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在百色, 感受紅色基因孕育新發展力量

周仕興

2021年01月26日08:1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在百色, 感受紅色基因孕育新發展力量

紅色,是百色的底色。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廣西百色組織並領導了著名的百色起義,創建了右江革命根據地,成立了蘇維埃右江工農民主政府,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開始了左右江工農革命,在中共黨史上寫下光輝一頁。

今天,在左右江革命老區,百色起義紀念館、粵東會館、百色起義紀念碑、百谷紅軍村陳列館、列寧岩、韋拔群故居、壯鄉將軍紀念館、魁星樓等100余處紅色革命紀念場所,如同一座座永不褪色“精神豐碑”,深深烙在這片紅土地上。百色起義孕育出的“百折不撓、奉獻拼搏、團結務實、爭先創新”紅色精神,穿越百年時空,引領著一代又一代紅軍傳人鏗鏘前行。

紅色資源 構筑時代精神新高地

時值深冬,八桂大地暖陽如春。在百色市迎龍山公園裡的百色起義紀念館,江西南昌市民張文鋒沿著先輩足跡,追憶革命風雷激蕩,見証老區巨變,感言:“尋覓百色起義精神真諦,經受一次精神的洗禮。”

90多年前,我們黨開啟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征程,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相繼受挫,但並未動搖共產黨人的信念。就在廣州起義兩周年紀念日的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1930年2月1日,又領導發動了龍州起義,創建了紅八軍。“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建立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面積5萬多平方公裡,人口100多萬,鼎立於祖國西南地區,成為當時全國矚目的根據地之一。”百色起義紀念館宣教部主任王昌文講解道。

為了革命,永不放棄。紅七軍主力出征之后,韋拔群僅帶著一個師的番號和數十名老弱戰士留守右江,重新組建部隊、建設根據地,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頑強地開展斗爭。在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巴馬鎮法福村盤廷屯,記者見到了巴馬縣黨史辦原主任李善源老人,他撰寫的《紅軍之家革命史》記錄了他的爺爺李天成、大伯李馨林、二伯李獻林、父親李齊林等革命先輩舍身忘我、英勇就義的革命故事。

“1922年,李天成爺爺率全家28人,參加韋拔群組織領導的革命斗爭。先后有6人參加農民自衛軍,19人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其中有3人參加1929年12月11日爆發的百色起義。”李善源說,在20多年的革命斗爭中,他們不怕犧牲,前仆后繼,全家出了7名革命烈士,為革命事業獻身。

“百色起義留下的‘精神養料’,為廣西這片紅土地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紅色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這些紀念場所就如一部部紅色史書、一串串紅色故事,成為親民、愛民、為民的精神動力。”百色起義紀念館研究部館員麻高說。

紅色基因 增強綠色發展新磁場

“共產黨領導真正確,工農群眾擁護真正多,紅軍打仗真辛苦,粉碎反動勢力烏龜殼……”激昂的歌曲來自百色市田東縣平馬鎮百谷村。90年前,這個不足百戶人家的村子,幾乎家家都有人加入革命隊伍,是有名的“紅軍村”,但也因此曾被反動派焚燒成一片廢墟。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百谷村充分利用黨的好政策,大力發展秋冬蔬菜、水稻種植、餐飲、運輸、紅色旅游等產業,實現了新生。“我們正圍繞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計劃打造一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以‘紅’引人,以‘綠’留人。”百谷村黨支部書記李海波說,通過“紅色教育體驗+綠色生態採摘”的“紅綠結合”模式,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大力發展生態休閑農業,走出農旅融合新路子。

“拔哥故裡黨旗紅,能人引領致富路”——在韋拔群故鄉東蘭縣武篆鎮東裡村,東裡葡萄種植基地竹門兩旁的對聯和正上方“共耕社”三個大字引人注目。雖經百年滄桑,當年修建的一條“共耕渠”仍然水流不斷。村裡成立了以“共耕社”為名的種養聯合社和黨支部,帶動農戶發展良種葡萄、蜜柚、油茶等特色農業。

“東蘭不僅是紅色的,也是綠色的。生態立縣,就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綠色崛起,實現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東蘭縣縣長徐迪克說。

梁達超是廣東人,卻選擇到千裡之外的深山“淘金”。當記者問他為什麼從經濟發達的廣東來到東蘭創業時,他表示:“東蘭生態真的好,在這裡同樣也有發展。”如今,他管理著450畝的山茶油基地以及100畝“陽光玫瑰”葡萄園示范基地,不僅他自己富裕了,還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

從90多年前老一輩革命家在右江之畔豎起第一面紅旗,到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穿越近一個世紀的“紅色接力”,集“老、少、邊、山、窮”於一體的左右江革命老區舊貌換新顏,百萬貧困人口實現命運轉折,這片生生不息的熱土,正在書寫著新時代的春天故事。

紅色力量 激發社會治理新活力

在百色、河池革命老區,紅色文化不僅激發了群眾的致富夢想,還為當地社會治理提供了新的精神養料,“平安建設”已經深深根植於當地濃厚的紅色文化中。

“依托寶貴的紅色資源,讓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群眾意識根植於黨員干部和青少年心中,補精神之‘鈣’。”東蘭縣委政法委副書記黃波介紹說,東蘭開展紅色文化進村屯、進社區、進校園、進家庭,初衷是讓孩子們不忘初心、學有所成。

右江區是百色紅色文化的“搖籃”,是右江工農民主政府和紅八軍開展工農革命遠動指揮中心,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近年來,右江區加強黨風政風民風建設,通過充分調動綜治網格參與群眾的積極性,摸索總結出了“早介入、勤協調、妥處理”化解矛盾糾紛的經驗做法,走出了一條平安建設發展的新路子。

“作為擁有深厚紅色文化底蘊的百色,更應該發揚優良傳統,時刻為群眾利益著想,及時化解糾紛矛盾,營造和諧溫馨家園。”百色市委政法委副書記黃顯帆說。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