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

重慶各地各單位多種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2021年03月30日11:13 | 來源:重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

連日來,我市各地各單位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主題,採取多種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黨的百年奮進歷程中汲取奮進力量。大家表示,要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入腦入心,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

參觀學習

從革命傳統教育中汲取前進力量

3月29日,江北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全體成員前往重慶“三三一”慘案死難志士群葬墓地,紀念革命先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中汲取前進力量。

“我們看到在整座扇形牆面上一共記載了200名烈士的名字,以及他們的年齡,犧牲的時間和怎樣犧牲的……”儀式結束后,江北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走進江北區革命烈士紀念堂瞻仰英名牆,聆聽了講解員講述那段撼人心弦的歷史,感受革命先輩絕對忠誠、信念堅定、勇於犧牲、赤誠為民的崇高精神。

江北區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相關負責人說,要動員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高標准高質量完成黨史學習教育各項任務,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人心,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強大動力,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近日,市委黨校第40期區縣部門領導干部進修班學員來到中共中央西南局縉雲山辦公地舊址,現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大家回顧中共中央西南局在重慶的光輝歷史,感悟初心、明晰使命。

中共中央西南局縉雲山辦公地舊址位於北碚區澄江鎮縉雲山杉木園內,是西南局進駐重慶辦公后的重要辦公地點。展廳裡,大量的場景設計、實物展示、微縮模型,全面詳實地展示了中共中央西南局在重慶開展的工作,再現了建國初期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學員們表示,通過此次現場學黨史,進一步堅定了理想信念、錘煉了黨性修養。將以本次學習培訓為新起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工作、擔當作為,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以實干實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近日,北京市八一學校的數千名師生在教室中觀看了聶榮臻元帥陳列館打造的“聶帥精神進校園”故事會視頻。這是位於我市江津區的聶榮臻元帥陳列館首次推出“聶帥精神進校園”故事會視頻。形式豐富、內容生動的精神食糧受到該校師生熱捧。

據了解,北京市八一學校始創於1947年,是由聶榮臻元帥親手創辦的榮臻子弟學校發展而來的一所歷史名校。為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該校在校慶日活動期間,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組織各班同學認真觀看了聶榮臻元帥陳列館打造的“聶帥精神進校園”故事會視頻。同學們還圍繞本次活動開展了觀后感交流、優秀學生干部事跡宣講、學生干部領導力培訓等豐富多彩的衍生活動。

聶榮臻元帥陳列館館長萬金容介紹,今年2月,該館結合各年齡段學生認知特點,精心錄制了“聶帥精神進校園”大、中、小學版故事會系列視頻。“聶帥精神進校園”故事會,以聶榮臻青少年時期的故事為藍本,深入挖掘其中的“善”“孝”“智”等美德,通過情景劇、講故事、歌曲等形式生動展現給孩子們。具有震撼視覺效果的3D影片《巍巍豐碑——紀念國防科技主帥聶榮臻》也是“聶帥精神進校園”故事會菜單中的一項,受到學生的歡迎,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

基層宣講

弘揚紅色文化 傳承紅色基因

3月29日,在巴南區木洞鎮二社區的一場黨史學習教育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木洞山歌”傳承人喻良華將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編入木洞山歌中,用悠揚的旋律、振奮人心的歌詞,與在場群眾一道“唱支山歌給黨聽”。

近段時間以來,巴南區組織引導區內各級各類文藝專家、文藝愛好者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文藝創作,借助木洞山歌、界石兒歌、惠民諧劇,以及快板、故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大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機關、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網絡,堅定了該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以及廣大青少年學黨史、頌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近日,重慶市鄉村學校少年宮“祖國在我眼中·校園裡的紅色巡講”走進榮昌區的6所鄉村學校少年宮,與同學們分享紅岩英烈江竹筠、火海救人的志願軍戰士呂玉久等英雄故事,感受信仰的力量,傳承紅色基因,發揚紅色精神。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重慶市鄉村學校少年宮管理辦公室主辦,針對全市部分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巡講授課100場。自1月15日啟動以來,已開展30余場。

“紅色故事巡講以鮮明活潑的講述和互動,把書本中的英雄人物帶到同學們身邊,對青少年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榮昌區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區正在各中小學廣泛開展“小蘿卜頭”紅色講解員、紅色征文、紅色書畫、紅色短視頻等紅色活動,希望廣大青少年能夠以此為契機,將紅色基因代代傳承。

“當時,我的主要任務是保証彈藥、武器等軍需物資順利送達前線,一路上炮火紛飛,受傷的戰友就倒在我的腳下……”3月25日,璧山區璧城街道天池村“老兵講黨史故事”現場,86歲的老兵雷志奇向當地村民講述他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故事,台下不時有人抹淚。

1952年,17歲的雷志奇應征入伍,奔赴抗美援朝戰場,成為某高炮部隊的一名戰士,主要負責保護清川江大橋運輸線,保証糧食、彈藥、武器等軍需物資順利送達前線。直至1953年朝鮮停戰協議簽訂后,雷志奇才回到家鄉。

