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同學少年救國志

毛澤東與蔡和森的書信往來

田心

2021年02月26日08:10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同學少年救國志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一首《沁園春·長沙》,不僅記錄了毛澤東和新民學會的青年學子們岳麓山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歲月,也記錄了他們為實現革命理想“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矯健身姿。一起展開1920年毛澤東與蔡和森的一組往來書信,回望那段他們滿懷救國之志,通過艱苦研究、探索、選擇、創新最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歷程。

書信原文(節選)

潤之兄:

我近對各種主義綜合審締,覺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世界對症之方,中國也不能外此。……我以為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他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以中國現在的情形看來,須先組織他,然后工團、合作社,才能發生有力的組織。革命運動,勞動運動,才有神經中樞。但是宜急宜緩呢?我以為現在就要准備……我願你准備做俄國的十月革命。這種預言,我自信有九分對。因此你在國內不可不早有所准備。……

有人以為中國無階級,我不承認。隻因小工小農不識不知,以窮乏慘苦歸之命,一旦階級覺悟發生,其氣焰必不滅於西歐東歐。

一九二〇,八,一三

和森兄子升兄並轉在法諸會友:

資本家久握教育權,大鼓吹其資本主義,使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宣傳,信者日見其微。所以我覺得教育的方法是不行的。我看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並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採,單要採這個恐怖的方法。

因上各層理由,所以我對於絕對的自由主義,無政府的主義,以及德謨克拉西主義,依我現在的看法,都隻認為於理論上說得好聽,事實上是做不到的。因此我於子升和笙二兄的主張,不表同意。而於和森的主張,表示深切的贊同。

弟澤東

九年十二月一日,文化書社,夜十二時

1

立志“改造中國與世界”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有毛澤東匯編的《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其中第三集可見毛澤東與蔡和森於1920年遠隔重洋的書信往來。正是在這幾封信件中,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第一次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從中可以讀到他們追求共產主義、為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謀取幸福的初心,看到他們對將馬克思主義運用於中國具體實際的思考。

毛澤東與蔡和森的友誼,始於湖南第一師范。辛亥革命前后,他們分別從湘鄉永豐和湘潭韶山沖來到省城求學。雖非同班,但同為楊昌濟、徐特立等名師的學生,兩人很快相識,並結為志同道合的學友。

“志”是一個人畢生事業的開始。毛澤東與蔡和森之所以都能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就是他們從小即抱有遠大的救國之志。

毛澤東成長在農民家庭,很早就有了對窮苦人生活的感知,“身無分文、心憂天下”,年少時即立志為大多數中國窮苦人民謀得幸福。

1917年8月23日,青年毛澤東給黎錦熙先生寫了一封信,談論了他對當時中國時局的看法。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而不徒在顯見之跡,動其心者,當具有大本大源。今日變法,俱從枝節入手……枝節亦不可少,惟此等枝節,必有本源。”他認為,變革中國的方子開了不少,但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沒有抓住病根,“俱從枝節入手”而“本源未得”。

這個本源是什麼?那就是哲學、倫理和人心。循著這樣的思路,毛澤東主張從改造哲學、改造倫理學入手,“根本上變換全國之思想”。他閱讀了大量哲學、倫理學的書籍。在《心之力》一文中,青年毛澤東這樣寫道:“故吾輩任重而道遠,若能立此大心,聚愛成行,則此熒熒之光必點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勢,翻天覆地,扭轉乾坤。”這其中洋溢著何等充沛的救亡信念與擔當使命。

無獨有偶,蔡和森也是16歲在蔡廣祥辣醬店學徒期滿后,為改造社會,棄商求學,立志走讀書救國之路。他們當時一個共同的認識就是:“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要拯救國家和民族,就要有本領。為救國救民而讀書,這是蔡和森與毛澤東共同的求學目的,也是他們的共同志向與所求道路。

