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02日13: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積極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網上宣傳,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指導,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信息技術部聯合推出“黨史微課”系列微視頻,作為“國史講堂”第二季的內容,約請專家學者為廣大網民闡釋解讀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的深刻內涵,敬請關注。
本期主講人: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羅平漢
本講內容要點: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我們的國家還不是社會主義國家,而是新民主主義國家。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1956年基本建立的。從1949年到1956年,整體上講就是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也可以說是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時期。因此,我們也把這段歷史叫社會主義革命時期。
1953年6月,毛澤東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同年12月形成了完整的表述。過渡時期總路線是這樣的: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基本上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裡所說的一個“相當長”,內部設想的時間是三個“五年計劃”,即15年左右。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內容,簡稱為“一化三改”。“一化”指的是國家工業化,“三改”指的是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后來的實踐當中,過渡時期總路線貫徹落實的時候,重點實際上是放在“三改”上。
今天我們怎麼去評價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特別是怎麼評價社會主義改造?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為我們提供了基本的指導方針。決議指出:
“在過渡時期中,我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我們創造了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購包銷、委托經銷代銷、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等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最后實現了馬克思和列寧曾經設想過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對個體農業,我們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范和國家幫助的原則,創造了從臨時互助組和常年互助組,發展到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再發展到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過渡形式。對於個體手工業的改造,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在改造過程中,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和合作經濟表現了明顯的優越性。到一九五六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這項工作中也有缺點和偏差。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農業合作化以及對手工業和個體商業的改造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形式也過於簡單劃一,以致在長期間遺留了一些問題。一九五六年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對於一部分原工商業者的使用和處理也不很適當。但整個來說,在一個幾億人口的大國中比較順利地實現了如此復雜、困難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促進了工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這的確是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上述評價,今天仍然是適應的。這也是我們評價這段歷史應當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