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從“四史”學習中汲取奮斗力量

鄧雙全

2021年01月21日08:4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從“四史”學習中汲取奮斗力量

  讀史胸翻海。20世紀20年代,是一個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年代,是一個無數仁人志士投身革命洪流、不懈奮斗的年代。從1924年1月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中國革命掀起嶄新的歷史篇章。在短短兩年間,國共兩黨合作創建了黃埔軍校,建立了革命軍隊,成立了國民政府,進行東征和西征,實現了廣東與廣西的統一,鞏固了革命政權。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而北伐中最讓人熱血澎湃的歷史片段,無疑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的英勇事跡。這支由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在團長葉挺帶領下,自1926年5月率先從廣東出師北伐,至同年11月,奔馳數千裡,轉戰湘、鄂、贛三省,經歷了7場戰役,披荊斬棘,無一敗績。獨立團的驍勇作戰,為其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稱號,葉挺本人也被譽為“北伐名將”。

  作為一名中共黨史專業的博士研究生,我每每在翻閱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時,都會被革命先烈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所感動、折服。中國共產黨在漫長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受益者,青年學子要怎樣牢記初心使命、勇擔時代責任呢?我認為要從學習好“四史”——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做起。

  首先,是從“四史”學習中探求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旗幟鮮明地提出了“兩個必然”的重要論斷: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我們要在“四史”學習中帶著疑問去尋找答案,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我們要結合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更好地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

  其次,是從“四史”學習中找尋中華民族復興的制度密碼。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534頁)。歷史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在中國近現代波瀾壯闊的歷史浪潮中,地主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等各種政治力量“你方唱罷我登場”,試圖挽救近代中國的頹勢,最終無不以失敗草草收場。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証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們還需從“四史”學習中致敬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民英雄。“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周恩來在青年時期就許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願。中華民族是英雄輩出的民族,一代又一代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民英雄,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鮮血和生命,前赴后繼、接續奮斗,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我們要從中汲取榜樣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作者:鄧雙全,系暨南大學中共黨史專業博士研究生)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