他們進入湖南一師后,便利用一切條件刻苦學習。毛澤東指出:“西方思想,亦未必盡是,幾多之部分,亦應與東方思想同時改造。”蔡和森說:“中國文化及一切制度,不必盡然,而西歐文化制度用之於我,不必盡是。”正是這種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去偽存真的態度,使他們在后來歷經曲折的探索之后,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1917年夏,蔡和森全家搬到岳麓山下定居,從此,蔡家成了毛澤東等一班進步青年聚會的場所。他們與“志高有勇,體力堅強,朋輩中所少”的彭璜、“立志在匡時,欲為國之英”的羅學瓚等20多個青年漸漸走近,登上岳麓山,暢游湘江,在橘子洲頭漫談“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問題。新民學會應運而生。

古往今來,所有高尚的心之共同所系,從來都是關於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責任與使命。新民學會團結凝聚了一批有血性、有志氣、有擔當的愛國青年。他們朝氣蓬勃,目光遠大,“真心求學,實意做事”,樹立了奮斗和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致力以強烈的憂患意識,喚醒中國這隻沉睡已久的“獅子”﹔他們還要以非凡的擔當意識,為改造國家、改造社會貢獻力量。

2

“向外發展”與“國內研究”並重

“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新民學會成立之初,就作出向省外、國外開拓發展的決策。

毛澤東指出:“我們同志,應該散於世界各處去考察,天涯海角都要去人,不應該堆積在一處。最好是一個人或幾個人擔任去開辟一個方面。各方面的‘陣’,都要打開。各方面都應該有打先鋒的人。”

1918年夏,新民學會發起了赴法勤工儉學運動。8月,毛澤東同羅章龍、李維漢等20余名准備赴法的湖南青年離開長沙前往北京,與先去北京聯系有關事宜的蔡和森會合。他和蔡和森等8人租住在三眼井吉安所夾道7號三間狹小的房子裡,擠在一個通鋪上“大被同眠”,連翻身都“得先同兩旁的人打招呼”。

這些有志青年為了國家、為了理想,在北京城內四處奔走。他們邀請李石曾等人介紹留學情況,制定留法工作計劃,籌措出國經費,並先后在北京大學、保定育德中學、長辛店等處,舉辦留法預備班。一切基本就緒后,毛澤東與蔡和森商定,一個“出洋”,觀察外部世界,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一個“暫不出國去”,“在國內研究各種學問的綱要”。

1919年底,蔡和森率一批會員及湖南青年赴法,毛澤東等人則留在中國“從事實際的改造”。新民學會從此分成了“向外發展”與“國內研究”兩大部分,彼此之間以書信為橋梁,保持了團體的一致性。

在法國,蔡和森在不到半年時間裡,“猛看猛譯”《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國家與革命》等一批馬列著作的重要章節,為中國革命尋找經驗、求索真理,並及時向國內會友宣傳介紹,相互討論分析。向警予、李維漢、羅學瓚、劉清揚、蔡暢等其他會員亦都積極學習新思想、新理論,向國內傳播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等另一部分會員則在國內繼續他們的求索之路。毛澤東兩次到北京時,如飢似渴地閱讀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著作,並得到李大釗、陳獨秀的直接幫助,迅速轉變為一個自覺的馬克思主義者,並成為在湖南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響應五四運動,開展“驅張”運動和湖南人民自治運動,出版《湘江評論》等進步刊物,籌辦文化書社,深入工農,努力使剛剛學到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與工人運動、學生運動相結合。他們在社會實踐和群眾運動中,積聚了力量,也成熟了自己。

從中國到法國,從長沙到蒙達爾紀,跨越國界,相距萬裡。在毛澤東與蔡和森等人日漸深入的交流中,一段橫亙亞歐大陸的思想共鳴日漸被引發。

3

“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1920年7月,法國小鎮蒙達爾紀,蔡和森、向警予、李維漢等召集新民學會旅歐分會和工學世界社社員共20余人在杜吉公園開會,史稱“蒙達尼會議”。

