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邦禮:諜海歷風濤 小舢成巨輪

秦邦禮(資料圖片)
茶余飯后,去身邊的華潤萬家超市購物,成了老百姓的日常。截至2020年末,華潤(集團)有限公司擁有2300多家實體企業,總資產達18300億元。但你也許不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兼首任董事長秦邦禮就是奮斗在黨的隱蔽戰線的一名“特科”商人。
秦邦禮,江蘇無錫人,1908年8月出生,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秦邦憲(博古)的胞弟。在陳雲、嚴朴領導下從事黨的地下經濟工作,為黨建立秘密交通線並籌集革命經費。
臨危受命,兩根金條起家“創業”
1931年4月,隨著中央特科負責人顧順章和中央總書記向忠發相繼被捕叛變,原特科人員大部分暴露,上海原有的聯絡點必須廢棄。中央決定讓周恩來停止工作,迅速轉移到中央蘇區,並由博古擔任上海臨時中央負責人,陳雲成為新特科負責人。
危急存亡之時,陳雲在上海南京路附近的一座不起眼的二層小樓裡約見了秦邦禮,還帶來兩根金條作為“見面禮”,並給秦邦禮布置了第一個任務:用這兩根金條,為黨建立新的秘密交通站並籌集新的經費。
秦邦禮不負重托,很快在上海開辦了一家米店,把無錫的大米運到上海出售。這是新“特科”開辦的第一家店鋪,有了這家店鋪作掩護,黨組織在租房子或者營救被捕人員的時候,就可以出面“打保單”。
借助以前在錢庄、店鋪工作的經歷,米店很快就賺了錢。秦邦禮在一年內又陸續開了家具店、糖坊、南貨店和文具煙紙店。這些店鋪既可以作為黨組織的聯絡站,為上海地下黨組織提供工作生活的后勤保障,又可以營救那些被捕但沒有暴露身份的人員。
開店有風險。一次,黨組織正在家具店開會,突然遭到國民黨警察搜查。開會人員迅速將秘密文件藏在家具夾層中,並拿出事先准備好的麻將。國民黨警察空手離開后,秦邦禮借口“家具要維修”,派人將家具搬回家裡,從而保全了會議的重要資料。
東奔西走,秘密交通聯結八方
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由於中共臨時中央仍在上海,共產黨人經常往返於上海和瑞金之間。從上海到瑞金,要經過香港或廣東,然后走“汕頭-三河壩-大埔-永定-上杭-汀州”路線,跨越白區、半游擊區和蘇區三段路程。以大埔為節點,前段全是水路,后段盡是山路,路途遙遠艱難。
秦邦禮按照陳雲的指示,在汕頭開辦了“中法藥房汕頭分店”,為臨時中央搬遷至中央蘇區做了大量工作,分三批轉移了劉少奇、張聞天、陳雲、博古、林伯渠、李德等黨員干部達200多人。
護送共產國際代表李德的過程最富傳奇色彩。李德是德國人,外貌特征十分明顯,一路上不斷遭到盤查。為了將他安全送抵蘇區,秦邦禮想盡了辦法。他先是把李德裝扮成游客,乘坐英國輪船到汕頭,並安頓在汕頭的中法大藥房。從汕頭出發后,秦邦禮又把李德裝扮成考古學家,待到大浦后又將其化裝成傳教士的模樣,身穿一襲黑長袍,胸前佩戴十字架,成功避開多次國民黨軍警的盤查,順利完成了轉移任務。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后,香港很快淪陷。秦邦禮在很短的時間內將800多位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轉移到內地和海外,未使他們落入日軍之手。
1948年9月至1949年初,秦邦禮在經營解放區貨物貿易的同時,還根據中央指示,分四批將李濟深、沈鈞儒、譚平山、蔡廷鍇等300多名民主人士和社會賢達安全護送到解放區,為確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如期召開做出了積極貢獻。
香港採購,支援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后,為掩護、協助八路軍香港辦事處工作,陳雲指示當時在延安中央黨校教務處工作的秦邦禮到香港開公司。
秦邦禮帶著“八根金條”的啟動資金來到香港后,在銅鑼灣希雲街一個七八平方米的小閣樓上創辦了一個小公司,因為在無錫方言中“聯合”與他的化名“廉安”同音,他便將公司命名為“聯合行”。
聯合行的公開業務是經營南北雜貨,實際卻是秘密採購陝甘寧邊區急需的藥品、發電機、汽車配件、無線電設備等物資。抗日戰爭中,聯合行將募捐到的錢物和秘密採購的物資經秘密通道輾轉運到武漢、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再分批轉運到抗日根據地,為浴血奮戰的八路軍、新四軍將士送去了大量的急需物資。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國內戰場形勢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根據組織安排,秦邦禮於1942年北上重慶,按照周恩來“利用合法(方式),爭取社會地位,積蓄力量”的指示,以僑商身份在華南一帶繼續開展商貿活動,經營西藥、紗布、食鹽、無線電器材等商品,為黨秘密採購各類物資。
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后,為盡快開辟東北解放區的沿海口岸與香港的海上通道,黨中央再次指派秦邦禮前往香港建立外貿據點。1947年春,秦邦禮以楊琳為名,在聯合行的基礎上,在香港德輔道中貿易行大樓開辦“聯合出口公司”,成為我黨當時重要的對外經濟聯絡點,並成功打通了東北解放區與香港之間的貨運通道。在大連租用蘇聯船隻,往返於大連、朝鮮羅津、香港之間,運出大豆、皮毛、豬鬃等土特產品,買回解放區急需的藥品、醫療器械、化工原料等。淮海戰役中,支前群眾小車上推的物資,大部分就是公司的大輪船從香港採購的。
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秦邦禮提議“聯合出口公司”改名為“華潤公司”,“華”即中華,“潤”則來自於毛潤之,以此表明公司是黨中央直接領導的。1948年12月,華潤公司正式挂牌。1950年夏,中央決定在香港的中央、華東、華南3個系統的16個單位合並入華潤,成立香港貿易委員會,秦邦禮任主任,兼任華潤公司董事長。
時光荏苒,誰又能想到,90年前秦邦禮為“特科”開設的小米店能夠一步步成長為今天的萬億級央企,造福百姓呢?
主要參考文獻:
《紅色華潤》吳學先 中華書局
《秦邦禮與紅色華潤》方強 《黨史博採》2018第09期
《中共卓絕的地下經濟工作回眸》張衛波《北京日報》2014年11月17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