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湖南第一師范:“紅色搖籃”哺育時代偉人

周倜
2021年03月15日08:46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湖南第一師范:“紅色搖籃”哺育時代偉人

【紅色追尋】

湘江之濱,妙高峰下。初春的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書聲琅琅,朝氣蓬勃。

湖南第一師范的前身,為南宋著名理學家張栻於公元1161年創辦的城南書院。這裡,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更是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走出了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時、李維漢等一大批革命先輩。

3月13日,記者走進這所“千年學府、百年師范”。大禮堂、八班教室、水井、自習室、閱報室、君子亭……校園裡,14個紅色紀念點,無數個紅色歷史故事,讓記者恍如走進了100多年前那段激情澎湃的歲月。

1913年至1922年,毛澤東在此求學、執教,並從事早期革命活動。修學儲能,是這位有志青年在校期間的座右銘。八班寢室裡,他和同窗確立了“不談金錢,不談家庭瑣事,不談男女問題”的“三不談”室規﹔校園水井旁,每日清晨他都在此進行冷水浴,強健體魄,磨煉意志。得益於在此任教的徐特立之教誨,青年毛澤東養成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得益於楊昌濟的引導,毛澤東逐漸深諳“知行合一”之要義。

“在第一師范的日子裡,毛澤東打下了堅實的四大基礎,即學問基礎、身體基礎、思想基礎、實踐基礎。同時,所結交志同道合之人,也為日后從事早期革命活動打下了根基。”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館長艾建玲說。

在校期間,毛澤東不忘關心國家大事,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到附近的工農群眾中走訪調查。他還主辦了一個工人夜學,免費教書,提高工農的覺悟和知識水平。1918年4月,毛澤東、蔡和森等13位有志青年組織成立新民學會。受其影響,全國各地也紛紛成立青年進步團體,成為革命的重要力量。

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13名代表裡,湖南第一師范學子佔據3席,分別是毛澤東、何叔衡、李達。“在中共建黨史上,湖南第一師范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更是孕育革命人士的‘紅色搖籃’。”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黨委宣傳部部長趙小群說。

憶當年,毛澤東曾感慨“我的知識,我的學問,是在一師打下的基礎。一師是個好學校”。1950年,他為母校題寫校訓“要做人民的先生,首先要做人民的學生”。

看今朝,湖南第一師范以紅色基因立德樹人,厚植學子的職業理想與情懷。當年那批有志青年點燃的“星星之火”,早已“燎原”。

目前,學校的師范生佔比達82%,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小學教師教育和公費定向鄉村小學教師培養高校。2011年至2020年,這裡共走出公費師范生13574人,其中95%以上任教於全省各縣市區,90%以上堅守鄉村教學一線,扎根田野鄉間。

“潛心育人、立德樹人,是湖南第一師范不變的根。未來我們將堅定地培養更多‘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的有為青年。”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黨委書記彭小奇說。

如今,湖南第一師范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革命聖地,每年有80萬人次來此接受紅色教育,其中中小學生和黨員干部佔70%以上。

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紅色搖籃”,哺育時代新人。

【專家點評】

成為“紅色搖籃”,“必有其原因”

湖南省青年毛澤東研究基地特約研究員 顏蒹葭

湖南近代涌現了五大人才群體,都與湖南第一師范及其前身城南書院密切相關。1993年,教育部原部長何東昌考察湖南第一師范時說:“偉人長於此,必有其原因。”那麼,湖南第一師范何以成為湖南“紅色搖籃”呢?

第一,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蘊和開明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意識。湖南第一師范前身城南書院是湖湘文化重要發祥地,以培養“傳道濟民”的經世人才為目標,正契合了中國近代時勢需要。同時,學校當年辦學比較開明,孔昭綬、楊昌濟、徐特立、易培基、方維夏等都是進步教師,加之近代湖湘文化開放意識較強,所以當十月革命勝利后馬克思主義思潮東來之際,以毛澤東、蔡和森等為代表的湖南一師人開始接受、宣傳馬克思主義,並逐漸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中國國情,指導中國革命。

第二,名師熏陶和益友砥礪為“集合同志”打下了堅實基礎。楊昌濟、徐特立、黎錦熙、方維夏等都是經師人師。楊昌濟是引導毛澤東了解中西方近代文化的重要領路人,對毛澤東的學習和成長至關重要,病重時還向章士釗力薦毛、蔡二人:“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在益友砥礪中,毛澤東與蔡和森、何叔衡等共同發起成立“建黨先聲”新民學會。后來,毛澤東以此為基礎,組織開展建黨等早期革命活動,漸漸形成了新民學會革命派。

第三,科學的招生辦學體制和積極的自身努力保障了選才與成才。近代中國內憂外患,迫切需要一場大變革來救亡圖存。社會變革靠興學育才,興學育才靠教師,教師靠發展師范教育。湖南第一師范切中時代發展脈搏,聚焦小學師資培養。學校招生分兩步進行,先由各縣擇優推薦選送學生,再經學校統考后擇優錄取。同時,辦學體制除了“本科”學制外,還有“講習科”“本科二部”等層次,吸引了何叔衡等一大批有教育實踐經驗的人才前來深造,促進了師范教育的發展。此外,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等學子自身的品格修養、專業素養、奮斗精神等,都是成為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重要因素。

(責編:曹淼、宋鶴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