會上,大家就“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然而,討論出現了意見分歧,蔡和森提出組織共產黨、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蕭子升則主張以教育為工具的溫和的革命。這兩種意見各自擁有部分支持者,都沒有形成壓倒性優勢。因此,蔡和森、蕭子升等分別寫信將各自主張告訴國內的毛澤東,征求他的意見。

蔡和森給毛澤東的信共有2700余字,后來毛澤東在編輯《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時,將它加了一個“給毛澤東信——社會主義討論,主張無產階級專政”的標題。

在信中,蔡和森稱毛澤東為“潤之兄”。他首先從闡明共產黨性質的角度入手,強調指出建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的迫切需要,是近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他說:“我近對各種主義綜合審締,覺社會主義真為改造現世界對症之方,中國也不能外此。社會主義必要之方法:階級戰爭——無產階級專政。”他認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有“四種利器”:黨、工團、合作社、蘇維埃。而在這“四種利器”中“先要組織黨——共產黨。因為他是革命運動的發動者、宣傳者、先鋒隊、作戰部,以中國現在的情形看來,須先組織他,然后工團、合作社,才能發生有力的組織。”在信中,蔡和森還熱切地希望毛澤東:“我願你准備做俄國的十月革命。這種預言,我自信有九分對。因此你在國內不可不早有所准備。”

因當時交通條件的制約,蔡和森這封寫於1920年8月的信,一直到11月才跨越重洋送到毛澤東手中。

接到信后,經過深思熟慮,12月1日,毛澤東給蔡和森寫了一封近5000字的回信,表明了自己接受馬克思主義,走俄國十月革命道路的理想。在信中,毛澤東反對了蕭子升主張的溫和的革命,對蔡和森提出的組織共產黨,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主張,“表示深切的贊同”。

彼時在法國的蔡和森,在焦急等待毛澤東回信期間,又給他寫下一封長信。這封長達6000余字的信中,系統而深刻地論述了他對建立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具體思路。毛澤東在后來編輯《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第三集時,把這封信加了一個“共產黨之重要討論”的標題。

信中,蔡和森闡明了建立共產黨的主要辦法和步驟。他指出,一定要“嚴格的物色確實黨員”,“烏合之眾不行,離開工業界不行”。這些人應確信馬克思主義,堅信共產主義,“不能確信主義及遵守的除名”。為了建設一個強有力的組織,蔡和森強調要實行民主集中制和要有嚴格的紀律。他說:“黨的組織為極集權的組織,黨的紀律為鐵的紀律,必如此才能養出少數極覺悟極有組織的分子,適應戰爭時代及擔負偌大的改造事業。”

關於組建黨的步驟問題,他認為應該“結合極有此種了解及主張的人,組織一個研究宣傳的團體及出版物”加以深入的宣傳和組織,“分布各職業機關、工廠、農場、議會等處”。提出“現在就要准備”,可“潛在從事”。待各方面條件成熟,“然后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

蔡和森充滿激情的來信,讓毛澤東產生了強烈共鳴。1921年1月21日,毛澤東熱情回復:“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根據”,“你這一封信見地極當,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並告訴蔡和森國內建黨情況:“黨一層,陳仲甫先生等已在進行組織”。

透過這些書信中的激揚文字,仍能感受到他們揮斥方遒的豪情。青年毛澤東與蔡和森等是何等的意氣相投、志同道合,他們在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途徑上,雖然一個側重在國內研究中國實情,一個側重在國外研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但由於兩顆心緊緊相印於“改造中國與世界”這個目的,所以能夠相互應和、互相取長補短,走上同一道路。而在那一時期,瞿秋白、李達、鄧中夏……有多少覺醒的青年如毛澤東、蔡和森一樣,心懷救國之志,經過反復研究、探索、比較、選擇,最終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從彷徨吶喊,到覺醒探索,再到篤定踐行,茫茫黑夜中,信仰就這樣日漸清晰、堅定,革命旅途從此無畏。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