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抗美援朝戰爭:保家衛國的英雄之戰

2021年04月26日09:50 | 來源:中國婦女報
小字號
原標題:抗美援朝戰爭:保家衛國的英雄之戰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響起的時候,今年86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文工團戰士楊成瑞總會緊握雙拳、打著鏗鏘有力的節拍,目光堅定地凝視遠方。1951年,年僅17歲的她隨部隊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楊成瑞和文工團的姐妹們與志願戰士們並肩作戰,用歌聲和舞蹈鼓舞志願軍士氣,提振必勝信心。70年過去了,戰爭中的一幕幕英勇場景,一個個英雄故事,楊成瑞依舊清晰如昨。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地位,立即出兵干涉。26日,美國駐遠東的海、空軍參戰,支援韓國國軍。

短短幾個月,美軍的戰火就燒到了“三八線”,企圖迅速佔領整個朝鮮。對於與朝鮮隻有一江之隔的新中國,“要不要打、能不能打”是擺在面前一場極其嚴峻的考驗。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與美國相較懸殊的國力更是擺在戰爭面前最大的難題。1950年,美國的鋼產量達到8772萬噸,擁有眾多火炮、坦克與戰機,而中國的鋼產量隻有60萬噸,軍隊隻有步兵和少量炮兵,更無從談起制空權與制海權。

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展廳裡很多照片和陳列都展現出了戰爭中敵我雙方裝備對比懸殊,可以用“敵有我無、敵多我少、敵好我差”12個字來概括,這種情況在入朝初期顯得尤為明顯。先前入朝的志願軍部隊裝備非常復雜,一個班裡有三四種槍,子彈口徑不統一不能通用,而且多數武器國內沒有生產能力,隻能靠中央動員全國“打掃倉庫”,把各地繳獲的東西分類,統一送往前線。但志願軍仍然以劣勢裝備打敗了完全現代化裝備的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軍,經歷兩年零九個月舍生忘死的浴血奮戰,創造了以劣勝優、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最終贏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就像《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裡唱的那樣,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1951年6月,19歲的徐菁隨志願軍入朝擔任志願軍空軍前方指揮所文化教員,她清晰地記得入朝第二天就看到敵軍的飛機從遠處襲來,向志願軍駐軍的茅草屋掃射,但年輕的中國空軍毫不畏懼,以頑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與美國空軍決戰長空,打出了志願軍英勇氣魄。當敵軍的一架架飛機被擊落時,志願軍堅定地相信,戰爭不光要靠武器,更要靠精神。抗美援朝戰爭充分體現了“鋼少氣多”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爭取更大的勝利的。

在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從遼寧丹東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一江之隔的遼寧也成為抗美援朝的總后方基地,肩負著繁重而光榮的支前任務。面對戰爭給養短缺、志願軍缺衣少食的情況,上萬名遼寧婦女夜以繼日地為前線戰士趕制棉衣、棉被、鞋襪。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婦女的身影,“志願軍媽媽”程雪清就是其中之一。抗美援朝戰爭中,已年近半百的程雪清帶領著由27名街道婦女組成的洗衣組,砸開厚厚的冰層,蹲在冰窟窿旁,用冰冷刺骨的河水為戰士們洗衣服。看到這一幕,志願軍戰士既心疼又感動地說:“大娘啊!等我們傷好了回到前線,一定要多殺敵,報答你們!”

自1950年10月志願軍赴朝作戰到1953年朝鮮停戰,遼寧在抗美援朝時期參軍參戰人數達到32.2萬余名,先后動員246.2萬人(次)參加抗美援朝的各種戰勤工作。遼寧人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以一切必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援了志願軍的作戰,並且給志願軍以巨大的精神鼓勵,在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做出了特殊的貢獻,充分展現了“共和國長子”的勇氣和擔當。(記者 賈瑩瑩 遼東學院學生 孫蘭歌)

(責編:吳兆飛、趙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