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我在朝鮮戰場運送“胡蘿卜”

胡政生

2021年01月28日08:08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我在朝鮮戰場運送“胡蘿卜”

  1952年12月,我所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汽車十六團,乘“長江支隊”為代號的軍用專列從南京下關北上抗美援朝。我團入朝后歸屬志願軍后勤部一分部建制,主要負責把戰爭物資從鐵路與公路連接點的三登交通樞紐運到前沿陣地。美國妄想切斷志願軍鋼鐵運輸線,斷絕我前沿陣地的糧食彈藥,因此三登地區就是敵機狂轟濫炸的重中之重。

  我們團的汽車材料倉庫設在石棉礦洞裡。我時任團技術處油材料員。1953年5月的一天下午,敵機(應該是F84)發現了我們的倉庫,對石棉礦洞實行了瘋狂掃射轟炸。那天,我和戰友們正在山中部的石棉礦洞裡給四連發汽車零件,突然有架敵機從山頂上空向峽谷俯沖過來。敵機飛得很低,我們都能看到敵飛行員。因峽谷很窄,轟鳴聲震耳欲聾。我們用兩手捂緊雙耳,觀察確定敵機飛來的方向。突然,身邊一陣響聲,我被震得簡直站立不住,聲響過后,我才發現四周全是彈孔,無數子彈剛從我身邊掃過,所幸子彈沒有打到我。

  敵機盤旋良久,直到傍晚時分才飛走。我們安然無恙。

  記得一個漆黑的夜晚,我們開車去大站油庫領汽油回來,我坐在后車廂運載的油桶上,車子在不平的砂土路上顛簸慢行。突然,一架敵機飛臨上空,扔下一枚重磅炸彈,落在我們車的右前方,頓時土石被拋到二三十米的高空,然后像拳頭般大的土石塊紛紛落下,我隻覺得頭部被重擊了一下,所幸我頭戴氈絨帽,當場也沒發現流血。可回到加油站后,我突然感到暈眩不已。戰友們趕緊把我扶到床上,直到第三天我才清醒過來。

  到了1953年夏季,志願軍發動了強大的金城反擊戰。隨著志願軍在戰場上不斷高歌猛進,前方所需的物資驟增,我們也更加忙碌起來。車隊的戰友們冒著敵人的掃射轟炸,將武器彈藥和補給源源不斷送往前線,不少同志因此犧牲在路上。

  當時,“喀秋莎”火箭炮是先進武器,志願軍為使其能發揮充分的威力,在戰役的關鍵時刻投入使用。為了保密起見,在運輸過程中,我們提到“喀秋莎”隻能用“胡蘿卜”作為代號,不准呼其真名,否則以違紀追究責任。

  在金城反擊戰的關鍵時刻,志願軍后勤部司令部直接布置任務,五連挑選優秀骨干同志和車況良好的嘎斯51型車15台車執行此項特殊任務。每台車裝運8個“胡蘿卜”,沖過多道敵機封鎖線,在12小時內准時、安全運達伊川裡前沿陣地。當時,我負責為運送“喀秋莎”的車加油。聽戰況介紹說,我軍在金城反擊戰中用“喀秋莎”狠狠教訓了敵軍,我的心情無比激動。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