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革命風雷 激揚時空

胡曉軍

2021年01月21日08:4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革命風雷 激揚時空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中山路上,一棟外觀呈灰色、坐南朝北的4層回字型建筑矗立在繁華鬧市中,盡顯肅穆和庄嚴。

這棟建筑,就是始建於1922年的原江西大旅社。但另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則使它跨越世紀的風雨,彪炳史冊——“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

這裡是軍旗升起的地方,也是人民軍隊的起點。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拉開了我們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幕。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是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也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偉大事件。”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館長王小玲說。

歲月悠悠,穿越歷史的時空,仿佛還能看到當年南昌城內的槍林彈雨、旌旗飄揚……

城頭打響第一槍

“現在回想起來,‘八一’南昌起義僅是我們黨認識武裝斗爭的開始……”1951年8月1日《長江日報》刊登了賀龍元帥撰寫的《回憶八一南昌起義》一文,其中寫道:“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武裝起來給以蔣介石為首的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反動派的叛變以有力反擊,高舉起中國革命斗爭鮮明的軍幟,堅決進行武裝斗爭。

時間回撥至1927年的春夏之交。

繼蔣介石在上海悍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汪精衛在武漢公開叛變革命,蔣汪合流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慘遭失敗,隨后血雨腥風的白色恐怖籠罩大江南北。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歷史關口,當時很少有人知道,江西大旅社內,一個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周密計劃正在醞釀,一場載入史冊的偉大戰斗即將拉開大幕,一項劃時代的歷史使命將賦予南昌。

血的教訓,使剛剛度過6歲生日的中國共產黨人,清醒地認識到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為挽救革命,中共中央經過充分醞釀,決定“在南昌舉行暴動”。

1927年7月27日,周恩來秘密抵達南昌后,就在江西大旅社喜慶禮堂召集了武裝起義“前敵委員會”。幾番商榷,三易其時,前敵委員會在1927年7月31日中午作出歷史決斷:起義於8月1日凌晨舉行。

“‘砰!砰!砰!’城內某處清脆地響了三槍,這是指揮部的信號。這裡一聲喊:‘沖!’部隊隨即像流水一樣沖進營房去。開始隻聽得萬馬奔騰般的一陣腳步聲,接著是嚴厲地叱叫:‘不許動!’……”時任葉挺部第24師72團3營營長的袁也烈在回憶文章《八一的槍聲》中寫道。

1927年8月1日凌晨2點,南昌城傳來清晰的信號槍聲后,起義部隊以“河山統一”為口令,起義人員領系紅領帶,膀扎白毛巾,在馬燈和手電筒上貼紅十字,向國民黨反動派朱培德、張發奎的部隊發起了進攻。

當東方露出晨曦的時候,槍聲逐漸平息。經過4小時激戰,2萬余人的南昌起義部隊取得了殲敵3000余人,繳獲槍支1萬余支、子彈70余萬發、大炮數門的輝煌戰果。

永續八一紅色血脈

而今漫步在南昌城裡的大街小巷,八一大道、八一廣場、八一學校、八一禮堂、八一公園,這一個個印記鮮明的名稱,都讓人深深地感受到何為這座城市的靈魂。

“用好八一紅色資源、永續八一紅色血脈,已經成為南昌發展的內生動力,成為市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美好家園的精神支柱。”南昌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龍和南說。

堅持“八一”元素與城市空間共成長,南昌市在贛江西岸的新城區——紅谷灘區,建起了建軍雕塑廣場和南昌軍事主題公園,與贛江東岸老城區裡的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等遙相輝映。在充滿時代氣息的城市景觀中,紅色的記憶與符號格外耀眼,一系列軍事文化新地標讓南昌的公共空間更具文化底蘊,為民眾體驗“八一”元素提供更直觀的支撐。

堅持領導干部帶頭,把南昌起義的豐富精神內涵列入黨委中心組學習和干部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納入精神文明創建和深化公民道德實踐活動﹔拍攝“八一”題材影視作品,舉辦“八一”主題系列展會﹔在全市中小學校打造“少年軍校”,將“八一”故事列入中小學教材和輔助讀物……“八一”倡導的文明價值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南昌廣大干部群眾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滋養。

擁軍愛民、軍民共建,是南昌永恆的時代主題,“八一”紅色基因成為助力南昌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力量。南昌城東,一座集航空工業產品研發與制造、航空通用運營與服務、航空博覽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化衛星城市——南昌航空城正拔地而起,航空裝備產業正成為南昌市的戰略性新型支柱產業。

“作為南昌起義的發生地,南昌將始終堅持革命火種薪火相傳,充分發揮好八一紅色資源的巨大作用,把它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市民思想道德建設的豐富滋養和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讓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彰顯出新的時代價值。”龍和南說。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