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行走惠城”為群眾兌現惠民承諾。圖為面貌煥然一新的汝湖鎮下圍村。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攝
走進惠城區汝湖鎮下圍村,一幅精美的鄉村水彩畫徐徐展開:姹紫嫣紅的花圃,郁郁蔥蔥的小菜園,雅致小巧的庭院……漫步平坦的瀝青村道,一步一景惹人駐足觀賞。“推進‘四小園’建設是我們新一屆村‘兩委’干部對群眾的實事承諾,我們必須兌現。”下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康輝說。
扎實推動新一屆村(社區)“兩委”干部兌現實事承諾是惠城區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縮影。惠城區堅決把“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要求貫穿始終,高標准、高規格、高質量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切實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立足實際、突出重點,在嚴格抓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創新做好自選動作,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實施“鑄魂惠城、行走惠城、創新惠城”三大行動,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工作成果。
悟思想 “鑄魂惠城”打造鐵軍 活動突顯本土特色
“我們國家發展得這麼好,還要進一步發展。這個擔子靠誰來挑?靠在座的各位。”日前,由惠城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區文明事務中心(籌)主辦,區消防救援大隊、橋西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協辦的“學史崇德 賡續精神 鑄魂惠城——聽老黨員講革命故事”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日活動,在惠州商業步行街舉行。
活動中,區消防救援大隊消防戰士、惠州城市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以及居民群眾,圍坐在91歲老黨員、老戰士、惠州市委黨校原副校長李志剛的身邊,聽他講述戰火紛飛的歲月故事。從中共一大到中共十九大,李志剛深情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歷程,讓大家更加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對新中國的重要意義,並寄語大家聽黨話,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勇於擔當未來使命。
充分發揮東湖旅店、飛鵝嶺公園、豐山公園、中山公園等豐富的黨史教育資源,當前,惠城區正通過主題黨日、情景黨課、考察學習等形式,組織黨員體驗感悟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增強本土文化自豪感和榮譽感。採取參觀惠州史跡展館、重溫入黨誓詞、朗讀黨徽詩歌、互贈歷史記憶書籍、舉辦黨史學習分享會等形式,黨員干部及廣大群眾從革命歷史中汲取了豐富的精神養分和奮進力量。
在黨史學習上,惠城區堅持將突顯特色貫徹黨史學習教育始終。日前,惠城區委宣傳部結合惠城實際,在“1+10+N”宣講模式的基礎上,策劃並啟動了“百年榮光 千人宣講”進基層活動,同時召開惠城區委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專題宣講集體備課會。其中,千人宣講包括區委宣講團、百姓宣講團、鎮街和部門宣講團以及“小小童心”宣講隊,將切實增強全區專題宣講工作覆蓋面和有效性。
此外,惠城充分用好文藝作品、革命文物、紅色旅游等載體,把黨史學習教育與藝術創作和文旅活動結合起來,積極創作黨史題材文藝作品,計劃今年打造本地原創大型交響音樂節目《我深愛這片土地》、話劇《秘密大營救》等一批精品。
在隊伍建設上,惠城區著力提升隊伍執行力,通過實施《新一輪加強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開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兩優一先”“十佳鐵軍先鋒團隊”“十佳鐵軍標兵”評選表彰,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嚴肅區、鎮(街道)領導班子換屆工作紀律,增強班子整體功能。實施鐵軍“頭雁”計劃、專業干部“優選”計劃、事業干部“激活”計劃,加大年輕干部儲備培養力度,打造鐵軍精英。開展“治庸強軍”“瘦區強鎮”行動,計劃每年派出50名以上黨員干部到深圳或發達地區跟班學習,把好的經驗做法帶回來,做到比學趕超。
辦實事 “行走惠城”服務百姓 問計問需兌現實事承諾
“村裡變美啦,不僅房前屋后有菜園有花圃,村道也有洗掃機械一體化的清潔車負責保潔,特別現代化。”說起下圍村的變化,村民張叔挑起了大拇指。
水口街道澳背村村民鄧伯同樣感受到了喜悅。“以前村裡都是泥土路,我們走在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現在好了,新打的水泥路,又寬敞又干淨。”澳背村黨總支部書記鐘永強介紹,村裡先后投入僅300萬元,清拆房屋,綠化美化村庄。
美麗鄉村的蝶變及村民的喜悅都來自惠城區扎實推動新一屆村(社區)“兩委”干部兌現實事承諾。根據全市村(社區)“兩委”換屆選后“六個一”工作部署和全區“百姓出題、書記答卷”活動要求,近期,惠城區專門印發《關於扎實推動新一屆村(社區)“兩委”干部兌現實事承諾的通知》,要求新一屆村(社區)“兩委”干部摸清群眾需求、制定任期承諾、領辦民生實事,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相關要求,進一步提高服務群眾水平,以扎扎實實的惠民成效取信於民。
以下圍村為例,新一屆村“兩委”向村民作出推進“四小園”建設、村道亮化等4項承諾。“為了讓‘四小園’真正成為惠民園地,我們推出了獎補措施。”下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康輝介紹,500平方米以下的“四小園”獎補500元/個,500平方米以上的“四小園”獎補1000元/個,由村委會指導購買花苗等物資,村民負責維護,收獲的鮮花和蔬菜歸村民所有。“大家的積極性很高。”黃康輝說,目前全村16個“四小園”已經全部完成,4項承諾中僅剩亮化工程仍在推進,將於近期完成。
