為什麼一條規定如此重要,甚至在黨的組織建設中延續了百年之久而沒有改變?根本的原因就在“組織”二字上。

  阿基米德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把地球翻轉過來。”列寧套用這句話說:“給我們一個革命家組織,我們就能把俄國翻轉過來!”列寧做到了。而我們中國共產黨,實際上也把中國給翻轉了過來。靠的什麼?原因很多,但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組織。

  組織,是人類賴以共同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作為一種群體凝聚力量、發揮作用的奧秘所在。中國共產黨從籌備開始,就建立了自己的組織。黨從事革命活動的一個重要起點,就是到工廠去、到農村去、到鐵路去、到煤礦去、到兵營去、到一切有群眾的地方去,建立黨的組織、群團組織和其他各種外圍組織。

  1922年,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先后到安源開展工人運動,首先就是建立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把工人組織了起來。隨后,在當年9月,發動了著名的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並取得了勝利,充分顯示了組織起來的力量。

  黨有組織,團有組織,工會有組織,農會也有組織﹔地方有組織,軍隊有組織﹔工廠、礦山有組織,商店、書店有組織﹔甚至敵人的心臟裡都有共產黨的組織,敵人的監獄中也有黨的組織。

  1933年5月,陶鑄在上海被捕,先后被關押在上海公安局和南京中央監獄。在獄中,他和其他同志建立了秘密黨支部,自己任支部書記,通過黨組織團結難友,與敵人周旋和斗爭,鼓舞獄中同志保持革命者的氣節。

  中國共產黨通過制定黨章、規范組織,將黨建成了一支打不爛拖不垮的力量。從1921年至1949年4月南京解放的28年間,南京地下黨組織曾經8次遭到敵人殘酷破壞﹔113名主要負責人中,32人先后英勇犧牲,任職時間最短的一任市委書記,到任7個月就在雨花台英勇就義。但是,每一次被破壞之后,黨組織又都頑強地恢復重建了起來。解放戰爭時期,以陳修良為書記的南京市地下黨組織,在國民黨核心區開展秘密工作,與國民黨斗智斗勇,配合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勇氣和智慧。

  許許多多的共產黨人,當組織被破壞后,或部隊被打散后,一個普遍和頑強的信念,就是找到組織。“找組織”成了共產黨人的一句口頭禪。

  組織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智慧。如何把最初的幾十人、幾百人、幾千人、幾萬人乃至后來的幾百萬人、幾千萬人組織起來,是一門大學問,充滿了政治、組織、理念、方式、方法上的大智慧。

  構建一套什麼樣的組織體系?從建黨開始,黨就設計和確定了初步的組織結構。到1927年黨的五大時,將黨的組織系統劃分為全國、省、市或縣、區、生產單位五級。之后,逐步改進、完善,到今天,形成了從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到基層組織一整套科學嚴密的體系,把數千萬黨員組織得井井有條,無一疏漏。

  用什麼原則指導組織的建設和活動?這個問題關系著黨的性質。我們黨很早就接受了列寧的民主集中制思想。1927年民主集中制正式寫入黨章,此后逐步成為黨的根本組織原則。現行黨章明確規定了民主集中制的6條基本原則,每一條原則都蘊含著處理各種復雜問題的智慧。

  黨的組織形式和活動方式既有嚴格規范,又有發展創新。改革開放以來,這種形式和方式日益豐富和嚴密。許多地方都廣泛運用了網絡的形式,建立起網上支部,開展網上學習。

  在政府機關、群團組織和其他各種社會組織中,黨員怎樣組織起來並發揮作用?這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曾經是一個大難題。但我們黨早在1924年就創造了一個“黨團”的方式。七大將“黨團”改稱“黨組”。此后,黨組作為一種特定的組織形態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又對黨組作了進一步的規范。

  在龐大和嚴密的組織體系下,如何加強黨的組織自身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防止犯這樣那樣的錯誤,更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和挑戰。歷史上有過很深刻的教訓,我們黨也進行過各種思考和探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說:“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去實現。”“要健全黨的組織體系,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認真研究和總結黨的組織建設的經驗,對於豐富我們這個百年大黨治黨治國的大智慧,是非常有益的。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