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新四軍和鐵軍精神

葉茂樓

2021年01月18日08:13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新四軍和鐵軍精神

  新四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裝,又被稱為“鐵軍”。新四軍的浴血奮戰史就是我們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的歷史,新四軍將士用鮮血和生命凝聚成的鐵軍精神,閃耀著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光芒。

  聽黨指揮、對黨忠誠是鐵軍精神之魂

  因黨而生、為黨而戰、向黨而強是黨領導下人民軍隊的重要特征。在新四軍發展壯大的歷程中,經歷過無數次重大事件的考驗。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勝利還是挫折,他們聽黨指揮、始終如一,對黨忠誠、永在心中。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在項英和陳毅的領導下,留在南方八省的紅軍和游擊隊緊緊依靠群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在戰略上配合紅軍主力的行動。南方三年游擊戰,各游擊區均遭到嚴重摧殘,剩下的部隊依托高山叢林與敵人戰斗、周旋,有的部隊隻剩下二三百人,又長期與中央失去聯系,但他們對黨的信念、對黨的忠誠矢志不渝。1937年,國共雙方達成合作,他們聽從黨的指揮,迅速下山集結,不計前嫌,與社會各界結成了最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

  皖南事變后,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幸存的新四軍沒有以牙還牙、血債要用血來還,而是聽從黨的指揮,為了抗日的大局,毅然開赴蘇北,繼續高舉抗日救國的大旗,避免了國共兩黨的進一步沖突。抗日戰爭結束后,以黃克誠為師長的新四軍三師堅決聽從黨的指揮,跋涉千裡,奔赴東北戰場,搶佔了戰略上的先機,為解放東北奠定了基礎。其余的部隊開赴山東戰場,為奪取淮海戰役的勝利作出貢獻。隨即大軍南下,跨過長江,繼續為解放全中國而奮斗。可以說,一部新四軍的歷史就是一部聽黨話、跟黨走,為黨舉旗、對黨忠誠的歷史。

  為民服務、無私奉獻是鐵軍精神的重要內核

  為人民幸福而奮斗是新四軍不懈的追求。陳毅曾深情地說:“人民乃我軍之父母,我軍乃人民之衛士,故我軍雖臨萬難,信心堅定,始終如一。”新四軍在近十年的征程中,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為民族謀解放,他們是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模范實踐者。

  從1938年3月起,新四軍各支隊先后挺進敵后,義不容辭地擎起民族抗日的重任,帶領廣大人民群眾保家衛國,與日偽展開殊死搏斗。他們在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徹底改變了基層面貌,實現了人民的民主權利,維護了人民利益。新四軍和新建立的地方民主政府時刻關注人民利益訴求,關心民眾疾苦。堅持一手開展武裝斗爭,一手推進經濟社會建設,努力解決廣大群眾迫切希望解決的難事大事。上個世紀40年代,“黑熱病”在蘇北流行,病死率極高,新四軍三師醫務人員冒著被傳染的風險,深入到群眾家中,治愈了黑熱病人,阻斷了疾病傳播。

  在抗日烽火的艱難歲月,新四軍之所以能攻克各種艱難險阻,打破重重包圍封鎖,並不斷地發展壯大,說到底,是他們始終相信和依靠人民,始終關心和服務人民,與人民群眾保持了血肉聯系,從而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和支持。

  英勇奮斗、果敢擔當是鐵軍精神的重要表現

  新四軍英勇奮斗、果敢擔當,敢打勝仗、能打勝仗,充分體現了人民軍隊守初心擔使命,履行職責的必然要求。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正面戰場兩軍對峙,敵后戰場轉為抗戰主戰場,新四軍成為華中抗戰的主力軍之一。在無遮無擋的水鄉湖蕩,新四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用最簡陋的武器,以血肉之軀,在日、偽、頑軍內外夾擊中縱橫馳騁。

  全面抗戰期間,新四軍同日偽軍進行了激烈的浴血奮戰,共作戰2.46萬余次,擊斃日偽軍29.37萬人,俘日偽軍12.42萬余人,還有5.4萬余日偽軍官兵投誠、反正。新四軍也付出了重大的犧牲,共傷亡指戰員8.2萬人,其中團級或相當於團級以上干部328人,葉挺、項英、袁國平、周子昆、彭雪楓等一批軍隊的高級將領為了人民的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新四軍的歷史上,曾涌現出許多英雄的團體,如劉老庄連、老虎團、鐵錘子團、大胡庄連、朱家崗英雄小鬼班、沙家浜連、浙東海防大隊等。新四軍將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堅守了初心和使命擔當,他們是一支“消滅不了的”英雄部隊。

  新四軍的“鐵軍精神”是在險惡又復雜的環境裡磨練出來的,是在殘酷的戰爭中頑強拼搏和英勇善戰中打出來的。抗日戰爭中的新四軍之所以被譽為“鐵軍”,就是因為勇猛頑強、英勇善戰、所向披靡的鐵的擔當。戰爭年代,他們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御,或是穿插迂回,總是能沖在前、戰在先、人在陣地在,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紀律嚴明、作風優良是鐵軍精神的重要基石

  鐵的紀律是軍隊勝利之本。新四軍從建立之初就把鞏固紀律、反對腐敗、純潔隊伍、勤政為民作為自身建設的重點,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1943年初春,日軍對鹽阜地區進行第二次大規模“掃蕩”,黃克誠師長率領主力撤到外圍作戰。一天,他率領部隊趁黑夜越過敵人的封鎖線,挺進益林大東庄。剛進村,黃克誠就下令:“一不准敲群眾家門,二不准動群眾的一草一木,三不准大聲喧嘩、驚醒群眾。”戰士們就分散到群眾房前屋后和草堆宿營。當時,北風呼嘯,天寒地凍,黃克誠的妻子還帶著一個不滿周歲的孩子,他也不敲群眾家的門,就在草堆旁過了大半夜。第二天,戰士們的衣帽上全是霜花,村民們開門出來一見這樣的情景,十分感動。

  無規矩不成方圓。早在1938年6月,新四軍軍部在行軍途中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就確定了戰時政治工作的方針、任務、制度與領導方式等基本問題,要求部隊充分尊重群眾意願,堅決實行不拉夫、不收款、不擾民的“三不”政策。同時,軍部還對紅軍時期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進行了修改,制定新的“三大紀律、六項要求和十項注意”,發布了一系列條例、布告、紀律、軍規、制度、守則、公約,形成了一整套教育、監督、預防、懲處並重的廉政建設制度體系。1942年,新四軍蘇中分區交通站站長陳新因私賣公家的一條棉褲,被軍直黨委開除黨籍﹔1943年5月新四軍五師三十八團的一個連長因貪污6元錢被繩之以法。令行禁止、秋毫無犯的鐵的紀律,成為凝聚黨心民心軍心的堅強力量,成為新四軍戰勝艱難險阻的強大武器。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