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用鮮血和生命鑄就偉大的呂梁精神

鄭麗平
2021年02月24日08:33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用鮮血和生命鑄就偉大的呂梁精神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推動偉大事業。呂梁精神扎根於晉綏大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土壤、形成於烽火連天的革命戰爭年代,是呂梁人民克敵制勝、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戰爭年代,呂梁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呂梁精神。我們要把這種精神用在當今時代,繼續為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而奮斗。”新時代弘揚呂梁精神,就要深刻領會其中蘊含的“艱苦奮斗、顧全大局、自強不息、勇於創新”等精神特質和豐富內涵,以偉大精神凝聚奮進偉力。

  1.以艱苦奮斗為基石

  艱苦奮斗是呂梁精神的基石。呂梁精神是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在當地軍民百折不撓、敢於犧牲的不懈奮斗歷程中逐漸形成的。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日軍對晉綏邊區進行瘋狂掃蕩、蠶食和經濟封鎖。呂梁軍民在賀龍等同志領導下開展大生產運動,在晉綏所屬機關中發起一個個自力更生、勤儉節約運動,用艱苦奮斗開創了豐衣足食的局面。在異常艱險的革命斗爭中,呂梁兒女前赴后繼、不屈不撓,頑強奮戰、無私奉獻,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涌現出賀昌、劉胡蘭、劉少白等無數仁人志士,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老區人民奉獻革命的壯麗篇章。呂梁興縣蔡家崖是晉綏邊區首府和中央后委機關所在地,無數革命先輩曾踏上興縣的土地並在這裡戰斗和生活,這片熱土至今讓人瞻仰銘記。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工作時指出,來到這裡深受感動、深受教育。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洒熱血的革命先輩,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呂梁精神充分反映了呂梁人民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鮮明特質,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難、迎難而上、敢於犧牲、勇於勝利的精神特質。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以艱苦奮斗為基石的呂梁精神歷久彌堅,已經成為指引新時代呂梁人民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艱苦奮斗,不僅是呂梁人民一路走來、勇往直前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在血雨腥風的年代,我們依靠艱苦奮斗,贏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依靠艱苦奮斗,走出了一條國家安定、人民幸福的“人間正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並強調要“把艱苦奮斗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正是依靠艱苦奮斗、攻堅克難,我們拿下了一座又一座“婁山關”,干成了一件又一件過去想干而沒有干成的大事。如今,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機遇前所未有。呂梁精神昭示我們,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更趨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們必須堅持和發揚呂梁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不畏險難、艱苦奮斗、矢志拼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2.以顧全大局為核心

  顧全大局是呂梁精神的核心。著眼大局、服從大局、服務大局、維護大局,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成功經驗,也是呂梁人民在長期奮斗征途中形成的精神品質。抗日戰爭時期,駐扎在古交市岔口鄉關頭村的晉綏八分區,是通往延安、晉冀魯豫、華東、華中等抗日根據地的交通要道,是保護陝甘寧的一道重要屏障,曾安全接送由陝甘寧和華東、華中等敵后抗日根據地之間往來經過的人員、糧食、彈藥、文件等,為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以來,呂梁人民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不計得失,顧全大局,大力開發煤鐵鋁等礦產資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海量資源”,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多項重大任務的順利推進。呂梁精神充分反映了呂梁人民顧全大局、樂於奉獻的品質,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無私奉獻、服務人民、報效國家的崇高價值追求。

  顧全大局、無私奉獻是呂梁精神的鮮明特質。不論是硝煙彌漫的戰爭年代還是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呂梁人民始終表現出服務大局、維護大局、甘於奉獻的精神境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領導干部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其中,大局意識強調的是從整體、全局出發對事態進行綜合考量和謀劃,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呂梁精神昭示我們,越是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越是要發揚顧全大局的精神,從大局出發思考問題、謀劃工作、做好應對,確保黨和國家各項事業行穩致遠。

  3.以自強不息為精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在氣質,也是孕育於艱苦環境中的呂梁精神的精髓。當中華民族面臨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時刻,呂梁人民義無反顧、前仆后繼、矢志不渝,靠的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呂梁人民善於在艱苦的自然環境中破局,努力改變貧窮落后狀態。長期以來,呂梁自然條件惡劣,十年九旱,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是全國典型的集中連片特困區。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精准扶貧政策指導下,呂梁人民主動發揮內生動力,堅決摒棄“等靠要”思想,治“病根”、斷“窮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以頑強毅力持續推進脫貧攻堅。到2019年年底,呂梁市累計減貧21.7萬戶58.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為0.18%,143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0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至2020年6月,全市剩余2513戶5332名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准。呂梁精神充分體現了呂梁人民積極向上的人生追求和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集中體現了面對艱難困苦自強不息、敢於斗爭、不屈不撓、久久為功的精神氣質。

  傳承呂梁精神,要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以自強不息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拼搏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今天依然是我們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實踐表明,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絲毫不比不發展時少,特別是當前國際國內環境深刻變化,我國發展將面臨更多風險和挑戰。呂梁精神昭示我們,如果沒有自強不息的精氣神,就難以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就難以實現我們的目標和任務。面對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加的發展環境,我們必須堅持和發揚呂梁精神,錨定目標、自強不息、永不懈怠,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各項重大決策部署。

  4.以勇於創新為靈魂

  勇於創新是呂梁精神的靈魂。呂梁的歷史因素和自然環境賦予呂梁人民善於創新和勇於創新的特質。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日寇殘酷的“三光政策”,呂梁軍民在斗爭實踐中創造性運用多種靈活戰法,成功粉碎了敵人的“蠶食政策”“懷柔政策”“三光政策”,以及“強化治安運動”。特別是交城山岔口、芝蘭等地區,成功運用“擠”敵戰略大大壓縮敵人統治區,有力保衛了晉綏解放區。毛澤東曾在給晉綏軍區的電文中提出:“在其他各分區也令他們開展八分區那樣的戰斗,打出威風來,擴大自己,擠小敵人”,充分贊揚了晉綏八分區“擠”敵斗爭所取得的成就。呂梁率先在全國進行拍賣“四荒”,開創了山區小流域治理的先河。呂梁土地流轉制度的探索為全國農村改革的深化作出了貢獻。21世紀以來,呂梁人民以“打不贏脫貧攻堅戰,就對不起這塊紅色土地”的態度和決心,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形成脫貧攻堅的“呂梁模式”,成功打響了生態扶貧、呂梁山護工、光伏扶貧等品牌,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呂梁速度”,成為山西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實踐表明,呂梁精神的鮮明特點是敢試敢闖、勇於創新,集中體現了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求真務實、勇攀高峰的精神氣質。

  傳承呂梁精神,就要發揚勇於創新的精神品格。勇於創新是呂梁精神不朽不滅的靈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永葆青春的精神密碼。歷史和現實一再表明,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創新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作用,大大加快了創新步伐,國家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大幅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就是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與此同時,一些體制機制上的障礙、短板仍制約著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呂梁精神昭示我們,在社會發展緊要關頭,我們不能因循守舊、遲疑彷徨。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帶來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堅持和發揚呂梁精神,解放思想、加快變革、勇於創新,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乘勢而上贏得未來發展的戰略主動。

  (作者:鄭麗平,系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曹淼、趙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