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泉江 蘇莉
2021年01月15日08:17 來源:湖南日報
【銘刻】
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制定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第一次明確地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李達、蔡和森、羅章龍等湖南籍代表出席會議,在黨的戰略方針重大轉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追尋】
上海市靜安區老成都北路7弄30號(原南成都路輔德裡625號),是典型的石庫門裡弄住宅建筑。當年這裡是中共中央局宣傳主任李達的寓所,如今,這棟古朴典雅的建筑已成為歷史見証。
時間回到99年前。1922年7月16日傍晚,一群年輕的共產黨人又聚在一起,在這裡召開了黨的歷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中共二大。
“由於與會代表的原始資料至今存世的很少,12名代表的具體名單,給黨史研究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省委黨史研究院副院長王文珍告訴記者,根據中國中共黨史學會編撰的《中國共產黨歷史重要會議辭典》對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辭條描述記載:“出席大會的有中央局成員、黨的地方組織的代表和參加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后回國的部分代表,他們是陳獨秀、張國燾、李達、楊明齋、羅章龍、王盡美、許白昊、蔡和森、譚平山、李振瀛、施存統等12人(尚有一人姓名不詳)”。
“12位代表中能夠確定的有李達、羅章龍和蔡和森3位湖南人。”王文珍告訴記者。
中共二大在黨史上承前啟后,誕生了許多“第一”:第一次提出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公開發表《中國共產黨宣言》,制定了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一次提出黨的統一戰線思想——民主聯合戰線的思想……
“從黨的一大確定直接搞社會主義革命,到二大確定首先進行民主革命,然后再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這是黨的戰略方針的一次重大轉變。”在王文珍看來,作為佔會議代表1/4的湖南人,在中共二大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蔡和森,在中共二大會中和會后,為黨的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宣傳,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作為提出“中國共產黨”名稱的第一人,蔡和森雖然沒有參加中共一大,但他的建黨思想和建黨活動,使他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共二大召開的前一年,蔡和森和其他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一起回到中國,同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回國之后,蔡和森留在上海,在中共中央從事黨的理論宣傳工作。在中共二大上,蔡和森參與起草二大宣言,為制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作出了貢獻,並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中共二大明確蔡和森接替李達負責黨的宣傳工作,並決定將《共產黨》月刊停刊,新出一種報紙為黨中央機關報,由蔡和森負責籌備。1922年9月13日,第一個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周報在上海創刊發行,每星期三出版,十六開四版,以政論、時評為主,蔡和森擔任主編。
其間,蔡和森積極和陳獨秀、馬林等人協商,制定了《向導》的宣傳宗旨和編輯方針。同時,他領導編輯部為《向導》精心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欄目,不僅參與寫稿、組稿、改稿、編排、校對等工作,還廣泛約稿,認真審稿。
從1922年9月到1925年10月,蔡和森擔任了3年多的《向導》主編,共主編了116期。經過蔡和森等人不懈的努力,《向導》的社會影響日益擴大,對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綱領等進行了有力宣傳。
【感言】
從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一批心懷遠大理想的共產黨人推動這個年輕的政黨邁出了承前啟后的關鍵一步,在黨的歷史上誕生了多個“第一”。百年后的今天,這種自我革新的勇氣、與時俱進的追求,仍是我黨永葆生機的力量源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