從人居環境入手,讓群眾賞心悅目﹔從急難問題入手,讓群眾遂心滿意﹔從困難群體入手,讓群眾感受溫暖……惠城區扎實推動新一屆村(社區)“兩委”干部兌現實事承諾,截至目前,全區共制定任期民生實事承諾1237件,完成635件。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堅持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惠城區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學習教育重要內容,在深化“百姓出題、書記答卷”活動的基礎上,在全區開展“行走惠城,服務百姓”主題活動,第一時間回應群眾訴求,逐步解決人民群眾在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在教育、醫療、公共服務和改革增效等方面出實招。
教育方面,深入實施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投入9.7億元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1所、中小學8所,增加1.9萬個以上各類優質學位,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健康衛生方面,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快建設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加速推進市三院橫瀝分院建設,啟動市第二婦幼新院建設,推進鄉鎮衛生院升級建設,規范醫聯體建設與管理,提升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公共服務方面,以城市更新為載體,不斷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完成100個以上惠民空間微改造,統籌解決好群眾反映的停車難、消防、安全、加裝電梯等煩心事,讓老百姓感受到家門口的幸福。同時,抓緊完善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集中供水、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推動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入開展“改革增效”工作。對標對表廣州深州等全國營商環境標杆城市,從對比中找差距,把大灣區國際規則銜接和營商環境改革一起推動、雙向發力,繼續創新工業項目“當天摘牌、當天動工”和“秒批”等便企惠民舉措,持續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可預期營商環境改革,為群眾和企業提供更快捷優質的公共服務。
此外,為辦好民生實事,該區還制定為民辦實事清單表格,對各部門、各鎮街開展月度考核、季度排名,確保民生實事落實落細。
開新局 “創新惠城”積極融“雙區”提升三宜中心區首位度
春風又綠東江岸,搶抓機遇融“雙區”。一季度,惠城區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各項指標全線飄紅:一季度准入項目12宗,計劃總投資49.7億元,預計產值67.51億元,稅收3.61億元。摘牌項目5宗,總投資19.91億元,預計產值35.7億元,預計稅收1.78億元,目前已全部動工建設。2021年重點項目共82宗,1—3月完成投資23.19億元,完成年度投資進度24%。
在剛剛召開的區委全會上,惠城區重點部署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並將其貫穿全年工作,強調要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工作成果。在推進工作中,要堅持系統思維,從系統的角度通盤考慮、整體謀劃、協同推進。緊扣“融入‘雙區’,提升城市首位度,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中心區”目標,效不更方推進“3+2”系統工程(實體經濟、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改革增效、黨建引領),切實將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把制約惠城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問題找出來,聚焦聚力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拿出最優資源、集中優勢力量,一個個去攻堅,一個個去破解,不斷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惠城提出,要推出“1+10+N”系統工作方案,按照一套方案全鏈條跟進,確保系統工作方案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其中,“1”指《搶抓機遇 融入“雙區”提升城市首位度工作方案》。“10”指在“3+2”系統工程中列出10項重點工作的目標和任務,具體是實體經濟類的“園區平台建設、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壯大國資平台、土地資源整理利用”﹔城市更新類的“提升城市形象品質”﹔鄉村振興類的“實施鄉村振興行動、促進全域旅游發展”﹔改革增效類的“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水平、提升營商環境”和黨建引領類的“強化行動力打造惠城鐵軍”共十個行動子方案。“N”指圍繞以上重點工作的目標任務,列出“抓重點、抓創新、為民辦實事”清單表格,以及工作進度時間表、考核考評表等多張表格。按照一套方案全鏈條跟進,一把尺子量到底,對各部門、各鎮街開展月度考核、季度排名,做到爭先創優,確保系統工作方案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接下來,惠城區將持續深入實施“鑄魂惠城、行走惠城、創新惠城”三大行動,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提升城市首位度的工作成果,砥礪品格、服務百姓、勇開新局,以實實在在的成果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記者 盧慧 通訊員 陳美君 譚銀興 馮雪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