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生死攸關的偉大轉折
【銘刻】
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路線錯誤,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黨中央新的領導集體,在極其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追尋】
從建黨到開國,中國共產黨走了28年,時空坐標的中點落在1935年的遵義。遵義——偉大的歷史轉折地,因一次會議,戴上中國革命聖地的光環,而此后的14年,中國革命昂首闊步,走向勝利。
1935年1月初的黔北,寒氣襲人,紅軍攻克了素有“黔北鎖鑰”之稱的遵義城。在這裡,紅軍得到了一次較長時間的休整。這時,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商議,由王稼祥向中央提出,要在遵義召開一次政治局擴大會議以討論重大事宜,提議得到了同意。
此時,遠在蘇聯的共產國際,隻能從零星情報中,得知那支他們一直遠程控制的紅軍消失在了莽莽大山中。
毛澤東后來形象比喻當時的狀況:“有先生有好處,也有壞處﹔不要先生,自己讀書、自己寫字、自己想問題,這也是一條真理。”正是這個時機,中國共產黨開始“沒有先生、自己讀書寫字”,獨立自主領導中國革命的道路。
坐落在遵義老城子尹路96號的遵義會議紀念館(原國民黨第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私邸),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兩層樓,青瓦灰牆,上下兩層均有回廊。1935年1月,紅軍進佔遵義后,這座建筑成了紅軍總司令部的駐地,也成為了遵義會議會址所在地。
二樓東側長方形的客廳,天花板上吊著一盞油燈,中間放著一張長方形的桌子,椅子圍成一圈,如今陳設如初,再現86年前偉大的歷史瞬間。
1935年1月15日,中國共產黨黨內隨中央紅軍長征的重要領導人、各軍團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相關重要人物共20人,圍坐在此,共商大計。
會議的主題是檢討在五次反“圍剿”與西征中軍事指揮上的經驗教訓。
在緊張激烈的氣氛中,遵義會議連開3天。
首先博古作主報告,他把沒有粉碎國民黨第五次反“圍剿”的原因主要歸結為敵人過於強大等客觀因素。
周恩來作副報告,著重檢討了主觀方面的錯誤。隨后,張聞天作“反報告”,擊中了“左”傾冒險主義的要害。張聞天批評博古的重大失誤:拱手讓權於李德,破壞了軍委的集體領導,給紅軍造成巨大損失。
毛澤東隨后發言,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他指出:“這個錯誤,在整個戰爭中,歸納起來,表現在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進攻中的冒險主義,第二階段是防御中的保守主義,第三個階段則是退卻中的逃跑主義。”
毛澤東的發言得到了朱德等在內的絕大部分人的支持,朱德指責李德不僅把根據地弄丟了,還犧牲了很多人命,並且表示如果繼續這樣的領導,“我們就不能再跟著走下去。”王稼祥的發言明確表示,取消李德、博古的軍事指揮權,解散“三人團”,並提議毛澤東出來指揮紅軍。
1月17日晚,會議作出了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長征前建立的軍事指揮“三人團”等決議。
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解決黨內重大問題的開端,在極其危急的關頭撥正了中國革命航向。
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領導指揮下,邁開鐵腳板,忽東忽西,“四渡赤水”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迂回曲折地穿插於敵人重兵之間。1935年5月,紅軍渡過金沙江后北上,徹底擺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決定意義的勝利。
【感言】
照搬理論寫不出自己的歷史,復制別人的模式開辟不出自己的道路。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之偉大,核心要義正基於此,正如毛澤東所說:“我們認識中國,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體現著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遵義會議精神如今依舊熠熠生輝,不但照亮了中國過去的革命道路,也指引著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