“過去隻能從電影裡了解戰爭,今天通過老兵的宣講,感覺自己仿佛走進了70年前那段崢嶸歲月,特別有感觸。”天池村黨支部書記馬廷超感慨道,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將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扎根基層、扎根農村,用實際行動為群眾多辦實事、多辦好事。

據了解,為了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璧山區積極挖掘當地紅色資源,邀請轄區內的革命老兵、退役老兵、現役軍屬組成“老兵”宣講團,以經歷者的身份、講故事的方式,走進基層、走進社區、走進鄉村,向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講述中國共產黨的斗爭史、發展史和奮斗史,歌頌黨的偉大成就,傳遞前行的力量。

璧山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繼續組織更多老黨員、創業者、鄉賢等,以第一人稱講述紅色故事,通過“我”的真實經歷來重現中國共產黨百年征程,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以學促干

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記者3月29日從南岸區獲悉,該區在掀起全區學黨史熱潮的同時,還聚焦基層群眾所需所盼所願,以城市更新、品質提升“七個優化”重點工作為引領,積極為民辦實事解難題。

龍門浩街道根據老舊散居民區較集中的情況,緊盯優化提升出行環境,優化配置教育資源,優化養老服務,優化便民設施、公共空間,優化改進社區安全管理等內容,推動建設了一批民生項目。

“今后,再也不用天天爬樓梯了。”今年67歲的何素貞是龍門浩街道七必居的居民,由於小區是老舊小區,每天上下樓對何素貞來說非常吃力,“沒有必要的事,還真不願天天下樓去。”

今年初,龍門浩街道開始實施老舊小區電梯改造,計劃在年內拿出2000多萬元,為街道53幢老舊居民樓安裝電梯。何素貞知道后,立即在小區內奔走相告,自願成為電梯改造的志願宣傳者。

目前,龍門浩街道老舊小區電梯改造已開始全面征求群眾意見,預計在年內就能全部完成安裝。

據介紹,今年,南岸還將在每個鎮街分批實施“七個優化”2-3個示范點,讓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3月26日,南川區大有鎮石良村“壩壩加油站”開展了“政策微發布,為民辦實事”活動,在活動現場,村民高仕強如願辦理了房屋拆舊建新相關手續。

“我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家中老屋年久失修,這兩年一直想拆舊建新,心想著辦手續要到處跑,就一直沒有去辦理。”高仕強說,“‘壩壩加油站’來到家門口,實事好事真是辦到老百姓心坎裡了!”

村民李興也非常高興:“目前,正是春耕春播的時節,‘壩壩加油站’裡還來了區農業農村委的專家,講解如何辨識假農藥、假種子,這是‘及時雨’,好得很。”

活動現場,南川區農業農村委、大有鎮社保所等干部還進行了政策微發布,發布最新社保、醫保政策,普及“兩癌篩查”等健康知識,讓群眾聽得清楚、聽得明白。

據悉,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中,南川要求全區開設的1300余個“壩壩加油站”提前梳理收集群眾的需求清單,現場為群眾辦理實事,讓群眾真切感受到黨的溫暖。

近日,在西南大學師生共建樣板黨支部分享會上,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西南大學廖和平教授與學校青年學生黨員分享了自己和國家精准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團隊的故事,勉勵青年大學生要在新時代有新作為,助力鄉村振興。

廖和平是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黨齡35年。作為承擔國家精准扶貧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以及國家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她率領團隊跨越內蒙古、貴州、雲南、重慶等13個省市(自治區),深入走訪15.8萬農戶。

“我們從小就會唱,‘吃水不忘挖井人’,作為黨員,我更不能忘記在黨旗面前的誓言。”這是廖和平教授在西南大學師生共建樣板黨支部分享會上講的第一句話。

面對朝氣蓬勃的學生黨員,廖和平告訴大家,作為一名黨員、教師、科研工作者,“當入黨宣誓時,自己就暗下決心要和團隊把扶貧的路走穩、走准、走好。”

秉持“走最遠的路,訪最窮的戶”的初心,廖和平曾帶領團隊去到貴州省赤水市海拔1530米的牛青山組,往返步行20多公裡,隻為走訪最邊遠的一戶貧困戶。因為隻有深入到最邊遠地區,才能作出最精確的評估,發現最真實的問題。

“廣大扶貧干部用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打贏脫貧攻堅戰。如何培養貧困戶自主脫貧意識和自力更生能力,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解決貧困代際傳遞問題仍是后續值得思考的重點。”廖和平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作為新時代大學生和青年黨員,一定要銘記責任擔當,在新時代作出新貢獻。

(記者 湯艷娟 陳國棟 趙迎昭 王翔 龍丹梅 張莎 李星婷 通訊員 袁治衛 楊洛 鄒貽方 尹秀秀 方麗娟)

(責編:宋美琪、閆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