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匯聚起大革命的滾滾洪流(崢嶸歲月)

——聆聽三大的歷史回響

本報記者 禹偉良 卞民德 賀林平 姜曉丹

2021年01月20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共中央機關舊址春園。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供圖

  中共三大通過的決議案及宣言。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供圖

  中共三大通過的青年運動決議案。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供圖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外景。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供圖

  紅磚外牆,白色立柱,門樓上標記其建造年份的“1922”依然醒目……歷經近百年風雨,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恤孤院路的老洋樓——逵園,風貌依舊,還添了新擺設。

  幾位80后海歸青年,在這裡合伙創辦藝術館。不時有年輕人慕名而來,品味愜意的休閑時光。若能看到這一幕,98年前聚集在逵園對面一棟二層小樓裡的那群青年,應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這裡召開,可以考証出姓名的代表平均年齡29.8歲。“我們的使命,是以國民革命來解放被壓迫的中國民族……”翻開《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宣言》,字裡行間,依然可感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的堅守、對使命的擔當。

  “黨的三大是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創建時期進入大革命時期的裡程碑式的大會。”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曾慶榴說,此后,隨著國共合作的實現,以廣州為中心,匯集全國革命力量,一場以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封建軍閥為目標的革命運動,似滾滾洪流席卷中國大地。

  篳路藍縷

  逵園對面,就是中共三大會址遺址廣場。廣場中間大理石牆上,“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和“全中國國民革命者聯合起來”兩行大字簡約庄重。石碑下方,是被玻璃覆蓋的長方形凹槽,其下可見一些會址的建筑遺跡。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在萌芽時期即被斥為‘過激主義’,被視為‘洪水猛獸’,遭到中外反動派的聯合壓迫,以致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就不得不處於秘密狀態,以后更長期受到嚴厲的迫害和血腥鎮壓。這種極端嚴酷的環境,是中國其他政黨很少遇到過的。”曾慶榴說,中共三大選址廣州以及中共中央從上海遷至廣州,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廣州是孫中山革命活動的大本營,社會環境相對寬鬆。

  代表們到廣州開會,也並不容易。“那時,中國共產黨成立才兩年,黨的經費很困難。有些同志去開會,隻好自己掏腰包。”中共三大代表、曾任國務院參事的徐梅坤生前回憶。

  “出席這次代表大會的代表有: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陳潭秋、瞿秋白、張太雷、譚平山、向警予、鄧中夏、項英……”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館長朱海仁介紹,“完整的參會代表名單尚未發現,目前可查實姓名的有38位。”

  參會代表來自全國各地,既有工人,也有知識分子,並首次出現了女性,代表全國420名黨員。他們當中最年長者46歲,最年輕者21歲。

  “由於大會當時是秘密召開的,加上會址建筑在抗戰期間被日機炸毀,史籍和檔案又均無記載,會址位置一度是個謎。”朱海仁說。

  徐梅坤曾受邀去實地察看。當經過門樓上刻有“1922”字樣的逵園時,老人的記憶閘門頓時被開啟。他說,這幢洋樓正對著會址,開會期間,天天都看到它門樓上的“1922”,所以印象特別深刻。“對初步確定的會址位置,2006年採用考古勘查的方法,終將其舊址、原貌調查落實清楚。”朱海仁說,本著原址保護的原則,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在舊址旁邊落成。

  艱辛探索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正確地結合起來,這是一項前人沒有遇到過的缺乏現成經驗的艱巨工程,需要有一個摸索的過程。”曾慶榴說,黨的二大在全中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黨的二大以后,為了實現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建立革命的統一戰線,已經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緊迫的課題。

  黨的三大的中心議題是討論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問題。

  陳獨秀代表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向大會作了工作報告,著重說明了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依據和過程。

  與會代表展開了熱烈討論。“毛澤東等多數同志認為,為了實現國共合作,共產黨員可以以個人資格加入國民黨。”徐梅坤生前回憶。

  “黨的三大充分發揚民主,有指名道姓的批評,也有自我批評。”曾慶榴說。

  最終,會議通過了《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保持共產黨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的獨立性。

  “大會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在分析中國社會矛盾和明確中國革命性質的基礎上,正確解決了建黨初期黨內在國共合作問題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統一了全黨的認識。”曾慶榴說。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也是黨的三大上討論較多的問題之一。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組織都以主要精力從事工人運動。從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形成高潮。然而,1923年2月7日,京漢鐵路罷工工人遭到軍閥殘酷鎮壓。

  曾慶榴說,“二七慘案”使新生的中國共產黨進一步認識到:要戰勝強大敵人,僅僅靠工人階級孤軍奮戰是不夠的。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副館長黎淑瑩介紹,毛澤東在會上發表了重要意見,強調了農民問題的重要性,並受大會指派主持起草《農民問題決議案》。“會議通過了黨史上的第一部《農民問題決議案》,表明我們黨開始認識到農民問題在中國革命中的重大意義。”

  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綱草案》寫道:“至於農民當中國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佔非常重要地位,國民革命不得農民參與,也很難成功。”

  如今,呈現在參觀者眼前的一份份珍貴史料,恰是新生的中國共產黨成長的見証。

  浴血新征

  “通過決議后,全體代表到黃花崗烈士墓舉行悼念活動……由瞿秋白領著大家唱會議期間剛學會的《國際歌》。之后,宣布會議閉幕。”徐梅坤生前回憶。從黨的三大開始,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上奏唱《國際歌》成為延續至今的傳統。

  黨的三大的歷史回響,在風起雲涌的大革命中經久不息。

  會議結束后,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國民黨改組,同時組織動員共產黨員、革命青年加入國民黨。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在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以廣州為中心,革命力量從四面八方迅速匯集,很快開創了一個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新局面。”黎淑瑩介紹,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到創辦黃埔軍校,國民革命思想由南向北,在全國范圍內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廣泛傳播。

  出席黨的三大的代表中,有18人犧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奮斗征程中。金佛庄就是其中一位。“眼見國家將亡,不應徒作書生,默默以終也。”1926年12月,為分化瓦解北洋軍閥孫傳芳部,他假扮商人,乘船從九江東下,計劃潛入滬、杭等地策劃浙軍等部起義。不料行蹤被泄露,船到南京下關碼頭即被捕,隨即被殺害於南京,時年29歲。

  李大釗、張太雷、鄧中夏、阮嘯仙……一個個閃著光輝的名字,鐫刻在中國革命的歷史豐碑上。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踐行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大革命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黨的組織得到迅速發展。黨的三大召開時,全國黨員僅420人﹔黨的五大召開時,全國黨員已增長到57967人。除新疆、青海、貴州、西藏、台灣外,全國都建立了黨的組織或有了黨的活動。

  眼下,會址紀念館正在封閉擴建。朱海仁說:“今年‘七一’,它將以嶄新的面目開門迎客。”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20日 06 版)

(責編:曹淼、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