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鄧中夏:把骨頭燒成灰,還是共產黨員

羅徽
2021年05月08日08:17 | 來源:湖南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鄧中夏:把骨頭燒成灰,還是共產黨員

  鄧中夏。(資料圖片)

  湘粵交界的宜章縣,是一塊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全縣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有1881人,其中核定有姓名的烈士1352人。鄧中夏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

  從縣城向北10余公裡,有一個名叫鄧家灣的小村庄,民風淳朴,景色優美。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導人鄧中夏就出生在這裡。

  5月7日,記者沿著先烈足跡來到鄧家灣村,一棟湘南民居格調的青磚瓦房便是鄧中夏的故居。這裡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宜章縣黨性教育基地、工會干部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

  走進故居,堂屋為陳列室,展示著鄧中夏烈士的生平事跡,4間廂房復原了鄧中夏一家曾經的生活場景。此時,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1894年10月5日,鄧中夏出生於此,並在這裡度過了青少年時代。”講解員黃姝穎的話,將參觀者的思緒拉回到那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

  1917年,鄧中夏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並遇到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李大釗。

  學習期間,李大釗那深邃的新思想和淵博的學識,像磁鐵般吸引著鄧中夏﹔而鄧中夏如飢似渴的求學精神,同樣讓李大釗十分滿意。他們既是親密無間的師生,也是並肩作戰的戰友。

  1920年3月,在李大釗領導下,鄧中夏、高君宇等人發起組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10月,以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成員為骨干,發起組織了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書記,鄧中夏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

  自那時起,鄧中夏長期在北京長辛店從事工人運動,主辦工人勞動補習學校,建立工會,為北方工人運動培養了大批骨干力量。

  陳列櫃裡,一份鄧中夏手稿的復制件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內容與工人運動相關,鼓勵工人堅定意志,不屈不撓進行斗爭。

  “鄧中夏是一名杰出的工人運動領袖,他所著的《中國職工運動簡史》,第一次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為我國的工人運動提供了理論指導。”講解員黃姝穎說,鄧中夏不僅為工人辦過識字班、勞動補習學校,1922年至1925年,還組織策劃和領導了長辛店、開灤煤礦、上海日本紗廠、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領導了舉世聞名的省港大罷工。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中共五大在武漢召開,鄧中夏參加大會並當選為中央委員。先后任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央秘書長,負責處理中央日常事務。

  1928年3月,鄧中夏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職工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任中華全國總工會駐赤色職工國際代表。1930年7月,從莫斯科回到上海后,中央任命他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據地,任湘鄂西特委書記、紅二軍團(后改為紅三軍)政委、前敵委員會書記、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與賀龍、周逸群一起領導湘鄂西的武裝斗爭。

  1932年,鄧中夏被調回上海堅持秘密斗爭,任全國赤色互濟總會主任兼黨團書記。不到一年,就因叛徒出賣被捕。蔣介石聞訊后親自過問,並令立即將鄧中夏押往南京國民黨憲兵司令部監獄。

  在獄中,他以共產黨員的堅定信念和鋼鐵意志,挺住了敵人高官厚祿的誘惑和嚴刑拷打的摧殘。他對獄中地下黨支部負責人說:“請告訴大家,就是把鄧中夏的骨頭燒成灰,鄧中夏還是共產黨員。”

  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刑場,鄧中夏高呼著“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口號英勇就義,時年39歲。

  “他是宜章這塊紅色熱土上涌現出的無數英雄兒女中的杰出代表,是宜章人民永遠的驕傲。”宜章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潤槐說。近年來,該縣通過各種形式緬懷他,其中包括以鄧中夏名字命名的“中夏街”“中夏中學”“中夏希望小學”﹔建成中夏廣場,為鄧中夏樹立銅像﹔去年又啟動了鄧中夏故居提質改造工程﹔今年,將舉辦一系列主題宣傳教育和文化活動,宣傳鄧中夏同志的光輝事跡。

(責編:曹淼、劉圓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